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景观,该向谁学习?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6: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追求的一个方向。同样是大国,中国和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山川地貌复杂多变,人口民族丰富相异,审美情趣也相对趋向于大气开阔。比如SWA,彼得沃克,Sasaki,LaurieD.Olin,丹凯利,哈格里夫斯,凯瑟琳 古斯塔夫森……,这些现代景观设计的大师们,开拓了世界新的景观设计面貌。而这种面貌,大都表现出一种恢宏大气的风度,与美国这个大国的气质相称。毫无疑问,中国也是大国。我泱泱大国,当以大气为本,非壮丽无以重威。正如当年梁思成推崇隋唐大宋之大气建筑一样,我觉得中国新景观的面貌也应当有这种非凡气度。
日本
但是,我们也发现,美国这种“大气”,也往往意味着随之带来的“浪费”。比如大片的草皮浪费着珍贵的水资源……。我国还是一个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一切的浪费都是值得反思的。
这样,邻国日本的现代景观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无论古典还是现代,日本景观的精细是出了名的。日本人对空间精细、简洁的处理,给世界景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随着贵族传统的消失,“精细”这样的感觉似乎也遍寻不着了,只有那满目的粗糙。国中经济正在振起,国人也开始普遍追求相对精细的生活,我们的景观,也要寻求属于中国的精细。但我以为,咱们的精细,应当以不失大气为佳。
西欧
西欧的景观,给我的感觉是充满着一种艺术上的创新以及对生态的深刻理解。在那里,所谓的景观,往往是点到为止,似乎有意让人工的介入减到最小,却让满园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这也难怪,在那里,“有文化”的建筑满眼都是,艺术化的“人工”物已经够多了,而让园内的野花野草与不远外面的近郊野外连接起来,不用刻意去打理,人们可以轻易地接近自然,生态地安居,再好不过。另一方面,比如West8、Max以及彼得拉兹等的一些景观实践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思想冲击力,他们的设计往往是一种非仅于视觉上的创作,更是一种在人们思想领域上的撞击。
中国现在正走在城市化的喧嚣灰尘中,城市的近郊,不是工地就是垃圾滞留处,城里的人们没法恬淡没法宁静,西欧式的野草景观还是难以有其生长的土地和观念。在一片喧嚣之中,国人对思想的创造又似乎找不着北。所以,我以为,虽然西欧这种景观方向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方向,但在目前工地上的中国,可能还是难以落实。等尘埃稍微落定,我们真的不那么浮躁了,应马上学习西欧。
东南亚
东南亚的景观,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布景景观。以什么巴厘岛、塞班岛等度假酒店景观为典型。跟电影一样,这种景观带着一些真真假假的布景,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觉良好。至于这只兽头为什么在这里出现,那个鱼尾为何在空中飘起,设计师可以完全周星星般无厘头。当然也可以有厘头,比如找个风水理论,找点视觉构成原理等等。这是一种造梦似的景观设计。因为造梦,所以最商业,也最得商海中船长级的开发商们之青睐。其实这种类型的景观,什么贝尔高林、易道、EDSA等美国、澳大利亚公司做的大部分设计,皆可归此类。
因为中国正处在最商业的时代,这个国家现在一切以商业价值为中心,道德价值可以没有底线,商业价值则永无上线。所以,这种类型的景观设计是最受国人追捧学习的类型,也是最容易转化为钢蹦的类型。
劳苦的人生需要美丽的梦,人们也往往具有童话情节。所以,这种布景式的景观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要想风光地发表,或者去拿什么设计大奖,好像还是比较难。
内心
其实,以上例举的几种类型,在无时不刻不在搜索的现代信息世界里,每天都在融合蜗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都有可学的地方。但真正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一切外在的景观,皆为心像。也就是说,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要寻找学习的,实际上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的内心,是心的那份寂寞。
学习之后,you are not alo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