伤脑筋的“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8: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有中小学生拿着语文阅读的“练习题”与“思考题”来问究竟,让我伤脑筋。我答不出,却不以为耻,作为语文教科书的一名编者,我实在不知道那些“教辅”的编写者是怎样挖空心思罗织出那些折磨学生的问题的。很多语文教师,学问经验不一般,对那些“阅读题”,往往束手无策。
十七八年前,邵燕祥先生曾有文,批评中学语文考试阅读题的荒谬,称试题选文的原作者也答不出,读后忍俊不禁,——他不知我正拿他的大作出试卷(好像是谈“猴子进化”的)。然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未几,我的一篇杂文《闻第二十七次修滕王阁》也被人印在“高三配套练习”上,同事拿了书来问我,前两题我莫名其妙,第三题性质则很严重了:“作者为什么反对修夫子庙?”——天啦,我不过是反对把夫子庙弄成商业区,我哪里敢反孔啊!
其实,很多语文教师都反对这样的检测形式。阅读本来是中小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的学习任务,而过于僵化的检测形式,把他们对阅读的热爱扫荡殆尽。之所以如此,原因也不复杂。一是以考试为中心,以“标准答案”(现在全改称“参考答案”了)为依据,又以专家学者的解说为基准;二是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不重视阅读,不考即不学;三是部分教师自身素养不够,阅读量过低,缺乏教学智慧。
阅读能力的检测,可以有很多手段,尽管目前的考试提供的是“参考答案”,但是命题和阅卷很难顾及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他们把握不了其“合理性”。干扰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的,主要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如果报刊征集关于语文阅读检测的荒唐答案,必然应接不暇。但“祸根”仍在高考的检测形式,它自上而下地波及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需要考查,但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检测方式既能公平客观,又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尊重常识,运用智慧。
中国教育经常南辕北辙,说的话都无比正确,做起来则错得不可思议。我在这里不得不翻点能说明问题的老账。每年高考阅卷报到时,我照例把试卷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2000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然而,诗词鉴赏题考查宋代赵师秀的《约客》,那个答案非但唯一,而且让我蒙了。题目如下: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第一题我找不出有什么“不恰当”,后来得知答案竟然是C。这一题难住的多是阅读量大、思维灵活的学生,他们不知该如何选,耗费了不少时间;倒是一些不爱读诗的学生选了C,理由来自经验,“凡是选不出来一律选C”(此中玄机,资深同行都知一二)。第2题的“参考答案”,竟是“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这些答案解说,参考的是《宋诗鉴赏辞典》,我原以为那套书不叫“集”而称“辞典”是商业噱头,蒙骗一般文学爱好者都困难,没想到教授专家竟用它去设定“标准答案”!那年我在复查组,曾和命题专家争论是与非。我认为雨夜对弈是雅趣,约客不至,“闲”情未绝,仍在等待,是雅人;以我生活在江南的经验,雨夜蛙声,有情调,有意趣,这样的时分,独处也见雅致;何至于因约客夜半不至,便“心情烦躁不安”?这还像不像个写诗的?这个“诗人”是樊哙李逵还是张宗昌?更奇怪的是这道题此后连续两年保留在正式发布的“考试说明示例”中!这就等于告诉学生:那套“辞典”很重要,你的阅读经验和个人见解没有价值!我之所以耿耿于怀,是想到那一年参加全国高考的学生有550万,经历了那样的指鹿为马,其中不少人现在也在做高中语文教师了。
私心忖度,阅读考试,总得让爱读书的学生得点便宜,才算公平吧?但考试结果,成绩与读书多少往往没有什么差别,有时甚至倒挂。没有文学阅读经历的人竟然顺利地通过了语文高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考试必然导致中小学生轻视阅读,而阅读积累不够,没有形成阅读的经验,也就不可能有阅读能力。
与“标准答案”同样干扰学生阅读的,还有教师的过度阐释或无事生非。有位老教师去观摩小学名师的展示课《皇帝的新装》,回来感慨不已。童话虽然浅显,但往往可以读一辈子;小学阅读,没有必要带学生“深挖”。那位名师带着学生“分析”完了,可能觉得时间宽裕,便画蛇添足地问了一句:“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读了这篇童话,我们该向谁学习呢?”——这个问题显然多余,没有探究的必要,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但现今的“公开课”,不弄出些花样来,就像对不住观众一样。有异端小男生发言,说要向那两个骗子学习,因为皇帝欺压人民,骗子敢去骗皇帝,勇敢,不像现在的一些骗子,专门骗老年人的钱;二是两个骗子利用了人们爱慕虚荣的弱点,真聪明。名师没有思想准备,组织辩论,准备以众敌寡,然而结果很悲惨:大部分小朋友倒戈,认为“骗子勇敢而聪明”。据说那位名师很有胸襟,在总结时坦然地对来自各地的观摩者作了检讨,认为自己没能考虑课堂生成的问题。八年过去了,那节课上的小朋友们大概要考大学了吧,高考时,千万不能自说自话啊,要知道“答案不是丰富多彩的”!
社会风习投射在中小学语文阅读上,后患无穷。基础教育中最危险的是:一味地灌输,让少年儿童从小学会服从,压制自由思想,让他认为自己不重要,个人思考没有价值,进而丧失独立思考意识。培养学生自由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阅读就是“打底子”,——精神的底子和语文的底子,人在儿童少年时期就能有好奇心与想象力,他才可能保持和发展学习个性,才可能有创造的意识。如果他的思想被禁锢,他在学习中不能有个人见解,在各种考试检测的“标准答案”中思维逐渐僵化固化,一辈子很难纠正。他从小就被教育“统一思想”,长大后也就没有思想了。——不过,如果一个民族只打算世世代代为全世界生产牛仔裤,那我这种担忧可能的确是多余的。
相比很多事,阅读能力的考查形式本是有条件改革的,很多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已有探究和尝试,惜人微言轻,很难影响决策层。问题拖了这么多年,越往下,阻力越大。如果宣布明年不考“现代文阅读”与“诗词鉴赏”,或是改变考查形式了,不独专家技穷,教师、考生及家长也会闹将起来,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俯首贴耳地沿着陈旧的磨道转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