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浅部真菌病?专家建言:真菌病治疗切忌半途而废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19 04: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温上升,脚掌、手掌开始出现水泡,皮肤红肿、脱皮,指缝糜烂,剧烈、持续的瘙痒,甚至出现化脓……这都是浅部真菌病在作祟。然而,什么是浅部真菌病?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避免浅部真菌病的肆虐?
  3月31日,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上海启动“要真情不要真菌——全新启程,为爱护航”疾病教育系列活动暨2018年“中国皮肤关爱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真菌科主任刘维达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主任医师温海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顾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敏教授出席活动,并接受了39健康网采访。

  郑捷教授表示,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灰指甲是小病,无需专门接受治疗;有些人只买点药膏涂抹了事,往往在症状消失后就自行停药。“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延误或加重、治疗无效甚至复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在临床上,浅部真菌病不同分期和类型的治疗方案也有较大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史、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评估,再给予患者个体化、规范化治疗。”郑捷教授说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教授
  真菌病发病率高达20-25%
  什么是浅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是由真菌侵犯皮肤、毛发、甲板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甲真菌病、手足癣、体股癣等。全球范围内皮肤真菌病发病率为20-25%,且逐年上升。
  张建中教授介绍,浅部真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广泛,致病菌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还可以在动物与人,污染物与人之间传播。例如与患者共用生活用品,混穿鞋袜,裸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场所都可能被感染或将病菌传染给其他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
  浅部真菌病患者不同部位之间也会自身传播,如足癣可引起手癣、体股癣及甲癣,如约1/3足癣患者常伴有甲真菌病。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糖尿病继发真菌感染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4倍,同时甲真菌感染可增加糖尿病患者手、足感染的发生率,是发展成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公众对浅部真菌病仍存在很大的治疗误区,导致就诊率低并且依从性差。我国足癣患者大多数自行购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治疗前到医院进行确诊,并且患者往往在症状消失后就自行减药、停药,没有坚持规范治疗。
  以手足癣为例,手足癣和湿疹都有痛痒的现象,部分患者往往会因皮肤表层出现皮疹且奇痒现象的发生便轻率地以为是患上“湿疹”,自行用药加以治疗。但由于这两种病的致病源不同,治疗方案也完全不同。湿疹患者如果使用了激素类软膏治疗一般效果都会很不错的,而手足癣患者外用激素软膏反而会让病情加重。
  这些治疗误区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延误或加重、治疗无效甚至复发。
  “浅部真菌病,我们老百姓、医生都可能患病,即使皮肤科医生也会有。皮肤科教授若患病则可以自行诊断和用药,但是为什么他们仍然有足藓?首先,说明以脚气为代表的浅部真菌感染很顽固;其次,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进而易导致复发;最后,交叉感染也是复发的原因,在家庭内部互穿拖鞋、共用卫生间等都易导致感染而复发。张建中教授说到。
  正规就诊!系统口服药物可治标治本
  如何发现并解决这些恼人的真菌?
  据39健康网了解,目前,浅部真菌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必要时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温海教授介绍,直接镜检是最快速的检查方法,即根据显微镜下真菌的形态特征,可初步鉴定并归大类,如皮肤癣菌、花斑癣菌、糠秕孢子菌或念珠菌类等;真菌培养非常重要,它能确定具体是哪种真菌,以指导医生使用该真菌最害怕的药物。但耗时长,常规真菌的培养需要两个星期。荧光染色,是在薄片上直接用荧光把菌染出颜色,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检出的阳性率。
  根据浅部真菌病流行病学调研发现,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为皮肤癣菌,念珠菌、霉菌等,多菌种混合感染近年呈增多之势,因此医生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同时调研指出,应根据菌种的不同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若病原真菌不明时,建议使用能同时针对皮肤癣菌、霉菌和酵母三大类真菌均有效的药物。
  温海教授表示,患者一旦发现疑似该病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严格遵照医嘱并坚持规范治疗。
  目前,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方式较多,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抗真菌口服药物治疗。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指出,系统抗真菌口服药物治疗与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相比,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不会遗漏病灶、患者依从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局部治疗疗效欠佳、反复发作、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疗的患者,及伴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另外,头癣和体股癣诊疗指南均指出对于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广泛或反复发作,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使用系统抗真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真菌科主任刘维达教授
  “为了治愈浅部真菌病,患者应该进行规范治疗,不能光用外用药,有些还需口服药。比如有一些角化型的脚气,治疗起来比较慢,抵抗性比较强,所以要认真治疗,同时使用外用药和口服药。一般来讲,口服药因其从里向外作用,其药效更大。例如口服斯皮仁诺,它在角质层存留时间比较长,所以其治愈率比外用药要高。”刘维达教授补充道。
  能防能治!加强基层医生培训
  除了加强患者教育外,提升基层医院医生的诊断水平也显得不容忽视。
  事实上,用“压力山大”描述皮肤科医生的日常丝毫不夸张。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医疗机构每年的皮肤科门诊量超过2亿,而皮肤科医生数量仅略超过2万,这意味着,皮肤科医生的年均接诊量数以万计。
  门诊量高负荷只是压力源之一,皮肤科还是涉及病种最多的临床二级学科。根据皮肤科经典教科书记载,不同皮肤病诊断名称超过2000种。
  病种多,门诊量大,是天平的一边。在天平的另一边,除了皮肤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医生的诊断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已经成为皮肤科学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
  究竟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基层面临的困境已经被各方重视,政府、医院、企业分别都从各自维度做了努力。
  然而,皮肤病的诊治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刘维达教授认为,加强基层皮肤病诊治现状的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而加强对基层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能够让基层医生在短时间内对疾病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医生的专业性,进而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
  “基层医院的医生受到的教育机会很少,所以稍微难一点的脚气就经常治疗不规范,或者出现误诊。例如,甲板的一般问题不是灰指甲,只是营养不良,可怕的是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会把它当做灰指甲进行治疗。刘维达教授表示,目前,许多患者在不同医院看不同的医生,确诊的结果往往相差甚远。还有的医生不告诉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甚至不愿意与患者说话,这些都是错误的。我国提倡分级诊疗,就是希望把专家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传递下去。
  “医生只有进行了明确的诊断,才能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所以,对基层医院的医生,甚至是每个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培训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医生培训实现对浅部真菌病的规范化治疗。”朱敏教授强调。
  今年全新的“中国皮肤关爱周”将包含一系列线上、线下疾病宣传活动,如集结了皮肤科众多专家开展的线上专家科普课堂、线下疾病科普宣传活动,帮助患者及其家人远离疾病困扰、重获健康自信。4月1日,中国皮肤关爱周健康咨询活动首站在华山医院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