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官都带头撕毁合同,百姓怎会有契约精神?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21-1-9 0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企(官员)带头撕毁合同,百姓怎会有契约精神?
  自古以来,君子一直是人们敬仰、崇尚的对象,而小人则备受指责和唾弃。 《论语》薄薄的一本中,有六七十处提到君子,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人以利为朋,君子以义为朋等等。君子往往言必行,行必果,遵守契约精神,抱诚守真。但是在如今已经高度文明的现代,我们身边反倒是缺少契约精神的例子比比皆是,“君子之风”也非常少见,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契约精神为什么会缺失?
  关于契约精神,河南省南阳市发生过这样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2004年南阳市一个经营家具商场的商人任杰和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签订了一份拆迁补偿“购房协议”,大致内容为,因中国建筑对任杰的家具城进行房地产开发,中国建筑按3000元/平米预定给任杰,任杰用补偿款作为定金,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和任杰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为了让任杰放心,中国建筑的法人代表亲自给任杰出具了保证书。
  然而,2013年房子封顶后,任杰要求中建七局按照协议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时居然发现中国建筑已将房子卖给了别人,任杰跑到中建七局总部见到了现任领导,董事长嘲笑说房子是国有资产的我们愿意卖给谁就卖给谁,给你签订合同的领导早退休了你要想要找他们去,你拿的合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张废纸。
  遭到愚弄的任杰不甘心自己的房产别别人霸占,就起诉到了法院,要求中国建筑履行合同将房产交付,谁知惹怒了中国建筑的利益集团,反到让任杰赔偿中国建筑2041.9646万元。要说如此简单的毁约造假案件两个月都可以结案,但是却整整打到了2018年10月才结案。
  此事被网络媒体报道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根据央企中国建筑的逻辑,法律和法院是无关紧要的。一旦发生纠纷,就说是毁约是保护国有资产才这样做的可以了,不但没有错而且有功与国家。
  正是因为官员(包括央企)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契约精神,而法律对毁约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和个人都以此为荣,几年前房地产市场曾出现下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房闹事件”。
  导致“房闹”的直接原因是一些房主在高价位时出手买了房,随着房价的下跌,原本期望升值的房产大幅缩水,一些房主感到自己吃了大亏,于是产生不平衡心理,集体向开发商索取补偿。
  其实,“房闹”与“医闹”的性质一样,都是缺乏理性、危害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房闹”既不符合法治精神,更不符合现代人的契约精神。房地产市场化之后,给了公众更多的选择,既然决定买房,买卖双方也签有合同,就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果合同中没有标定房价下跌后开发商给与补偿,那么,此时要求开发商补偿就是不合法的。
  再者说,房价下跌了房主就要求补偿,那么股票价格下跌了,股民是不是也有理由要求上市公司给予补偿?如此岂不是遍地都是“股闹”?反过来说,有的业主原来低价买房现在大幅升值了,这个时候开发商亏了,那么房主升值的钱是不是也应当补偿开发商一些?如此才能出“互惠互利”?
  二.为什么古人和外国人都比我们做得好?
  关于契约精神,美国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例子。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其实我们的先人也不缺乏契约精神和君子之风。众所周知,在明清时代,晋商曾经是全国的商帮之首,这和他们非常遵守契约精神是分不开的。乔家大院的第一代主人乔贵发当初穷困潦倒,常常食不果腹,有位好心的妇女经常给食物接济他,后来乔贵发走西口后发财回来,得知那位妇女丈夫去世,只留下一对孤儿寡妇,乔贵发于是把那位妇女娶进门,用自己的余生来照顾这对孤儿寡母,以此来报答当年的滴水之恩,并且立下家规,乔家的男士,不得娶妾,更不能因为妻不能延续子嗣等这些理由而娶妾。
  有些晋商为了信守承诺,宁愿变卖家当也要对客户负责到底。欠别人钱时,即使是上辈欠下的,他们从不抵赖,坚持还完。旱灾年景时,即使自己生意受损严重,但是看到那些吃不饱饭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以工代赈地帮助别人,给人家饭吃,没有赤裸裸的施舍,在为他们保留了尊严的同时,也帮助了他人,这是一种多大的善良和仁慈才能做得到的。
  现在我们所说的许多百年老字号都是晋商遗留下来的品牌,比如六必居,都一处等等,他们做的生意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东西,因此他们对于商品的质量绝对讲究,保质保量,有的晋商光靠一条麻绳可以撑起延续数百年的整个商业帝国,从不欺诈顾客,一个品牌能延续几百年,没有强大的精神内核支撑应该是很难做到的。
  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的现代社会,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等泛滥的时代,我们现在的商人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为商之道。晋商的商人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
  三.时代呼唤契约精神和君子之风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是存在于商业经济社会中的契约关系和内在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起源于基督教文明。《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在耶稣降世之前,上帝与犹太民族所立之约被称为“旧约”;而在耶稣降世之后,上帝与人重新的所立之约被称为“新约”。这种神圣的契约精神,便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根基,也促成了西方商业文明的发展。
  无独有偶,我们古人也很注重契约精神和君子之风。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所谓的「一诺千金」,可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我们整个民族失去了仅有的一点温存和诚信呢?而最要命的是,契约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次建立。就像那个残酷的寓言,说谎的孩子,选择了不诚信,就只能被狼吃掉。
  诚信是最低的交易成本,也是最高的人格魅力;是最引以为荣的聪明,更是最引以为豪的智慧。因为先天条件的不同,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聪明。但,诚信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缀起整个大陆。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高级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诚信,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契约”。
  遵守契约的人是明智的,信守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自己的契约买单,实质上是给自己的人格保险。
  而在我们周围,看看历年的315晚会,看看共享单车,甚至只要看看排队、过马路,无需多言,我们都看到并承认的是——中国人的聪明和才智,基本都用在挖空心思地走捷径,把制度看成是限制他人而不是自己。能绕过规则,便是聪明的表现。这和我们的教育也不无关系。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都在教孩子们要学聪明点,不然以后会吃亏,等等诸如此类,好像学聪明了就不会吃亏了。
  诚信的建设一定要以制度来保障,要有巨大的惩罚措施,使得不诚信的人“失大于所得”久而久之,诚信会成为一种道德。其实西方人并不比我们守信,更不是人人都有“君子之风”,而是不遵守信用的代价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没有诚信的西方人简直寸步难行,生不如死。这就迫使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诚信”。对西方人来说,失去信用,就是失去精神生命,这两者没什么区别。
  没有契约精神,缺乏君子之风,整个社会没有诚信,假话甚至鬼话连篇,这是不正常的表现。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缺乏安全感,活得憋屈、压抑,幸福指数也严重下降。
  要让整个社会普遍遵守契约,首先要有法律和制度来做保障,如果都像中国建筑董事长那样公开毁约而没有任何惩戒,作为官员作为央企公然撕毁协议且毫无悔意,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切是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9 0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高官们不讲诚信而又游离与法律之外,才造成了这个社会没有道德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9 04: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一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