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小橘灯还亮着吗(《小橘灯》王林博士导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盏小橘灯还亮着吗
王林(儿童文学工作者)
翻开图画书《小橘灯》,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枝繁叶茂的黄果树,逼仄的石板街和房间里的小竹凳,描绘的就是我的家乡——重庆。
上初中时,我学过《小橘灯》这篇课文。不过,只记得老师在讲台上分析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时,我却一个劲儿地盼望赶紧放学回家,自己也做一盏小橘灯。
1945年的陪都重庆,抗战胜利的前夕,一位女作家和一位小女孩的邂逅,一盏小橘灯和一句深深的祝福,竟让这位作家12年后仍难以忘怀,写下了名篇《小橘灯》。转眼又过去了五十多年,那盏小橘灯还需要亮着吗?
如果抛开《小橘灯》的时代背景,把故事放回到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作家或者小女孩,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有个小女孩在街上借你的电话,你会借给她吗?你会去探望一个素昧平生的病人吗?父亲不在家,你能照顾好妈妈吗?有陌生人来家里慰问时,你会怎么感谢她呢?
如果我们叩问内心,如实回答,答案不会令人满意。我们甚至会找到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知道小女孩的底细怕上当啊,不知道陌生人来家里的目的啊,济贫助困是政府的责任啊。因为这些“正当理由”,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个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冷漠。
把《小橘灯》嫁接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下,会让我们产生黑暗年代已经远去的幻觉;把《小橘灯》放在现实中追问自己、追问人性,它才会散发持续的光辉。现在,撇开老师分析的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我盼望你从《小橘灯》里读到的是人性中永恒的善良、热忱、乐观、勇气和责任。
如果您现在去我的家乡重庆,请不要目光只向上,看到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闪烁的霓虹灯;您的目光还要向下,看到那些因失地而颠沛流离的农民,看到疲惫的“棒棒军”和擦鞋者,看到那些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也由此而想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歌乐山,那些在山上掩埋的忠骨,他们当年是为了什么而献出生命。
要有这样的看到和想到,我们才会知道那盏小橘灯在这个时代还需要亮着
——照亮前行者的路,温暖受伤者的心。甚至应该把自己也变成小橘灯,用爱的微弱灯光驱赶四周的黑暗。照耀多了,“我们大家”才会真正地“好起来”。
据说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冰心的女儿吴青女士、画家张冬彧女士一起到重庆采风数日,积累了创作素材。在高歌猛进的建设年代,我不确定歌乐山上还留下了多少《小橘灯》的痕迹。但从张冬彧的画作中,我感受到了冰心当年的心境和惦记。画家没有流俗地用冷色调来烘托压抑的政治空气和阴霾天气,只是用主人公的红色围巾衬托出内心的热情;小女孩超出年龄的成熟,表现出让人心安的沉着;最后一页的小橘灯的特写,预示着小女孩对未来的憧憬。
谢谢冰心女士,您的《小橘灯》带给这么多人这么多年温暖的力量;谢谢吴青女士,我是海淀区的选民,您这位人大代表践行的正是“小橘灯”精神;谢谢张冬彧女士,用图画书的美丽演绎了《小橘灯》,即使现在教材里已经没有了这篇课文,可它亮在人民内心。






| 我们的站点: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poplar/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poplar/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1712989570/profile
蒲蒲兰绘本网http://www.poplarstore.com
蒲蒲兰官网http://www.poplar.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