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供电,有何不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国企电厂纷纷叫喊亏损,试图涨价之际,“魏桥电价比国网低1/3以上”的消息不胫而走,存在多年的魏桥电厂的掌舵人张士平,也再度从山东首富,迅速成为挑战“电老虎”的标杆性人物。
本来,作为高耗能企业的魏桥铝业,自备电厂并非稀罕事。不过,由于良好的运营和管理,魏桥不经意间足以为周边部分居民供电,虽然魏桥对外供电的规模很小,但是一下子还是让傲慢的国有电厂,甚是紧张。就在民资标签的魏桥发电野心不断显露之际,国企电厂自然有招安魏桥的想法,二者矛盾由此产生。考虑到前不久,“陕西地电武斗国家电网”的事情余波尚未平息,“地电模式”被广泛探讨的大背景,魏桥模式的浮出水面,也为接下来的电价改革指明了一种可能方向。
一直以来,囿于诸多体制因素,国有性质的电力企业生产效率较低,成本控制未能取得效果,致使电价处于“只涨不跌”的尴尬境地。近期,不少地方举行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试图再度上调电价。在此当口,加上通胀水平的居高不下,民众自然将目光聚焦在了魏桥的低电价模式,并希望魏桥模式能打破畸形的电力垄断格局。
确实,电力公司一直是国有企业当家,目前中国的电价,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国企利益,而忽略了民生利益。如此现状,自然在今天电价只能涨而不会降的时候,引起大家对电力垄断的抨击。
从效率角度来衡量,魏桥模式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电力企业最核心成本是电煤成本和人力成本,魏桥在这两方面的成本控制上都做的很好。由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魏桥投资决策相对科学,使得他们往往能够在煤价较低时候买入。而亏损中的国营电厂,因为资金紧张,往往不能在价低时大手笔采购。人力成本的控制,民企优势就更为明显。国有电力企业的工资水平,要高出魏桥不少。所以,单从市场的逻辑来看,哪怕魏桥放弃主业,往电力企业转型,也并非是什么坏事情。
况且,从政策上讲,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指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新36条”,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办电,亦是应有之义。但现实是,与电力相关的资源是有限的,优质资源基本都在国有大发电集团手里,民营资本很难获得好的项目。银行融资民企亦是困难重重。两者的竞争地位生来就是不是平等的。无情的现实,让民资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魏桥模式得以取得今天的效果,显然与企业家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故而,魏桥模式若能推广开来,对于打破既有电力格局意义重大。实际上,放开一部分市场并不动摇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在电力市场分一杯羹,不仅仅关系到电力价格更加趋于合理,让民众生活成本降低。
从长远来看,今后输电、配电分开,引入竞争是大的方向,魏桥模式至少应该作为试点的先行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借电力垄断为突破口,为“新36条”的贯彻执行,提供良好的样本。否则,再精准的实施细则,再坚决的顶层设计,最终也只会让“新36条”重蹈05年的鼓励非公经济36条的覆辙。
是的,魏桥电价告诉我们,电价并不具备刚性特征,降价不会损坏整体利益,相反有利于倒逼国资电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主动参与竞争。最终得实惠的当然是极大地提升了民生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