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社会中的考试制度的看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8-3-1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试制度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制度。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应试教育,过分夸大考试的功能和作用,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没能深刻揭示考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未能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考试模式和制度,尤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鉴于在新形势下,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加快现行考试制度的改革。一、现行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试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性考试方式,通过标准性、规范性的试卷来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学生,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差,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说来目前考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考试目的功利化。突出表现在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学业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结合更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倾向,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短期虚荣投机行为。2.考试内容教材化。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教材本身(编写、出版、发行)无法完全适应,这势必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考试内容选取上虽主要依靠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然实际情况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 3.考试题型标准化。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应根据学科、专业、年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题型,增大主观性试题比重,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4.考试方式单一化。从考试方式划分,现行考试可划分为三类:面试、笔试与综合考试。一是不同考试形式各有利弊,如口试由于不受文字限制,学生能在教师所提问题的范围内,运用新学的知识自由抒发见解,充分展现才能,但是口试多为个别测试,费时费力,评分标准不易掌握,前后效应性差;二是不同的考试应用范围不同,如演示考试一般应用于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技巧、技艺的测定;三是不同的考试侧重点不同,如开卷考试(包括小论文)多用于创造性、综合性项目的测试,重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大多已习惯于闭卷笔试,而对于开卷笔试、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导致学生学习单调、惧考,没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5.评分标准精量化。长期以来我们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常常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甚至非常计较一、两分之差,对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评分方法采用很少。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其实,不同科目、不同年级的分值并不相同,更不能简单平均相加,分数对一次考试来说,只是一组含义不清的数据,并不直接表明一次考试质量的高低;对学生来说,也仅仅是测量表上一个孤立的读数,它本身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既不表明成绩优劣,也不能比较出其它考试成绩的好坏。二、现行考试对教学的影响考试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输出过程,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种种弊端造成的教师因考施教、学生因考而学的严重局面,抹杀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影响如下:1.影响教学方法。由于考试的导向作用,对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带来困难。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用规范性的语言、规范性的板书,向学生讲解,学生只能听讲记笔记,被动学习,死背书本,全面接受教师并解的内容。2.影响情感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情绪,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激发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民主气氛。但是由于考试的影响,教师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表情,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3. 影响学习方法。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习法教学,树立终身教育、未来教育的观念,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我"充电"。但是由于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涉猎宽博的知识,去看与专业相关的书刊,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4.影响个性发展。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习惯于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考试,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和个性雏型。没有特长、没有个性、没有差异,整天看的一本书就是教材,整天做的一件事就是听课,整天想的一件事就是考试。
5. 影响成才目标。从学校育才的角度看,考试对成才的影响属外部因素,它能借助考试的内容、主试者的言行、应试环境及考试结果,激发和诱导被试者思想、动机和意志的产生与发展,促使被试者向规定的培养目标进取。其原因在于:学校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的内容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反映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考试具有教育性、目的性和竞争性,能够强化学习动机和成才意识,形成追求培养目标的自觉行为。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定及各种荣誉称号的获得密切关联,导致人们把追求高分数作为目标,强化了目的性和竞争性,从而忽视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教育性。
三、改革现行考试制度的对策1. 树立现代考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督导,以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掌握技艺的准确与熟练为标准评量、选拔人才的传统观念,树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评量、选拔人才,督导教学双方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敢闯、敢干,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建立科学命题制。命题是实施考试的关键环节,是衡量预期目标的重要指标。因此,命题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考试效度。一是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形成最大关联度,明确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一系列问题,将创新教学目标的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分解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考试目标。二是确定各种教学目标的权重,制定课程考试双向细目表。编制出的考试题,不仅要对课程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能涵盖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美国心理学家、测量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把教育目标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层次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重要程度、教学所需时间等因素,从内容与目标两个维度合理分配权重,对高级目标适当增大权重,以促进学生创新智能的发展,很值得借鉴。三是确立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创新兴趣。根据不同的标准试题可分为客观性和主服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简答题、是非题、填空题、选择题、配对题、排列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作文题、论述题、自由反应性试题等。不管哪类试题,都有利有弊,选择题型时,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试题的特点,了解各种试题的优点和缺点。应根据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灵活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类题型最佳测试点。
3.建立科学评分制。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对考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所得的分数,只是表示他在该课程考试中所表现的能量,并不代表他在某方面的全部能量。不能仅仅根据一次考试成绩就断定该生具有相应的智能水平。原因很多,除教育、练习、环境等效应外,身体健康状况、情绪是否愉快等,都足以影响考试分数。美国高等院校的评分制是等级评分制,即打、A、B、C、D、E诸等,A、8是优良,C、D为及格,E是边缘分,F是不及格,也有S、N即合格、不合格等,除此以外还有教师的书面或口头评定。近年来美国大学的考试也进行了改革,有些学校为鼓励学生学好知识,尽量不以分数来惩罚。例如布朗大学记分用A、B、C及"无学分",而不打"不及格"分。如果学生成绩未达标准,就不记分,也不在学生成绩单上作记录。对此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考试题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如对主观性试题(论述题、论文题)采用相对评分法、等级评分法;对客观性试题(是非题、选择题)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同时学生成绩评定综合化,把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社会实践、学习纪律、课堂发言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允许学生重修重考,重新选课,消除一次考试定全局的负面影响。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并非易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直接,也容易规范,透明度、公平性都较高。但是在创造教育中如何正确、公正地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却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创造力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多维性、多质性等特征。因此,我们不应对传统考试制度全面否定,而应对现行考试加以改革,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1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