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吗?
  小时候曾经看过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一句经典对白让我印象深刻: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记得当时和社会舆论一起批评这句话,但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它很有几分道理。
  这并不是崇奉政治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出身论、血统论。从公平、正义的理念出发,一个国家和社会应该尽可能营造平等的环境,消除各种歧视和特权,让每一个人都有均等的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而出身论、血统论正是与上述理念背道而驰的,应当受到批判和唾弃。
  这也并不是否认古今中外一些子辈跨越父辈身份和阶层的事实。在一个体制完善的国家,这种现象并不稀罕。发明家爱迪生,来自一个农民和教师组合的家庭;而总统林肯的父亲,只是一名粗俗的林木工人。体制恶劣的环境里类似情况虽然少,但仍然存在。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出生于贫困人家,而几乎同时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都是赤贫的农民。
  但是,这些事实并非历史和现实的普遍现象。更多的事实是,一个人的成长与其父母和家庭密切相关。受过教育的父母,通常其思维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会不同于没有受过教育的父母,他们一般从事着智力程度较高的工作,其视野会比较开阔,其经历也会比较丰富,其人脉关系相对也更多。在对孩子的影响方面,他们不仅更有可能有财力供养孩子的教育,而且更有可能在诸多方面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主动的培养教育,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当然要大些。思想家孔子的祖先为贵族,其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鲁国的陬邑大夫,尽管后来家道中落;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精熟天文、史事,通晓诸子学术”,曾任朝廷的太史令(后司马迁继任这个职位);音乐家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一个颇有才华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也是一位悉心教子的好父亲,从莫扎特不满三岁开始就教他读书写字弹琴;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密尔的父亲詹姆士是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他完全依照自己的理想对儿子进行文化教育和思维训练,在密尔三岁时就教他希腊文,八岁时教他拉丁文并特别注重对儿子的思考引导,“使密尔在初期教育中,一开始就比同时代的人们多占了25年的便宜”。
  当代中国高校招生情况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据统计,目前在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大约在5%——15%之间,其他则来自城镇,而尽管农村学生在整个学生中要占绝大多数。(当然这一现象包含着城乡贫富差距过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等问题)
  相信《流浪者》里的那句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分析上述事实和亲身开展教育实践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那就是:在儿童教育领域,外因主导内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