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扩大内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6: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某著名电视台的经济栏目中,一位经济学家在解释什么是内需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你家的玻璃被人砸坏了,你就要找人来装玻璃,这样一来你就有了玻璃安装以及生产玻璃的需求,这就是内需”。确实没有想到一个经济学家对内需的理解也会出现这种原则性的错误。但是如果再想一想这近一年来为刺激楼市所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总感觉有不少政策措施和这个经济学家的例子有些“神似”。所以,在笔者看来关于什么是扩大内需,的确还是有探讨的必要。
所谓内需,是自己的一种主动需求,内需的形成是以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满足为前提。玻璃被砸坏,并不是自己的主动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不仅没有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提高和满足,反而带给自己的是心理烦恼和资产减少。这和地震一样,属灾害重建不是内需扩大。现实中经常见到汽车随意驶驻人行便道,便道上的地砖一遍一遍被压烂再重铺;不顾现有条件大造亲水环境,结果水池要么没水要么变成臭水坑;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桥梁随便找个理由就拆掉重建,等等,这同样不是扩大内需,这属于败家子。
主动需求一般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有需求,另一类是潜在需求。对于已有需求,通常来讲只要价格合适这种需求就可以得到释放。例如,原有类型的住房、汽车、家具等。潜在需求并非完全是价格问题。潜在需求反映到一般消费者身上是一种模糊需求。对一个专业人员来讲潜在需求则是把消费者的模糊需求清晰化、表面化、商品化。例如,消费者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家庭防火安全的需求,但对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却是模糊的。如果专业人员能够把这种模糊需求转变成适用于家庭的灭火器材,并通过防火安全的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防火意识和能力,由此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那么家庭用灭火器材很有可能成为诸多家庭的必备之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需扩大。
再来看楼市,包括上海刚刚出台的“新8条”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各类救市计划基本都是围绕着现钱来展开。这类货币政策只对已知的已有需求起作用,并不能激活潜在需求。经济整体性的下滑正是已有需求普遍性不足的表现,对这类已经萎靡的已有需求投入“猛药”过多,保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将各种不同阶层购房者的潜在需求转换成与此对应的商品房这才是救市的最佳途径。所以,制定有关提高容积率、放开空中使用权交易、提高综合规划的优惠力度、放开自行设计市场等等这些针对降低开发成本和增加产品种类的商品房开发(非商品房买卖)新政应该成为救市计划的核心内容。
对中国来说,在目前这个阶段,扩大内需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中国创造”,创造中国人喜欢消费和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用“我掏1元你出10块”的办法刺激已有需求并不是扩大内需的本质所在。
新年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