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长毛?为什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0-4-7 13: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肤霉病疾病名称:肤霉病症状: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易患的真菌性皮肤病。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所以又称白毛病。菌丝体着生处的组织坏死,伤口发炎充血或溃烂。严重时菌丝体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致死亡。病原体:为水霉菌。水霉菌一般由内外两种不同形式的菌丝体组成。内菌丝像植物的根一样,伸进鱼体伤口,吸取养料。外菌丝分枝少而粗壮,即可见的棉毛状菌丝,故也称为绒毛病。每一条外菌丝的末梢特别膨大,形成“动孢子囊”。经过相当时间的发育成为许多游动的动孢子,这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包括藏卵器与雄器。水霉菌是腐生性寄生物,专寄生在鱼伤口和尸体上。鱼患水霉病的原因,主要提捕捉、搬动时皮肤受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或表皮组织,或因水温过低冻伤鱼的皮肤以致动孢子侵入伤口。水温适宜时(15℃左右),3-5天就能长成错综交叉的菌丝体。伤口继发感染细菌,更加速了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到早春是流行季节,我国各地都有此病发生。防治方法: (1)避免鱼体受伤,越冬以前用药物浸洗或全池遍洒杀灭寄生虫。没有受伤的健康鱼通常不被感染,因为健康鱼体的表皮细胞常具有一种抗霉素可抵抗水霉菌的入侵。(2)用孔雀石绿0.1-1%涂抹伤口,预防水霉病。(3)用孔雀石绿66ppm浸洗3-5分钟防治此病。(4)用食盐0.04-0.05%加碳酸氢钠0.04-0.05%全池遍洒。(5)鱼卵用孔雀石绿66ppm浸洗10-15分钟,连续2次,以后每日早晨和傍晚用0.01%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泼洒1次,直至孵化时为止。卵甲藻病症状:病鱼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体表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头部和鳃内。骤看与小瓜虫病的症状相似,仔细观察,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显微镜检查白点,卵甲藻是不会动的,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后期病鱼呆浮水面,或在水中群集成团,身上白点连接成片,就像囊了一层白粉。最后病鱼瘦弱而大量死亡。病原体:为寄生性嗜酸卵甲藻,藻体呈肾状,宽大于长,宽102-155微米,长83-130微米。主要危害金鱼,春末至秋季最严重,一般在酸性的池水即氢离子浓度为316.3-10000mlol/(PH5-6.5)中,水温22-32℃时发生此病。金鱼放养太密,缺乏动物性活饵料,病情更加严重。防治方法:用硼砂10-25ppm、生石灰5-20ppm全池遍洒,使池水的氢离子浓度调节100nmol/L以内(即PH7以上),可使嗜酸卵甲藻脱落。将病鱼转移到水质为碱性的缸或小池中,病鱼很快痊愈。锚头蚤病概述:锚头蚤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锚头蚤(俗称锚头虫)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锚头蚤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此虫对观赏鱼危害较大。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治疗方法:锚头蚤的数量不多时,可用镊子除去。如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高锰 酸钾溶液浸洗病鱼的方法。当水温15-20℃时,用10-20ppm的浓度浸洗1-2小时,每天洗1次,3天后锚头蚤全部死亡。如水温在30℃以上时,要降低浓度。 用1%高锰酸钾涂抹虫体和伤口,约经30秒钟,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药1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遍酒,水温20℃以下时用1.5-2ppm浓度;20℃以上时,用1-1.5ppm浓度。经4-7天,蚤体腐烂而软化,然后用镊子将虫体取出,再涂药或泼洒药物,使伤口愈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7 13: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损失难以避免,鱼长毛是因为鱼苗入塘的时候,可能在捕获或者运输过程中不当,导致鱼鳞脱落外伤,引起感染而死亡,可能调节水质会有很大的帮助,建议使用适量消毒剂改善水质,生石灰或者硫酸铜,具体你问当地的农林水产部门的干部,视情况而定,但不知道那些干部是不是也是一群吃白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