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太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8-2-3 2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描写几种动作同时发生,情节统一,主题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交叉蒙太奇描写下的动作更叠频率较快,用于追车场面或者惊险片中,它的主要理论特点为:严格同时性、密切因果关系、频繁镜头切换。 平行式蒙太奇,即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场合发生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 交叉式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叙述,使之相互加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 积累式蒙太奇,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视觉印象的叠加; 复现式蒙太奇,让影片前面已经出现的场面重复出现,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颠倒式蒙太奇,把剧情由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效果。在现代学人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中,同样常常可以见到“蒙太奇式思维”的点评。这让我们思考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蒙太奇思维与现代电影蒙太奇思维的异同。首先,作为技巧性因素,我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表现与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谓组成蒙太奇的诸多意象都已经沉入文化底层,其本身的含义在它被使用之前就已经被人们约定俗成了,例如:代表神话中信使作用的“青鸟”,代表书信和家人挂念的“鸿雁”,又如代表人们美德和人品的“美人香草”等等。但在现代电影的蒙太奇使用中,可以说任何影像都可以参与到蒙太奇的组接中,并能够产生新的含义,不同于一般性的约定俗成。当然,现代电影中对古典性的约定意象也并不排斥,诸如代表和平的白鸽等等,吴宇森电影中的白鸽,常常让人感受到和平的气氛并为即将到来的血腥紧张。其次,作为思维性存在,笔者倾向于认为古典和现代具有共同性,这似乎已经被人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所证明。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此点古今皆同。所以在评价中国古典诗词时用到蒙太奇式的术语也未尝不可。比较认可的蒙太奇分类大概有三种。基于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人们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以上分类及具体解释见《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对比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蒙太奇形象及思维,叙事的占据较少数,表现的占绝大多数,而理性蒙太奇则少的近乎可怜。这不能不归因于中国主情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这种情感的表达更是趋于极致化和全面化。创作主体渗透于心、并将倾吐于外的主观情感决定着自己对意象的筛选和编排组合,如同一根红线,将诸多的意象串联了起来,而不至于意象自身的零零散散难以致意。因而,中国古典诗词多同质性的聚合,而少异质性的组合。于是,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许多的意象反复在不同的诗句里面出现,如晨钟暮鼓、如小桃流水、如孤灯冷枕、如沉鱼落雁、如古宅巷陌、如翠竹红梅等等。有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词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等等都可作如是观。作为一个在民族母体中长大的性情中人,每当徜徉在古典诗词中,即使是一首从来没有读过的诗,即使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意象,我都能够深深的感觉的到其中的意蕴,并继而对之产生些许的领悟。但是在观看许多现代电影时,却不得不承认,思维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多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明显有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长并习惯的原因。问题在于,电影如何在中国传统表达的道路上取得进展,应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而且十分诱人的话题,当然,那就需要另文讨论了。参考资料:http://kexin8619.bokee.com/viewdiary.14659223.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