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心宏: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魏心宏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10666025

作家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往往喜欢散淡的生活,不喜欢刻板的,按部就班地去工作。拿现在小孩子们的话来说,喜欢宅着。
作家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不喜欢带有规律性的生活,晚上晚睡早上不起,连一天三顿饭都不按时。如果作家与父母同住,那他们的父母就特别操心。母亲会拿把椅子坐在床头,深情地望着酣睡中的孩子,又想马上叫起他来吃饭,又不忍心耽误了他的休息。左右为难。让父母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谜团进了这孩子的心里,让他这样不好好过日子。
所以,很多作家为了不让父母看着自己这样的生活,都会选择离开家庭,年轻的时候,自己居住,好在现在的生活也都很方便,随便应对,或者讲究一点都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而他们在选择恋人的时候,也总是喜欢一上来就亮出自己的这些与众不同的“毛病”,你要是受得了咱俩就谈谈,受不了咱就散。对写作者带有无限崇敬心的对象都会深情地说,我能受得了。于是,大功告成。
写作和积聚写作心得,都是一件带有秘密性质的事情,或者这些思绪总是在作家的身上,用一种宗教语言说,那就是灵魂附体,读书,写作,看东西,都是循着这个路子去。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业精于勤荒于嬉。
作家的内心是无比敏感的,他们对社会不公,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痛心疾首。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当中,有着太多的这类文人。他们从他们的身上吸取养料,一心神往。古人们生存的现实也许比起今天来还要不理想的多,不公的多,甚至不科学的多,古人们的态度是,不管世道如何,文人们的内心都应该是纯净的,都应该是充满人性的。所以,作家就应该是仗义执言,就应该是不做违心的事,起码也是不说违心的话的。古代文化遗存留给这个民族后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却也给了很多文化人制造了无数的麻烦。
逐渐地他们成长起来,他们看到在他们的周遭,也有着很多活得很滋润的文化人、作家。他们一样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但也一样还是可以应对各种俗务,吃吃喝喝,称兄道弟,心中有的怨气都不当面表达出来,俗话说的好,“人人心里一杆秤”,是也。
有些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作家,又有着大量阅读的,眼界非凡,心胸高大,唯独欠缺的只是畅快表达的机会,因此,在他们没有成事之前,他们往往被小地方的人情所困扰,一个最直接也最经常冲击他们的问题是,他们身上的才华无人可以识别。而那些善于走人情的所谓作家,却整天出入各种场合,大言不惭,让他侧目。越是对这些保持不满,他就越是距离成名成家越远,这样一种生活和写作的境遇令他感到无比压抑。他也因此逐渐地变得有些喜欢说些过头的话了,批判现实,批判一切,成了他的与人交往时一刻不离的利器。在他们的眼睛里,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是真正合格的。很多在他们周遭一起玩的朋友,饭桌上都对他的说法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可是,回到家立刻就对家人说,可不能像他这么活着,太累。杞人忧天,干什么呢?还不如自己好好过日子。
这些作家同时也都还伴随着一些问题,由于缺少实践,缺少在大场面说话写作以及表达的机会,他们养成了一种可以随便言语的不良习惯,而“祸从口出”这句古训恰恰说的就是这个。因此,很多这样的作家生活潦倒,写作也倍受冷落。
凡是有这样怀才不遇的作家的地方,都会有一些类似的女子,这些女子倒也不是作家,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岗位上谋事。教书、财务、或者图书馆博物馆之类。一般有家有舍,但是,对这样的才子却格外留心,有过几次偶遇之后,便会成为作家的知音。这样的小女子很重要,因为她几乎就是那个小地方唯一具有眼光的人,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知性看出了作家身上与众不同的质素,而且是以款款软语表达出来,未免使得作家难以自禁,于是,有可能这会演变成一场彻底的精神恋爱,除去肌肤之亲,其他无所不谈。做得周到一点的,对妻子保密。做的差点的,搅得整个家庭不安,子女受累。
作家们都是对苦难具有极差忍耐力的人,他们在疾苦面前往往表现出异乎常人的激情,而欠乏的则是解决这些疾苦的办法。反之,作家又是对所谓幸福感反应相对迟钝的人,要想让作家像一般人那样激动得留下幸福的热泪,那无异于等着大象孵小鸡。作家们都是极具怀疑心的人,一般性的传说不容易被他们信服,可是,他们又同时具有轻信的特质,很多问题怎么说他都不信,可有的事情旁人都不怎么相信,作家们却笃信不疑。作家们最恐惧的就是从众心。好的作家也都是这样,很多事情他们喜欢独辟蹊径,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这些事情,任凭你新闻里会议上领导上怎么说,他还是他。
作家在写作不那么顺利的时候,容易气馁,怨声载道,只是这种怨声载道别的人不大能听得到就是了,因为作家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自信心和被人了解,尽可能地把自己给包裹起来,人不知鬼不觉地让自己变化着,革新着,很多年过去,他的进步让人刮目相看,那才叫一个带劲。作家们在路走不顺的时候,善于倾听,尤其是那些写作有经验者,这些人当中包括有名的作家,对写作更有经验的老编辑,以及文科大学的老师,努力地从他们的讲述中去找寻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时期作家进步明显,写作的劲头也大。可是,作家们一旦写作成功,马上就会转变,他们会从内心里真正地骄傲起来,眼睛里看出去,茫茫世界,都是浑浑噩噩的人,不晓事理的人,唯我独尊,唯我清醒。古人的说法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随着写作的成功,作家们的生活条件也逐渐改观。人在没有多少钱财的时候,更容易胡思乱想。而人的思想是否能做到有效的思考,能否做到想自己应该去想的问题,我发现,与人所拥有的财富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拥有财富越多,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就相对较强,反之则不然。普通民众是胡思乱想信口开河的大本营。其实这也是他们生活的一种乐趣,谁要想让小老百姓都不能自由思想和说话了,那无异是法西斯。哪怕是寒屋茅舍,只要是自己能掌控的,也比住进豪华庄园去处处听人摆布的好。
作家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决定了作家是一个民族中最具敏感性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作家,他们要比什么中央检查组管用的多,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当中,保持一定数量有质量的作家,允许他们说一些哪怕是过头的话,事实证明是可以的,是有益的。
我们普通人要养成与作家很好相处的习惯和方式。我们总是在呼吁我们民族中的天才太少,可是,什么是天才?天才往往都伴随着一些浑身上下的毛病,早上不起床,晚上不洗脚,不会应酬,说话不看场合,而凡是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就深恶痛绝起来,就会劝说作家不要这样,还是做个玲珑剔透的人有多好?可是,你知道吗,你这样做就是在扼杀天才。列宁说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扼杀了劳动民众中无数的天才,我借用伟大导师的这几句话,世俗的圆滑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同样扼杀了我们无数的天才作家。(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