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犯错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错觉》一书关于“我们为什么犯错”的经验,大都来自对医药、军事、航空和金融等领域的案例进行的研究。在这些领域,失误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生命。所以,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犯错对生活带来的危害。
结论1:我们的偏见无处不在。
人们偶遇一个陌生人,随后被告知那人的职业。如果被告知,那人是一名卡车司机,人们会说他看上去有点胖;如果被告知是名舞蹈演员,则会说看上去比较瘦。
不是说人们认为卡车司机要比舞蹈演员更胖些。真实的原因是,我们固有观念在作祟。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根本无法觉察,我们是存在偏见的,可自己却意识不到。
结论2:在我们的大脑中,意义才是王者,而细节不重要。
为什么很少忘记某个人的长相,却经常记不住他的名字。这个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在我们的大脑中,意义才是王者,而细节不重要。
名字并不重要。在一本伪造的传记中,会有这样的段落:在一位知名的业余摄影师,安·柯林斯,住在布里斯托尔附近,她是那儿的一名卫生巡视员。
人们能记住这个虚构人物的什么信息呢?
69%的人,能记住这个人的职业;与之非常接近的是职业,占62%;仅占30%的人们能记住这个人的姓名,
这意味着,在日常我们回忆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它们的意义,而不是有关它的一些具体细节。
有个非常有名的试验,以一枚普通硬币为例,测试经常使用者记住多少硬币细部特征。
雷蒙德·尼克森和马里琳·亚当斯两位研究员做了一个实验,要求20个受试者画出一枚1美分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结果很糟糕。
只有1个人,还是可狂热的硬币收藏者,准确地画出了硬币的图案。在所有8个关键特征的位置,受测者摆对位置的特征平均只有3个。
结论3:99%的人过度自信。
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会本能地相信自己看到了非常详细的一切,并且自信地认为,自己能注意到其中发生过的任何变化。然而,我们根本无法捕捉到具体变化。
作者约瑟夫·哈里南认为,过量信息太具误导性。
我们读到(或听到、看到)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认为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实的结果是,我们只是变得更加自信了,但对事物的了解没能真正深入。大脑有一种内在的冲动,想要获取过量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对我们是否真的有帮助。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林·坎默尔教授研究发现:大多数临床和医学领域专家的判断比那些稍微受过一些训练的新手高明不了多少。
一项对政治家预测全球重大事件的测试表明,“专家和非专家一样,他们都只是比事物发生的纯自然概率精确一点儿而已。”
两者之间最关键的差别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看法。
即使是面对与自身的判断完全相反的证据时,专家们还是会努力“让自己相信,自己基本上是正确的。”

结论4:专家就是做过大量练习的人
美国军方的调查结论,那些技术类的专业高手确确实实比普通人更有深谋远虑。比如象棋大师,比如飞行员可以提前预见一个动作在5个或6个步骤之后的效果。
专家能够比普通人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并更加迅速地做出反应。但是,他们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呢?
佛罗里达洲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说,主要是通过存储大量的记忆信息。安德斯·埃里克森是研究“专家”的专家。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他研究了许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从服务员、棋手、飞行员,到音乐家。他发现,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的专家,通常都具备一些共同特征。
专家,就是做过大量练习的人,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人们的普遍看法都是,只有经过10年左右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世界范围内的顶级专家。
然而,并非所有的练习都能奏效。经历和经验并不是一回事,埃里克森说,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同一项工作,并不能保证你会做得更好。真正有效的练习,需要不断地导向于提高自己良好表现的记忆。
当你做对了,然后不断地、有目的地加以练习,就会产生大量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座图书馆,随时都可以从练习者的头脑中调取。
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因为头脑中有这样一座大型的图书馆的存在,专家才可以迅速辨识出普通人无法辨识的模式。
与“不断进步”相对应的就是“一条路走到黑”。
大多数人在处理问题时还是很难找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人们经常还会有这样一种倾向:一条路走到黑。
一旦我们学会了用某种方式来应付某件事,我们就会一直抱着它不撒手。心理学家把我们心灵的这种脆弱性称为“功能僵化”,如果有些伪专家“功能僵化”,还自以为朝良性发展,那就更危险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