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公益,用爱传递心能量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现新公益”主持人许戈辉
11月13日下午1点,北京,“发现新公益”NGO支持计划晋级赛6进3录制现场。主持人许戈辉,入围的NGO组织代表,节目导演、制片、编导以及现场调度人员,都在紧张的忙碌着。这个他们前前后后准备了三个多月的特别活动,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一步步进入正轨,其中的酸甜苦辣,紧张,焦虑,感动与收获,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最能体会。对于参与比赛的每个NGO组织来说,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是获得帮助的一种途径,也是得到成长的一次历练;对于评委们来说,这是他们观察社会创新的一个窗口,也是他们为公益贡献自身力量的一种方式;对于栏目组的成员来说,这是他们全新的一种尝试,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始;对于主持人许戈辉来说,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一个夙愿,是她想真正为公益做些实事的躬身践行。而对于他们所有的人来说,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大爱,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让社会,因每个小小的善变得更加美好。
选手:每一个公益组织都值得尊敬和尊重
“发现新公益”是凤凰卫视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手发起的一个旨在发现并帮助公益新项目的电视节目与资助平台,自7月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创意公益项目以来,共140多个NGO组织提交了申请,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经过专家评审的第一轮筛选,最终有12个项目获得晋级赛的入场券。


进入6强,再次站在晋级赛舞台上的杨斌说自己比第一场放松多了
检察官杨斌带领的“天祥关爱计划”就是这十二个项目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斌从朋友那里得知了“发现新公益”活动,她认真地阅读了报名要求,发觉得自己的很多想法与活动宗旨不谋而合,于是立马着手准备材料报名。没过多久,杨斌就收到了入围12强的消息。“当时自然很兴奋,‘天祥关爱’今年6月才刚刚成立,可以说才起步,但凤凰和扶贫基金会愿意给我们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我们真的很幸运。”
“天祥关爱”计划首轮对阵“关爱抗战老兵”项目。杨斌说,对于她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资历浅,操作实践和经验都很少,不像其他有些公益组织,比如说对手老兵项目,已经做了多年,经验也好教训也好,都已积累了不少。在机会面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与对手的交锋中摸索着前行。
第一轮,杨斌险胜。比赛结束后,杨斌迅速组织团队成员一起回看现场视频,针对首场表现中的不足,提出弥补的方案,并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每一场比赛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行的宝贵经验,评委的专业提问,都让我深受启发。有很多我们考虑不到的地方,不完美的地方,经过对手与评委的提点,心里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让我在未来路上不断提醒自己如何做得更好。”


杨斌说,每一个公益组织都值得尊敬和尊重
除了比赛本身,台下和其他公益同行的友谊也是杨斌此次参加“发现新公益”的一大收获。“这次认识了很多公益人士、公益团队,台上我们是对手,但台下是朋友,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也收获很多。我们基本上会观看每一场比赛,从别人的表现中学习,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有一些团队,比如我们几个广东的NGO,离得都很近,我们也相约比赛之后有机会要一起聚一聚。其实,公益是没有界限的,我们为的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让社会更美好,每一个公益组织都值得尊敬和尊重。我当然希望自己和项目走得越远越好,但能够在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收获。比赛于我们而言,意义不仅仅是获得资助,它代表的是一种认可、信任和厚望,对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极大地鼓舞。”

评委:“发现新公益”让更多人关注社会创新
“发现新公益”NGO支持计划在启动之初,就明确提出,除了资金上的资助,更要邀请专家评委,从理念上、思维方式上进行专业的指导与点评,从而让参赛的NGO能够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获。


晋级赛的五位评委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是“发现新公益”晋级赛的评委之一。当初在接到栏目组请其担任评委的邀约时,他就对这一活动表现出极大兴趣。“现在全球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中国也不例外。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们特别需要有‘新的公益’,这个主题本身就非常好。另外,通过发现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让它们来PK,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关注这个领域,因为有竞争就有悬念,就会吸引眼球,如果只是单纯的介绍性的公益栏目,通常收视率会不好,但如果有PK的元素,再加上在黄金时间段推出,这个真的是非常难得。”
作为评委,手中的票直接决定这些NGO组织是留下还是被淘汰,正因如此,每次投票,邓国胜都非常慎重。“我每次投下我这一票肯定是综合因素的结果。项目是不是有创新?是不是能带来好的效果?是不是真正能解决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很重要,值得我们去关注?通常在这些问题得到答案之后,我心里的倾向也已经比较明显了。比方说,第二轮晋级赛荷风艺术基金PK蓝衣工人合作社,我把票投给了荷风,因为企业家做公益是我特别期待的,我希望有更多的商界精英能够把企业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引入到公益领域;此外我也十分关注项目的财务状况,这是体现组织管理能力的地方。”
邓国胜认为,媒体在公益方面能起到的作用相当之大,宣传,推广,树立典范,让更多人关注,这些都是。“‘发现新公益’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创新,以前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经济创新、技术创新,社会问题的创新很容易被忽略。其实公益创新领域这一块更值得关注。
参与节目让我发现老百姓永远有很多的智慧,让我非常感动。荷风艺术基金的模式,‘打开一扇门’项目关注的读写障碍的孩子,把工人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自己做豆浆卖豆浆的蓝衣工人合作社,这些都是很新的点子。其实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把社会的活力激发出来,他们能做的会更多。”


受助人的故事让评委们感动
与邓国胜的专业背景不同,跳水女皇高敏更多的是从公益人士的角度来行使评委的职责。虽然已经做过多次公益活动的评委,但这一次仍然让她感觉新鲜。“以前都是选人,面对这么具体的项目,还是第一次。发现新公益,光名字就很吸引我。我参与过的公益活动都有局限,我也很想了解一下今天的公益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目前都有哪些更具体的项目,而不仅仅是扶贫、救灾这些。”
对于评选的标准,高敏强调,她注重的首先是项目的新意,另外就是资金的用途。“每个项目都会把预算报上来,我会看得特别细致,比如它买的纸张是不是最低价,还是随便一个价格,这些我都会特别考虑。资助的资金整个怎么用?分配是否合理?用了多少在宣传上?多少在设备购置上?又有多少是在自我的培育上?之所以如此看重财务,那是因为给到公益项目的钱都是大家捐的,到底如何使用,使用是否合理是大家都会在意的。”不过,高敏也强调,评委所做的其实并不是选这些项目,而是评估资助哪一个项目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能让更多人受益,同时也考虑这个项目是不是对我们社会的良性循环、文明程度有提升的意义。


财务状况是评委们和关心的一个方面
担任“发现新公益”的评委,高敏感触最深的两个字就是“纠结”,因为每一个项目都很好。“‘打开一扇门’计划能够挽救很大一批有读写障碍的小孩;‘天祥关爱计划’能够做出帮助被告家属的举动,这其实是我们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表现;蓝衣工人合作社,立志帮助2亿多工人体面工作,尊严生活;还有关爱抗战老兵计划,我们能帮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说到底,这些项目最后谁能得冠军,我觉得作为评委一定是看这段时间他们的表现、他们工作的准备和他们后期的规划,决赛那天谁把这一切展现得最好,谁就有可能得冠军。”
“发现新公益”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并投身公益,而这一点在高敏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最牵动高敏心的,是那群有读写障碍的孩子,最近刚刚推出新书的她,已经决定要把自己所有的稿费都捐给扶贫基金会,专项用于读写障碍儿童支持计划,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公益。
制片人:这是一次突破,是一个有意义的开始
从“发现新公益”特别活动最初的构思,到具体进程的推进,再到整个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处理,制片人邓纯要操心的事情是最多的。每次节目录制前,他在场内来来回回进行各种调度,而节目录制外,他则带领着团队成员在分析、讨论、研究、沟通以及准备录制所需的各种资源,比如现场小片、到场嘉宾、现场观众等等。


每次节目录制前,是制品人邓纯最忙碌的时候
作为一个在行业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电视人,邓纯在做“发现新公益”时,仍然觉得挑战不小,而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如何创新。“我以前都是在内容上比较关注,总在想做一个关于什么的节目,比如打个擦边球,或者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次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形式上面,充分开动脑筋,反复讨论策划,商量节目的流程环节。”除此之外,赛制如何安排也是大的困难之一。“众所周知,公益是不适合PK的,所以我们在赛制设置上需要拿捏好火候,既需要决出胜负,但又不能太娱乐,太刺激,要不就违背了公益的初衷,因此在赛程设置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力图能够在形式上有吸引力的同时,又不违反公益节目的宗旨。”邓纯介绍说,之前看到不少公益节目都失败了,饱受批评,因为公益节目本身就不是很好设计的一种类型。国外倒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他们都类似于真人秀,但需要动用很多的资源力量才能完成,那个层次的人力物力不是他和栏目组所能企及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好节目,确实有很多困难,我们只能说尽力去实现,不敢说节目有多好,也总算是有一定突破,自己有一定收获,对团队来说,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总导演林明在为主持人测最佳站位
令邓纯欣慰的是,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最大程度地把每一环节做好。“我们团队的王瑞、林明、杨理,他们都曾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王瑞之前和戈辉在别的栏目合作过,有丰富的经验;林明是《一虎一席谈》《世纪大讲堂》的制片人,也是‘发现新公益’的现场总导演;杨理原来是《文涛拍案》的制片人,他们都是挺强的尖子,有实战经验,思路比较活跃,对电视界的一些动态也有相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探讨我们节目怎么做的时候往往能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方案和想法,确实经过一些碰撞,能出来不少好点子。”此外,那些小编导们的努力邓纯也是看在眼里。“比赛一轮接一轮,间隔时间都很短,编导人手也有限,他们要写台本,要联系选手拍摄,要剪辑小片,这些活他们基本得全包。其实电视制作流程中分很多工种,我们都是‘合N为一’,对他们来说,压力也很大,加班加点是毫无疑问的了,但他们没有一点怨言。”


总导演及编导在和选手们做上场前的最后交流
考虑到很多NGO组织没有参与电视节目的经验,面对镜头会紧张,邓纯和编导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尽量帮助他们在赛事中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一般编导们去项目所在地拍摄小片时,都会先和选手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阐述接下来录制的节目流程,明确他所需承担的任务职责是什么;等选手们到了北京之后,编导还会到宾馆和选手再对几遍流程,就像演习一样,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服装、礼仪、目光、语气,台上可以讲什么样的故事,哪个可以重点讲,哪个环节可以更有新意一些等等,事无巨细地与选手沟通;比赛过程分四个小节,每节都有短暂的间隔,这个时候编导一般都会赶紧冲上去,有点像拳击擂台,一节结束后教练赶紧上前,告诉他刚才哪拳打得好,接下来要怎么打,面授机宜,积极努力地去缓解他们的紧张,告诉他们怎么面对镜头充分地发挥自己。”


编导们的工作大多“合N为一”
从节目构思开始,邓纯就觉得,自己做得是相对严肃的公益,也许能引发的关注和共鸣相对局限,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节目取得的效果比当初大得多。比如有一个关注读写障碍的项目,节目播出之后,他们获得了很多帮助,像香港一些类似的NGO,主动找到读写障碍组织,愿意帮助他们。中山大学也有一个相关的课题组,主动联系表示愿意提供帮助。而栏目组在联系一些别的基金会筹划特别活动的时候,他们表示不但了解这个活动,还参与了网络投票,支持他们喜欢的项目。“真的没想到会牵动这么多人了解关心这个活动,效果超过我们的预期。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好多方面都是在学习和摸索,以前我们埋头于访谈、专题,扛着机器就出发了,拍完就回来了,像这次主办一个活动,牵涉到全国上百个NGO组织,把他们组织到这个平台上来,邀请评委给他们点评打分,赛程的设计,节目环节的设计,演播室的调度,这对于我们很多同事来说,都是全新的,所以我们自己也长进不少。”另外,节目播出同时新浪微公益也开通了捐赠平台,节目播出后,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捐赠。“虽然钱并不是很多,几十块几百块,但这代表了网友对他们的关心、关注和鼓励;也有评委也在现场表示,项目即便没有成功晋级,但愿意以个人力量帮助项目。这些帮助都是非常直接的,我们也很感动。”
主持人:公益是一棵又一棵幼苗,需要大家来呵护

戈辉为“发现新公益”所做的努力,不是只有现场主持这么简单
作为“发现新公益”的主持人,可能在镜头前,戈辉展现的只是开场介绍嘉宾和选手、中间串联、最后总结这样一些简单的环节,但事实上,戈辉为节目付出的远不止这些。从一开始,戈辉就在主动寻求机会,让栏目组能在日常节目之外,为公益真正做些实事,《公益中国》最终和扶贫基金会合作成功,其间戈辉发挥了很大的牵线搭桥的作用。因为戈辉曾经也接触过类似的公益节目,所以对“发现新公益”,她非常愿意尝试,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戈辉自己有两档其他节目,平时特别忙,‘发现新公益’比赛分很多轮,每一轮的流程设计都不一样,环节也不一样,所以栏目组会有很多次讨论。几乎每次讨论戈辉都主动过来,把自己的想法、意见贡献出来,并且和我们一起讨论甚至争辩,看怎么能把节目做得更好。另外,戈辉也积极通过个人努力把那些有影响力的评委邀请过来,争取给选手有说服力的点评和指点。”制片人邓纯说,“我感觉戈辉更多的其实不是做节目,她是真心想做公益。每次节目录完,她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项目,都会以个人的方式给他们进行一些捐赠。她有这么一个心,而不是说只把这个当做一份工作。”


能给需要的人带来切实的帮助,是这些公益组织和栏目组成员的共同心愿
对于为何会如此专注于帮助这些NGO组织,戈辉说,其实她也经常问自己,是不是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对她而言更有优势又更具吸引力的,是不限领域的去帮助草根NGO,因为他们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领域的NGO,他们都代表着一支力量。如果能把他们结集在一起,就是一股洪大的力量。如果以后有能力成立基金的话,我想做一个种子基金,帮助这些草根NGO,让他们来发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