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蛊咒这个东西存在吗?我们可以练到的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8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不过不象文学作品中说的那样,如果你想练.........去网络游戏里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一个地道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样的东东。但是我在家里的时候了解的就让我的认识很矛盾。一个看不出多少岁的老太婆,村子里有人有莫名其妙的怪病一般认为都是她干的。莫名其妙得怪病的人总是与她有瓜葛(比如吃过她给的东西。只有不懂事,不了解的人才会吃她家的东西,所以一般都是小孩子)。到医院里病人不是病人,出了医院才是。然后你就只能求她了。等求得她高兴,她会指点你一下,或给你点什么吃的。你照着吩咐就没有问题了。村子里几乎是不与这家人交往的。我也不会想与他们有联系。想学?我不认为学了是好的。比如:这家人村子里最贫困的(好象这招对创造财富没有什么帮助)、也没有什么朋友(谁有联系谁倒霉)。就连同我都是用看怪兽的眼光去看的,鄙夷之类的眼光有时间也会。不学也罢!再者。也可能是学不到的,或者是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是现在的科学还不能解释的很多事出现后被她撞到了而已。我不愿意说有没有。我是唯物主义支持者。就算有我也不支持学。救人的不学想先学害人的?就算是为了救人。如果谁都不会了那就没有人能害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 蛊蛊 gǔ〈名〉(1) (会意。从虫,从皿。本义: 人肚子里的寄生虫)(2) 同 本 义 [parasite]蛊,腹中虫也。——《说文》掌除毒蛊。——《周礼·秋官·庶氏》(3) 又如:蛊慝(蛊虫引起的祸害);蛊证(腹内生虫的病);蛊毒(蛊虫之毒)(4) 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为蛊 [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如:蛊虿(毒虫)(5) 神智惑乱的疾病 [demagogic disease]。如: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6) 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cultured insect]江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杀人,行食饮中,人不觉也。——《舆地志》(7) 又如:蛊蛊(传说人工培育的蛊虫);蛊主(传说饲养蛊虫的人)(8) 指与诅咒、祈祷鬼神等迷信有关的事 [superstition]。如:蛊气(施行诅咒术的邪气);蛊祝(用邪术诅咒害人);蛊师(迷信职业者。利用符咒等邪术为人安排吉凶祸福的人);蛊杀(蛊术杀害)(9) 谷类中蛀虫所化的蛾 [grain moth]谷之飞,亦为蛊。——《左传·昭公六年》(10) 又如:蛊蛊(粮食中蛀虫所化的蛾)(11) 指淫邪之事 [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关其门户,用止狂蛊。——《太玄经》(12) 一种腹部臌胀的疾病 [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如:蛊膈(腹胀不思饮食的病);蛊胀(即臌胀病)(13) 通“故”( gù)。故事,旧事,旧业 [story]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词性变化--------------------------------------------------------------------------------◎ 蛊蛊 gǔ〈动〉(1) 诱惑;迷乱 [seduce;demagogic]楚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墨子·非儒下》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南朝梁· 刘勰《灭惑论》(2) 又如: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3) 用符咒之术毒害人 [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清何王庆传》(4) 又如: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 蛊 gǔ〈形〉通“痼”( gù)。疾病久治难愈 [chronic]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常用词组--------------------------------------------------------------------------------◎ 蛊惑 gǔhuò[demagogic] 使人心意迷惑而滥求租税,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刘勰《灭惑论》蛊惑人心古代传说可以害人的毒虫。——《新华字典》蛊,音同古,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传说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过去,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曾经闹得非常厉害,谈蛊色变。文人学士交相传述,笔之翰籍,也俨然以为有其事;一部分的医药家,也以其为真,记下一些治蛊之法。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蛊之种类有十一种: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其余有些特殊的,分说如下:癫蛊:传说多是壮族所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疳蛊:又谓之“放疳”、“放蜂”。据说,两粤的人,多善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研末为粉,置于房内或箱内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为毒药了。泥鳅蛊:用竹叶和蛊药放水中浸之,即变有毒的泥鳅。石头蛊:用随便的石头,施以蛊药而成的。篾片蛊:将竹片施以蛊药后便成。金蚕蛊:据说这种蛊不畏火枪,最难除灭;而且金蚕蛊还能以金银等物嫁之别人。《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据说,篾片蛊害人,是将竹篾一片,长约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过之,篾跳上行人脚腿,使人痛得很厉害。久而久之,篾又跳入膝盖去,由是脚小如鹤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会一命呜呼。石头蛊的害人:将石头一块,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行人过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四月后,更能够行动、鸣啼,人渐大便秘结而瘦弱,又能飞入两手两脚,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泥鳅蛊的害人:煮泥鳅与客吃,食罢,肚内似有泥鳅三五个在走动,有时冲上喉头,有时走下肛门。如不知治,必死无疑。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后,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遇恶敌,有时便会产生自尽的念头。疳蛊的害人:将蛇虫末放肉、菜、酒、饭内,给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着即入人身。入身后,药末粘在肠脏之上,弄出肚胀、叫、痛、欲泻、上下冲动的症状来。肿蛊的害人:壮族旧俗谓之放“肿“,中毒后,腹大、肚鸣、大便秘结,甚者,一耳常塞。癫蛊的害人:取菌毒人后,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阴蛇蛊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生蛇蛊的害人:中毒的情况,与阴蛇蛊害人相似,但也有些异点。即肿起物,长二三寸,跳动,吃肉则止;蛊入则成形,或为蛇、或为肉鳖,在身内各处乱咬,头也很痛,夜间更甚;又有外蛇随风入毛孔来咬,内外交攻,真是无法求治。——————————————————————————————蛊毒的制作方法殷墟甲骨文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已对蛊毒的制作,作了 象形的“图示”,即在一“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种毒虫。后世 的造蛊之法,多与此相类似。综合典籍及民间流传的方法,蛊 毒的制作方法有下面几种。1.取诸毒虫密闭于容器中,让它们当中的一个把其余的 都吃掉,然后,就把活着的这个虫称为蛊,并从它身上提取毒 素如《隋书?地理志》谓:“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 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本草纲目》“虫部四”李时珍集解引唐代的陈藏器原话说:“……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 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宋代的郑樵《通志》也记载说:“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 同一时代的严用和《济生方》中也记载说:“经书所载蛊毒有数种,广中山间人造作之,以虫蛇之类,用器皿盛贮,听其互 相食啖,有一物独存者,则谓之蛊。”宋以后的史载,凡记载有蛊毒的,多袭用了此说,如明代的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所 谓“两广山间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虾蟆等百虫,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胜者为灵以祀之,取其毒杂以菜果饮食之 类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图富贵,人或中之,证状万端,或年岁间人多死”。及在《赤雅》卷下所记壮妇畜蛊的情形和宕??陆次云《峒溪纤志》所记仲苗遗蛊的情形。金蚕蛊术在宋代尤为盛行。宋蔡绦说:“金蚕毒始蜀中, 近及湖广闽粤浸多。” ① 清张泓《滇南新语》也云:“蜀中多畜蛊毒,以金蚕为最,能戕人之生,摄其魂而役以盗财帛,富而 遣之,谓之嫁金蚕。”传说金蚕蛊形状像蚕,通体金色灿烂。唐代人认为金蚕蛊“屈如指环,食故绯锦,如蚕之食叶”,故 又称之为“食锦虫” ② 。●个案33 金蚕蛊的制作方法: 用12种有毒动物如蛇、蜈蚣等埋在十字路口,经过49天 以后取出来,贮在香炉内,这就是金蚕蛊。据说这种蛊养成之日,不畏火枪,最难除灭。福建的龙溪县有这样的传说,金蚕 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根给它看,它便把整亩的秧插好。它勤于洒扫,养金蚕的人屋 子是很干净的,你一进家门,用脚在门槛上一踢,回头看见门槛上的沙土忽然没有了,你便可知道这家养着金蚕蛊。据当地 的传说,金蚕蛊喜吃人,若干年定要吃一个人。年终岁暮时,主人须和它算账,若有盈余便须买人给它吃,因此算账时,主 人打破一个碗要说打破20个,对它说无息亏本,明年再买人饲它。而南靖人的说法,则与此大同小异,他们把养金蚕说成 养挑生,金蚕蛊一般放在尿缸边或没人到的地方,不要让人知道,否则便要败露,招致杀身之祸。金蚕能变形,有时形如一 条蛇,或是一只蛙,或是一个屋上地下到处跳走的穿红裤的一尺来高的小孩。养金蚕的人家,很少疾病,养牲畜易长大,没 有死亡之患,而且能聚财暴富。每年年底,主人要在门后和金蚕算账,说今年打破了碗匙若干,亏本很多,若你说今年得 利,家中的人就渐渐死亡,养金蚕的人都没有好结果,这叫做 “金蚕食尾”。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要及时嫁金蚕了,其做法是 以布包一包,内放银子、花粉和香灰(即金蚕蛊)放在交叉路口上,见银眼开者自然拾去,误取了银包的,金蚕蛊则会跟了 他去 (惠西城:《中国民俗大观》,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89年)。■●个案34 壮族蛇蛊的制作方法: 选择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到野外捕捉老鼠、蝴蝶、蜥 蜴、蝎子、蜈蚣、毒蜂(由山上树林间的毒菌经雨淋后腐烂而化为巨蜂,全身黑色,嘴很尖,有3厘米长)、马蜂(在树上 筑巢的那种)、蓝蛇、白花蛇、青蛇(毒蛇之一种,青色,经常在青草中或树上居住,又叫竹叶青)、吹风蛇(毒蛇之一种, 身有黑斑,头呈三角形,又称眼镜蛇)、金环蛇(俗称金包铁,身上有黄黑两色环斑相间)等许多有毒动物(而明张介宾的 《景岳全书》则说,仅取3种毒物便足够:“世传广粤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虾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蛊”),均放在一个陶罐内,让它们互相咬打,吞食,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活的为止,把 最后剩下的这个活动物闷死,晒干,外加毒菌、曼陀罗花等植物及自己的头发,研成粉末,制成蛊药。如果最后剩下来的活 动物是蛇,就叫蛇蛊,以此类推,有蝴蝶蛊、鼠蛊、蜂蛊、蝎子蛊、蜈蚣蛊、蜥蜴蛊等。把这些蛊药粉贮存在一个大碗里, 平时放置在饲养者的床头底下,饲养者也须于农历每个月的初九晚上夜深人静后,在床头点一支香插在大碗里(或用一个盛 米的竹筒插香在里面),然后面对蛊碗叩头作拜,且微闭双目, 口念咒语: 告诉你听呀阿公,双膝下跪向你拜, 恭敬之心时时有,他日有难请相助。 如是,反复念三次。月月如此,不得有误,以示诚心。蛊成之日,取之以害人,十分可怕 (根据笔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山县 一带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时间为1989~1992年)■●个案35 普米族制蛊的方法: 将蛇、蜂、蝴蝶等,均放在一个陶罐内,任其互相蚕食, 最后剩下什么,就以它制成蛊药,有蛇蛊、蜂蛊、 蝴蝶蛊等, 取之施人则令人下泻、腹痛,最后死去 (宋兆麟:《巫与巫 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31页)。■●个案36 僳僳族制蛊的方法: 于每年的端午节日去野外捕捉毒虫百虫,置旧陶器中,让 这些小虫子自相残杀,最后剩下来的一个即可拿来饲养。饲养者将死去的毒虫丢弃,将所养之物置于陶器皿中,并以五色线 绕红布盖好罐口,每天以主人的唾沫饲养它,经年余后,便成 了蛊(《云南僳僳族及贡山福贡社会调查报告》,西南民族学院 图书馆,1986年编,铅印本)。■在云南的金沙江畔的部分少数民族及汉族地区,也到处流 传有一些养蛊的传说:●个案37 云南金沙江畔制蛊的方法: 他们对于养蛊的心情是十分的虔诚,据说,在养蛊之前,要把正厅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家人,都要净身吃素,跪在祖宗神位前向鬼神祷告之后在正厅中央,挖一个大坑?癫匾桓?口小腹大的大瓮缸下去。等到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就到野外里任意捉12种爬虫回来,一般是毒蛇、鳝鱼、蜈蚣、青蛙、蜥 蜴、蚯蚓、大绿毛虫、螳螂……但要注意会飞的动物不能要,四脚会跑的动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虫,而且一定要在 端午节的那天捉回来,否则养不成蛊。把这12种爬虫放入瓮内以后,主人家所有大小,要早晚各一次向鬼神祷告,而且在 祷告时,绝不可让外人知道。要是让外人知道了,自己养的蛊,就会被巫师用妖法收去,为巫师使用,养蛊的人家就会全 家死尽,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就立即加害主人。一年之中,那许多毒虫在瓮缸之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 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剩下一只,这只毒虫在吞了其他毒虫之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传说这里养的蛊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一种是麒麟蛊,形态与麒麟相似,大约是青蛙、蜥 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 (惠西城:《中国民俗大观》,广州:广东 旅游出版社,1989年)■●个案38 四川彝族蛊毒的制作方法: 四川彝族传说中蛇蛊的制法,是把乌梢蛇倒吊在树上,用细棍掸,任其摆动,下面用9个土碗重叠接起,蛇口里流出弦 涎、泡沫和血水入碗中,取渗透到第9个碗的毒液晾干为末备用。放在冷饭、冷水、冷烟杆或酒里给别人吃。一旦吃入蛇蛊 后,两天即感腹胀,继而腹隐痛(此时表明小蛇已初步形成),两月后腹痛剧(表明许多小蛇已长大,咬人吸血为生,半年后 可长到筷子粗、五六寸长,可把人的肝吃完),吃了鸡蛋后痛减(表明小蛇不再咬人的肠子,而是在吃蛋,故痛减)。病人 特别想吃青菜,吃不得饭,剧烈呕吐,吃了酸、冷、豆告水、炒面、鸡肉、母猪肉、绵羊肉后,腹痛、腹胀、呕吐更剧,人体消瘦,脸色变黄,神差、脉慢、体温低,大便时干时泻,血水不治者,半年内可死亡,也有拖至一年多才死的。 蚂蟥蛊的制法是杀一只鸡,剖开放在蚂蟥最多的地方,蚂蟥就会自动集中在鸡身上来(身扁而黑黄色者为佳),然后把 蚂蟥晒干研末备用,放在冷水、冷饭、冷烟杆、冷酒中给人吃。也有人传说,蚂蟥末里还要加血乌、鸡蛋壳、人耳屎。意 思是蚂蟥源于血乌根部,而有相辅相成之功;鸡蛋壳因含酸钙,可制约减缓血乌毒;人耳屎则主要是增强毒性。一旦吃进 蚂蟥蛊后,7天内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有弦稀,或血样便,呕吐,吃进酸、冷、豆告水、鸡肉、母猪肉、绵羊肉、炒 面后,腹胀、腹痛、呕吐更剧,症同蛇蛊。三四十天后,人瘦、神差、口干,三四年后可死人,病程可达10年。牛皮蛊 的制法,传说一是以干牛皮用水泡烂,待生蛆后,把蛆晒干研末备用;二是切下牛身上几个旋毛部位的皮子深埋土中,待腐 烂后取出晒干研末而成。放在冷食中给人吃。吃进牛皮蛊后,呕吐白泡,腹胀、腹痛、泻弦血。严重的两月内可死,病程可 达10年左右。 ■————————————————————————————————中毒后的辨认之法蛊或有形或无形,中毒极易,但辨认之法,是应该万分注意的。中毒后的辨认之法:(1)以生黄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闻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随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银针于一已熟的鸭蛋内,含入口内,一小时后取出视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蛊毒非常厉害,能使人惹病丧生,虽有方法医治,也不应轻易去尝试。据说预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洁,无灰尘珠网的,是藏蛊之家,切勿与之往来。(2)凡食茶、水、菜、饭等物之先,须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动的,是在施毒,急须向主人问道:“食内,莫非有毒吗?”一经问破,可免受毒。(3)携同大蒜头出行,每饭,先食大蒜头,有蛊必吐,不吐则死,主人怕受连累,当然不敢下蛊。(4)大荸荠,不拘多少,切片晒干为末,每早空心白滚汤送下(以二钱为度),纵入蛊家,也可免害。(5)蛊之由饭酒中毒的,分外难治,故出外宜以不饮酒为原则。解除毒蛊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黄、蒜子、菖蒲三味用开水吞服,使之泻去恶毒。金蚕,最畏头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猪箭的刺猬,故刺猬是专治金蚕蛊的特殊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蛊。蛊 病名。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滞而致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②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③指房事过度成疾。见《左传·昭公元年》:“晋候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蛊。”“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在《周易》,妇惑男,风落山谓之蛊。”④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相信有的。。,不过诅咒别人是要遭报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而已现实并没有诅咒(有用的可怕的诅咒)蛊就是有的,以前一个国家有过吧很久以前还有,我们不可能练到现实中就类似于蚊叮虫咬之类的,当然也包括疟疾。想练的话…把化学和生物学学好,氰化物之类的应该够用了…(邪恶了点^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来说是不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 是个虫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2 15: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有的不敢肯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