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就让地球毁灭一次又如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1: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西莫夫在《终极抉择》中描述了人类的五种灾变性结局:
第一类灾变,整个宇宙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是毁灭),环境极度恶劣从而不再适宜人类生存;
第二类灾变,无须牵涉到整个宇宙,可是太阳出了毛病,以至太阳系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万一出现这类情况,即使宇宙安然无恙,人类恐怕也会完蛋;
第三类灾变,太阳如常照耀,但发生某种事情使得地球本身遭遇重大劫难,无论何种生命都无法继续在地球上生存;
第四类灾变,地球上仍有生命,但人类却遭到毁灭,这种情况下,地球的生命仍将继续进化,仍然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只不过没有了我们人类而已;
第五类灾变,这颗星球上发生了某种灾难,摧毁了我们人类的文明,使人类回到一种原始的生存状态。
如果以阿西莫夫的标准来看,所谓划时代的灾难巨制,《2012》也不过就是第五类灾变的水平而已。忽然十分同情好莱坞大片的编剧们,在这个需要鼓舞人心的危机时代,炮制出这样一个灰常河蟹的光明的尾巴,人性的也好,科技的也好,都像剧中男主角一样充满了天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好莱坞真的富有想象力吗,真的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吗?如果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红衣喇嘛(据说名叫丹增嘉措?!)在洪水滔天下敲响丧钟,如果影片的结局是人类仅存的四万男女乘方舟离开地球,从此流浪宇宙间,或者寻找下一个家园,或者走向衰亡......如果灾变上升到起码第三、第四等级,那我给《2012》的打分应该会更高一点吧?然而可惜,看似胆大妄想的好莱坞编剧其实有着太多的条条框框,那就是我们观众叫它“俗套”的东西:
1、人定胜天,或者外星人;
2、最后一秒的拯救,然后迎来光明的尾巴;
3、关键时刻,人性总是伟大的;
4、破镜总要重圆;
5、主角一般不会死,英雄总能得到万众欢呼;
6、小孩子绝对不会死......
所以影片必须结束在幸存的人们步出甲板欢欣鼓舞地迎接劫后余生的阳光,仿佛胜利者一般,又仿佛完全忘记了人类的99.99999%其实都已经挂掉,而地球已经满目疮痍。
就大胆狂想一次,就让地球毁灭一次又如何啊?我猜中国当代的科幻爱好者们,看到《2012》的结局,恐怕都会如我一样联想到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吧:太阳氦闪——小质量恒星的演进归宿,红巨星——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人类驾驶装上发动机的地球开始了漫漫流浪路,而主导伟大拯救工程的科学家们在无知暴民的叛变中被处死......要论想象力,刘慈欣的狂想显然要绚丽得多。如果不敢毁灭地球,或者太阳,至少结局不要那么一派光明吧:编剧们真应该好好看一看美国SciFi频道2003年至2009年播放的原创科幻剧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BSG),体会一下太空科幻史诗应该是什么感觉。
话说这些年好莱坞大片虽然陈腔滥调得厉害,美国的电视剧集却突破了不少陈规教条,显得创意丰富而且寓意深刻。在被称为最杰出的科幻剧集的BSG中,人类最终没有战胜杀死了数亿人的塞隆人,而是选择了媾和,千辛万苦寻找到的地球早已在核爆中毁灭,人性中既有英勇无畏也有致死不改的懦弱自私,而懦弱自私的家伙最终也没有让你大呼痛快的倒霉下场,因为这个角色就是让我们反思的人类自身。BSG的季前迷你剧长达三个小时,除了特技场面不如大片那么豪华之外,其剧情张力远胜今天的《2012》等灾难大片。人类在塞隆人突如其来的打击中几乎全数毁灭,残余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号上的数千人承认失败之余不得不在追杀中踏上逃亡之路,在关系人类种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并没有上演《2012》中那样在彰显人性与保住生存机会之间左右逢源的讨好情节,相反,为了保住人类最后的薪火,那个被女总统允诺要保护的小女孩和她的同伴们最终被抛下了,“你们将永远活在地狱的煎熬中”,被抛弃的人们的诅咒回响在幸存的人们的耳畔和心底......
不是说一定要悲剧,但是史诗一定不会是缺乏思想性的轻松敷衍。2012没能达到我的期望,很遗憾,当然,对于心理脆弱如洪演员的观众,看2012就够呛,还是不要去看BSG和刘慈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