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转载]依托相对而现原理改造体育训练思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本思路也是运动训练的首要问题,不同的思路必将把训练工作引向不同的境地。以往运动训练的基本思路是绝对论,它强调在任何专项训练之外都必须进行一般身体素质的预训。足球集训时每天要跑一万米,长跑专项总要与杠铃哑铃较上劲,体操运动员要到田径场上去跑圈,拳击选手推开沙包还要练短跑……为什么要在专项训练之外安排与专项运动效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一般训练呢?传统理论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各部位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练了上肢理应能够改进下肢,左臂负重练习必能增强右臂肌力,全身均衡发展,必可为专项提高垫稳根基。这实际上是指机能发展存在迁移机制,以往人们总是以为可以从中无本获利。然而,且不说完全无从把握的体能或技能迁移并不会带来什么明显效益,单说迁移机制本身的弊端,谁又曾认真想过并有所顾忌?迁移本有正反两个方向,怎见得耐久跑训练会有助于增进时跑时跳时而急停转向的足球专项能力?利弊权衡,道理清晰,与其无望地期待迁移机制发挥威力,何如直奔主题,使一切训练活动全都围绕专项运动效能之所需。
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很少被业界提及,应该说不是没人想得到,而是几乎所有人的思想都被绝对时空哲学束缚着。虽说训练学界几乎从来不讲哲学,但业界人士还是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内置了传统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绝对时空观。按绝对时空观的认识,时间是永恒的,空间是无限的,任何物体都是后置性地放进某一空间区域,并在均匀流逝的时间中存在与变化的。如此一来,在专项训练之外,设置一个类似于无限空间和永恒时间那样的宏大背景,也就是说先期外在给定一些不为任何专项所特需而又似乎为一切运动项目所必需的训练内容和手段,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那个设置便是一般训练的所指,所谓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便是绝对时空观训练思路的标志。在训练水平普遍低下的时期,单凭用心选材和刻苦训练,不管是由哪一种思想指导,都有可能创造奇迹;当训练水平普遍提升到现当代的高度,体育比赛突出业绩的创造,当然仍需用心选材和刻苦训练,但教练员遵循哪种训练思路则更为关键。近30多年来,凡是在运动成绩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教练员都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悄悄地摆脱传统的即官方和权威的训练原则的桎梏,然后的做法就是让一切训练活动全都为专项需要服务。例如技能类项目跳水教练徐益明,在30余年前发明了陆上跳水训练法,就是在场馆顶棚设置滑轮,在地面摆放蹦床,让运动员从蹦床上高高腾起,然后教练员牵拉着绳索指点运动员的空中动作;一连多少年,他把别人在陆地做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和精力,全都用在跳水专项动作的反复学练上,由此还真就带出了高敏、许艳梅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再如体能类项目中长跑教练马俊仁,对专项训练的把握更是特别紧,他的队员不蹲杠铃,不打篮球,连杂志画报也不许翻阅以免分心,每天跑够了预定的公里数,就充分地养精蓄锐,看似无情寡欢的训练生活,却成就了王军霞、曲云霞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国外也有许多类似报道,例如保加利亚的举重训练专门练杠铃,德国的足球训练专门练足球。凡运动成绩特别突出的教练员,全都是倾力在专项训练上狠下功夫。
既然实践的局部已经走在传统理论的前面,那么理论的改革是不是更应该整体性地登高望远?既然绝对时空观已经被爱因斯坦彻底推翻,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相对论的思想中得到借鉴?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之间更为真实可信的相互关系。与绝对时空观相反,相对论认为,时空都是相对于物体而存在并随物体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运行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时,空间会缩小,时间会变慢,即出现所谓钟慢尺短状况;在没有绝对静止界标的世界里,人在运动,他就有自己的空间尺度和时间标准,例如梦中的时间感就与醒着的有区分。接受这一理念的启示,我们对训练思路问题进行了重新认知:在体育领域,有专项,才有训练活动;没有专项,便只可能有不设竞赛目标的一般健身活动;而一旦论及专项,又必然是在指涉具体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首先,专项训练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技能类项目选手的专项是技术,体能类项目选手的专项是体能,体能与技术孰属专项的问题不能一概而定;其次,专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不能预先规划成型,这都是必须相对而言的事情。据此两个基点,“相对而现原理”便凝练而成。根据相对而现原理,即可提出“专项限定原则”,用以强调一切训练活动均应在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范围内进行运作。专项训练本身当然也是一个庞大系统,不仅分层分级,而且也有内容和方法手段的繁多品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此间的关键是,一切活动均以专项运动效能的提高需要为质重而被选用。遵循专项限定原则,未必确保训练大业一举成功,而没有专项限定原则的严格规约,训练运作就如同航海不见航标灯。用专项限定原则取代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训练系统的整体水平必将得以大幅提升,这是因为:秉持专项限定原则的教练员一定会重新审视其专项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并做出相应调整,而因袭一般训练当先原则的教练员则无须审视常规做法而只需随潮听命;从深层机制来说,两种训练思路孰实孰虚孰真孰假,已有绝对相对两种哲学理念在对比中给出明确判定。所以说,最终完成训练思路的根本变革,当然需要继续有来自成功榜样和失败教训的激励,但更需要有相关哲学理论的研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