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真谁假?爱国者aigo移动电源被山寨之痛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增多,消费者对其使用时间大大增加,移动电源的需求也就变得不可或缺,由此催生了商家们对这块巨大诱人蛋糕的争抢。面对趋之若鹜的竞争者,为了突出重围,一些商家选择了走捷径,那就是全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两个字:山寨。借助已有的知名品牌之名,迅速占领市场,是获利最快的一种方式,山寨早已不是新闻,但是连上市公司也搞山寨,这倒是少见。


最近,“爱国者”移动电源和“愛國者”移动电源之间起了争执,一般消费者以为这两个一简一繁的品牌同属爱国者公司,但实际上,爱国者移动电源是冯军掌舵的中关村标杆企业爱国者集团下属爱国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和品牌。而“愛國者”则是上市公司飞毛腿旗下的产品。飞毛腿宣称爱国者电子侵犯了其权利,而爱国者集团则把飞毛腿告上了法院,称“希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爱国者商誉和消费者权益”。
之所以造成今天这样让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局面,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品牌和注册商标的认知习惯。作为一个在市场上培育多年的知名品牌,消费者习惯性地把爱国者公司生产的移动电源称之为“爱国者移动电源”,却没想到飞毛腿公司会钻空子,把别人的品牌用来做注册商标。看一下天猫消费者的评论就知道产生误会的消费者还真不少。

爱国者公司反应迅速,针对买错的消费者推出了“没关系,我负责!”的你买错,我买单的活动,凡是想买aigo移动电源的,却错买了其他厂商的所谓的“爱国者移动电源”的,只要将错买的有效凭证发送给“爱国者电子资讯”公众帐号(aigotechnology),经过核实后即可免费收到aigo爱国者送出的移动电源一台。
虽然爱国者公司为别家的仿冒产品买了单,但消费者仍然要问,飞毛腿也是知名品牌,为何还要做一个容易和“爱国者”产生混淆的“愛國者”?为何会出现名牌傍名牌的现象呢?
(1)同是名牌,一方更比一方强。因为爱国者移动电源比飞毛腿移动电源卖得好,飞毛腿借用其名也在情理之中;
(2)说明少数上市公司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好的产品被山寨在中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上市公司也走山寨之路很少见,毕竟对上市公司来说,名声很重要;
(3)知名品牌之间也存在不正当竞争。对上市公司来说,轻易不会采用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如果这样做了,有可能是业绩堪忧,急需通过获利来向股东证明其经营的稳定性。
事实证明飞毛腿移动电源不沿用“飞毛腿”品牌却用“愛國者”品牌后,获利颇丰,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飞毛腿最近几年的财报上可以看出端倪。2011年、2012年、2013年,飞毛腿自主品牌在集团综合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5%、40%、26%。这反映出飞毛腿自主品牌业务在集团内部销售额和占比急剧下滑,凸显飞毛腿这个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渐式微。解读其官方财务报表可以看到,在飞毛腿自主品牌业务中,只有移动电源呈现急剧增长态势。2011年、2012年、2013年,其自主品牌移动电源销售额分别为0.16584亿元、1.25029亿元、3.54595亿元,在集团占比分别为1%、7%、15%。由此可见移动电源业务堪称飞毛腿的主心骨和救命稻草。
但自家辛勤耕耘多年的品牌被别人顺手牵羊过去坐享其成,爱国者当然不干。爱国者认为飞毛腿此举并非“山寨”那么简单,而是蓄谋以久的一场商战阴谋。而飞毛腿则辩称其在2011年注册的、用于其“移动电源”产品上的“Patriot愛國者”,享有“爱国者移动电源”的名称,爱国者集团不能在其移动电源产品线上使用该名称。爱国者方则表示,商标注释中已有明确标明,飞毛腿注册的该”移动电源“品类为电池及后备电池类,而非目前市场上通用的移动电源产品。市面上通用的移动电源产品,是爱国者、小米、台电等厂商注册的名符其实的移动电源品类,而爱国者早在2008年就已经注册。所以,飞毛腿声称“爱国者移动电源”归其所有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这场品牌捍卫战,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拭目以待。但爱国者方担心消费者把“愛國者”误认为“爱国者”,误以为”愛國者“移动电源是从爱国者分离出去的移动电源产品线,爱国者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此这般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的销售工作,还会因仿冒产品质量问题影响爱国者的名声,为保持市场份额和精心培育多年的品牌声誉,爱国者已暂时在电商平台撤掉”爱国者“移动电源称呼,突出”aigo“标识,让消费者做明确区分。创立、维护品牌不易,据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数据显示:爱国者移动电源从2012年的关注度微乎其微到2013年的7%,成为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品牌。

有意思的是,patriot(爱国者)与pirate(剽窃)两个单词书写很相近,爱国者遭遇的“爱国者“被”愛國者“的山寨之痛到底算不算被剽窃?飞毛腿对爱国者集团提出的所谓“维权”是否名正言顺?还需要法院的判决。但此案对行业品牌规范运作提供了很强的警示意义:品牌建立起来很不容易,但毁掉却很容易。为了眼前利益故意使用与竞争对手相近或相似甚至相同的名字,这种借力方式也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长久下去势必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削弱自己本身的品牌力,所以如此“借名“要傎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