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晨:值得推崇的政绩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2: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总是与科学发展观相伴而生、并行不悖的。在浮躁的、短视的政绩观曾经盛行一时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不为所动,坚持奉行科学的政绩观,让人们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生命力。这里且将较为典型的几例介绍如下。
王伯祥的“乐于打地基”
从1986年5月至1991年10月,王伯祥曾在山东省寿光县任县委书记。18年过去了,王伯祥创造的“寿光经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有人说,王伯祥的政绩,在18年后依然是那么当当响,这主要得益于他的“乐于打地基”的政绩观。
王伯祥任寿光县委书记伊始,就有人不断主张大搞城建,可王伯祥总是认为时候不到。用他的话说:“没有钱,怎么盖房子?怎么娶媳妇?”直到1998年春节前,蔬菜种植在全县形成了规模,见了回头钱,这才把重点转移到城建上来。当时的寿光县城,只有三条半街,没有一条超过二十米宽的街道。既然要搞城建,就要首先搞好规划,打好基础。王伯祥亲自带着县建委主任去北京,从北京请来了工程师,对整个县城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长远的规划。20多年过去了,如今寿光的城市建设依然在延续着这个规划。不像有些地方,一任领导一个规划,动不动就将原先的规划推倒重来。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王伯祥的政绩观是只讲百姓受益,不怀功利之心。他在实施“以工强县”的措施时,有人提醒他:摆弄企业风险太大,即便干好了也得三五年才见效,你不可能在寿光长住,到头来还不是“你养鸡别人吃蛋”?王伯祥的回答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总得有人打地基。”他就甘愿做一个打地基的人。他说,在我的任期里,可以看不到高楼大厦,但日后的万丈高楼取决于地基的牢固与否,我这个奠基人的责任无比重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光看数字,寿光县在王伯祥的任期里没有什么发展,可是慢慢地,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这种实惠的积累越来越多。以工业为例,寿光市政府公布的“2008年度50强企业”名单上,前10家中就有9家是王伯祥任县委书记时培植起来的,这些企业去年实现利税5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5%。至于给寿光人民带来极大利益的“寿光蔬菜”的品牌,更是王伯祥在任时下大力气培植起来的。如果只想现得利,寿光就不会是今天的寿光,“寿光蔬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声名远播。
白恩培的“政绩当看10年后”
2008年9月,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针对部分干部“爱干表面风光的事,而不愿做有利于长远的事”的情况,提出“要用‘10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
200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用4年左右的时间发展核桃、油茶、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5500万亩。这一目标将使全省的荒山种上“摇钱树”,10年后全省农民增收有望超过600亿元。
对于这样一个山区综合开发规划,有一些干部打起了“小算盘”:现在开始种核桃树,挂果至少在5年以后,盛果期怎么也要8年到10年。而自己就算连干两届也就是七八年,干嘛费尽力气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针对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这种心态,白恩培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10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他还说:“考察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现在做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为10年、20年以后做了些什么。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当前能够看见的政绩和将来才能看得见的‘预期政绩’,都要分别占有相当的比重。”
时下,很多干部急功近利、求政绩心切,对修路、架桥、建高楼之类的事都很热心,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摆在面子上的政绩;而一提兴办教育、培育产业、助农增收就打不起精神,因为这些事情不容易在任期内见到成绩。在白恩培的“要用‘10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面前,这些人应该汗颜。
仇和的“要把政绩埋在地下”
现在的不少官员,对“亮化工程”、“路边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显山露水的工程,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干。因为这样的“工程”看得见、摸得着,领导赞赏、组织上认可,这就叫没白干。相形之下,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工程往往就成了“被政绩遗忘的角落”。
昆明市委书记仇对城市的“地下工程”却格外重视。他有一个惊人的观点:领导干部“要把政绩埋在地下”。
昆明是全国14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城内的滇池偏偏又遭到污染,使得缺水更成为昆明的突出矛盾。治水的重任,落在了刚到昆明不久的新任市委书记仇和的肩上。
仇和治水,不是立足于治理好滇池,擦洗昆明的脸面,而是要从根本上解除昆明缺水的窘境,造福于昆明百姓。所以他提出的目标是根治。
仇和提出,昆明的水环境治理要实现四个转变:由开发、排放、单向利用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转变;由水污染单纯治理向水生态整体优化转变;由对洪水简单截流排放,向和洪水和谐相处转变;由一味依赖远距离调水,转向提倡水资源就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一旦实现这“四个转变”,污水处理成本每吨能约1.2元,牛栏江调水成本每吨至少1.6元,用“中水”换江(牛栏江)水,每年可省4亿。多么可观的数据!
不过,治水不像盖楼,看得见摸得着,要实现治水大业,首先要搞好基础性的工程,而这些工程只能被埋在地下。这就是仇和要官员“把政绩埋在地下”的原因。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仇和亲自到施工现场观摩、检查,实地查看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程治理的项目进展。他表示:坚持雨水、污水、中水、泔水“四水”资源化利用,中水、雨水、自来水、污水管网“四管齐下”,打基础、还历史欠账。这个既定目标决不能变。
中国有句俗话:“是金子总会闪光。”真的政绩,总会发挥它的作用;真的政绩,总能让老百姓得实惠。政绩,可以埋在地下,但绝不会被埋没、被遗忘。因为,官员就是七八年,干嘛费尽力气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针对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这种心态,白恩培说:“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10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他还说:“考察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现在做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为10年、20年以后做了些什么。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当前能够看见的政绩和将来才能看得见的‘预期政绩’,都要分别占有相当的比重。”
时下,很多干部急功近利、求政绩心切,对修路、架桥、建高楼之类的事都很热心,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摆在面子上的政绩;而一提兴办教育、培育产业、助农增收就打不起精神,因为这些事情不容易在任期内见到成绩。在白恩培的“要用‘10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面前,这些人应该汗颜。
现在的不少官员,对“亮化工程”、“路边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显山露水的工程,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干。因为这样的“工程”看得见、摸得着,领导赞赏、组织上认可,这就叫没白干。相形之下,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工程往往就成了“被政绩遗忘的角落”。
昆明市委书记仇对城市的“地下工程”却格外重视。他有一个惊人的观点:领导干部“要把政绩埋在地下”。
昆明是全国14个极度缺水的城市之一,城内的滇池偏偏又遭到污染,使得缺水更成为昆明的突出矛盾。治水的重任,落在了刚到昆明不久的新任市委书记仇和的肩上。
仇和治水,不是立足于治理好滇池,擦洗昆明的脸面,而是要从根本上解除昆明缺水的窘境,造福于昆明百姓。所以他提出的目标是根治。
仇和提出,昆明的水环境治理要实现四个转变:由开发、排放、单向利用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转变;由水污染单纯治理向水生态整体优化转变;由对洪水简单截流排放,向和洪水和谐相处转变;由一味依赖远距离调水,转向提倡水资源就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一旦实现这“四个转变”,污水处理成本每吨能约1.2元,牛栏江调水成本每吨至少1.6元,用“中水”换江(牛栏江)水,每年可省4亿。多么可观的数据!
不过,治水不像盖楼,看得见摸得着,要实现治水大业,首先要搞好基础性的工程,而这些工程只能被埋在地下。这就是仇和要官员“把政绩埋在地下”的原因。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仇和亲自到施工现场观摩、检查,实地查看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程治理的项目进展。他表示:坚持雨水、污水、中水、泔水“四水”资源化利用,中水、雨水、自来水、污水管网“四管齐下”,打基础、还历史欠账。这个既定目标决不能变。
中国有句俗话:“是金子总会闪光。”真的政绩,总会发挥它的作用;真的政绩,总能让老百姓得实惠。政绩,可以埋在地下,但绝不会被埋没、被遗忘。因为,官员的政绩是需要老百姓认可的,而印在老百姓心坎里的政绩,还会分什么地上地下吗!
不管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如何调整,如何确立,有一点是必须充分体现的,那就是:政绩要充分体现科学、效益和群众公认,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原载《奋斗》杂志2012年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