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常识问题回归常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个十几天前对普通百姓还陌生无比的名词。现在,它一下子钻进人们的视野,不熟悉也得熟悉。先是在北京,一些人因为吃凉拌福寿螺肉而纷纷感到不适,入院一查,是此病在作祟;然后是在我省的江门,也出现了疑似感染个案,稍有不同的是,患者吃的是东风螺。截止到8月23日晚上,北京市的总发病人数已达到87人。这么多的人被小小的包着硬壳的软体动物击倒,不能不令人们谈螺色变。“福寿”与“东风”,此螺与彼螺,还有导致“华佗无奈小虫何”的那种,究竟存在什么样的生物区别,是需要专业人士回答的问题。但从业已发生的堪称触目惊心的案例来看,饮食健康到了引起高度重视、从观念上更新的时候了,不仅是饮食市场管理者,而且包括食客本身。有人可能认为别那么大惊小怪,祖祖辈辈吃了那么多年,不是也没事吗?不是也就这些天才出这么大的事吗?江门的患者小文,为治疗自己的严重失眠而吃,遵循的还可能是民间偏方;偏方不是屡试不爽的传统经验的累积吗?错了。不用说别的,生物依存的山水依旧,细思之已是有区别的了。寄生虫的传播固然有它们的渠道,但是现今的空气、土壤也跟从前的大有区别,虽然各地都在亡羊补牢,但还没有到可以乐观的程度吧。“病从口入”,一个曾经的常识问题再次回归到了常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症患者可能留下头疼、痴呆等后遗症,尽管如此,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专家告诉我们,如果把螺煮熟、加热、加工得当,是不会对人产生威胁的。就是说,无论传统怎样吃螺、那样吃怎样美味,现在依赖不得了,要依赖,就得依赖科学。不仅螺类如此,极易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品,诸如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等,同样如此。此外,在食源性寄生虫中,除了广州管圆线虫外,还有华枝睾吸虫(又称肝吸虫)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好几种。在知识经济时代,不相信科学结论不行,任何人都切不可心存侥幸。当年,苏东坡因为爱吃河豚,就拼命渲染河豚的味道如何鲜美,甚至说出“值那一死”的话。当时就有人说他不负责任,劝大家“勿为苏家口语所误,悔之无及”,不要为了一时口快而把命搭进去。况且,“世间多美味,舍此一物不为少”。看起来,借“福寿”刮起的“东风”,改变一下国人的若干传统饮食习惯,正其时也。2006年8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