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是在改革开放的起步历史背景下提出。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阶段,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企业承包制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故称之为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挫折这一时期,从实践上看,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更健康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从理论上说,是总结十年改革经验,以便确立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使中国的改革事业更健康、更稳妥、更顺利地向前推进的时期。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一篇谈话(就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一部著作(就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三次代表大会(就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召开)、一个重要决定、一个战略规划和两大理论成果(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扩展资料:中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中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保持国家的和谐统一和社会的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扩展资料改革开放的影响: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改革开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提出: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目的:邓小平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大家共同富裕。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目的进行了新的概括: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开放方针与政策内容: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三地有高度的自治权,以这种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祖国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有一段经典论述。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1](P2)为了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这一经典论述,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建国以来走过的曲折道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说过:“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现在已经建国59年,头8年(1949—1957)好,后30年(1978—2008)也好,中间21年(1957—1978)情况不大好。  建国后的头三年,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53—1957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1年中,我们执行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和严重后果。从1957年下半年起,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到运动结束,在全国公职人员中被划为“右派”的有552877人,占1957年国家干部总数的5.8%。经过这次运动,举国上下人缄其口,左倾思潮任意泛滥,导致了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严重错误。1959年彭德怀等开国元勋仗义执言,又被打成“反党集团”、“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主要由于这一连串错误,导致了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和严重经济困难。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人。1961年全国总人口比1960年又减少348万人。两年合计减少1348万人。按正常情况,两年应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两年中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达4000万人。此外,三年“大跃进”经济损失1200亿元,耽误时间8年。从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遍于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国家干部占总数的17.5%,其中副省级以上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5%,全国被迫害人数包括受牵连的家属占到人口总数的1/9,约1亿人。  由于这20年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和灾难,国民经济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60年代10年中,就有1960、1961、1962、1967、1968这5年GDP出现负增长,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据统计,60年代按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世界为3.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4.0%,发展中国家为2.6%,苏联和东欧国家为5.5%,日本为10.2%,而中国仅为0.2%,远远低于上述所有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有资料表明:“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1957年日本国民收入只有279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为368.8亿美元,日本比中国少89亿美元。到1976年,日本国民收入达到4728亿美元,中国为985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的4.8倍;到了1978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6.9倍。”此外,十年“文革”、二十年“左倾”使文化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大批宝贵人才受到极大摧残,而且少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000多万,增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600万。在一个时期内造成了“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同时在思想上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扼杀了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扼杀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而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而当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又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这样就从国内和国际、从客观必要性和客观可能性、从客观和主观、从实践和理论各方面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创造了条件。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这些振聋发聩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由此可见,30年前,我们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偶然的,是在经历了20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汲取了20多年“左”的错误的惨痛教训之后作出的。因此,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心愿,是时代的需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是在文革结束后,在政治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了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的方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质量严重匮乏,与之前提出的快速高质量的创建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因此,党中央的领导尤其是邓小平同志看的尤为深刻,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口号,并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策略,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改革开放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12-6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后经济衰退,百废待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