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就会全身发抖怎么办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4: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倩:啊,是心理老师啊。对不起,我不会区分。是这样的,我一紧张就会全身发抖。控制不了。我想我是自卑。可是我明明叫自己放轻松,不要怕要自信没事的。可是还是不行。全身抖动。只要在公开场合,就算身边是熟人。我也会。
杨永龙:现在我要问您的是,我们在紧张的时候发都是不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呢?
云倩:我知道基本上每个人一紧张都是多少会紧张发抖。
杨永龙:既然每个人都存在这种情况,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接纳它,让它顺其自然的存在呢?
云倩:但是,有谁会像我这样?我会怀疑是一种病了。全身大幅度抖动。我知道,应该是我自卑心理造成的。我不知道该怎么改善。给点建议好吗?我的情况我一直没和人说过。可是最近在公司培训实际操作,今天抖得听到旁人说可怜。
杨永龙:其实这种生理和心理表现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它也是随着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来运行的,如果我们不对它有意识的摆脱或控制,那么它也就按其规律自然的消失了
云倩:真的吗?感觉很想哭。好像恶梦一样。我不知是什么时候会的,可是它在我出来社会就一直在那里。今天的事让我忍不住想问:究竟我是怎么回事?
杨永龙: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我们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同样您在遇到紧张情景的时候身体会发抖,这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它也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就会出现发抖越来越严重的情形。这就是因为您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而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身心,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的情绪。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困惑你的发抖仍旧会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迟早是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发抖的情形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云倩:恩,老师是第一个会说这样的事是自然的。我一直都学着别人说的放轻松深呼吸啊这些对我没用。很谢谢您!对我说这是自然的。
杨永龙:其次我要说的是,您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出去与同伴交流,或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参加体育活动等等,随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达到缓解紧张的作用,这样您遭遇紧张的机会就会减少,自然发抖的情况也就会减轻。最后,我要说的是,您在遭遇发抖难以自持的时候要注意转移情景,比如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等等
云倩:真的很谢谢您!我会像您所说的,让它自然消失。我会把它想成是夏天出汗那样。就让它自然来自然走。真的感谢您!我常常沉溺在幻想中。我知道不对可是我没法控制。
杨永龙:您沉溺于什么样的幻想之中呢?
云倩:未来。
杨永龙:影响您的工作了吗
云倩:不是,有时我只想躲在里面不出来。会觉得现实生活很烦,和朋友们在一起也时常觉得烦,经常是和他们在一起我没话说。
杨永龙:那么就每天给自己一个幻想的时间,比如给自己十五分钟的幻想,幻想完了就把它打包封存起来,开始认真而努力的干自己该干的事
云倩:让我以幻想为目标吗?
杨永龙:在幻想的时段内幻想,不在幻想的时段内就认真而努力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儿
云倩:把现实和虚幻分清楚是吧。我会努力的!老师,我是否有抑郁症的嫌疑?
杨永龙:您的心理非常正常
云倩:老师,您绝对不可以再对我用“您”怎么说我也叫您老师了。您是长辈。我刚刚居然让您称我为“您”
杨永龙:呵呵,这已经成了习惯
云倩:好的,实在是谢谢您!!!
杨永龙:而且我们都属于个体的人,既然是个体的人,那么我们就需要尊重和敬重
云倩:不要,怎么可以让老师对学生说“您”呢。您刚刚也说在帮我上课了。以后我就是您的学生了!对于今天的事,真的很感谢您。打扰您了!祝您天天愉快!
杨永龙:呵呵,我们是朋友,朋友就应该相互尊重
云倩:哪有长辈对后辈用敬语的啊?再说朋友也分大小啊。
杨永龙:呵呵,忘年之交啊,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嘛
云倩:好固执啊老师,我不管,您不对我用敬语就是对我的尊重了。
杨永龙:呵呵,这个习惯很难改了,所以您也应该对我顺其自然啊
云倩:老师您大我一轮了。这让我感觉在对我爸爸不敬啊。
杨永龙:呵呵,既然您这么固执,那么以后和您交谈的时候尽量用“你”
云倩:好的 老师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