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昨天,我看到微博上一个非常抢眼的标题:两个男大学生互相表白,并深情接吻。配以简短的文字,和真实的图片。照片上两个大学男生都还挺俊俏清秀的模样。
就在前段日子,去看了《匆匆那年》。因为据说这部电影的争议比较大,说很多人看了这个电影心情倍觉沉重,还知道导演听到王菲唱片尾曲瞬间落泪,和着王菲和谢霆锋分开11年后又复合的温暖情事。
就在这之前的之前,不止一次的在微信圈里看到赵四小姐和张学良,还有原配夫人于凤至的故事。在可怜于凤至一生的等待张学良未果之时,也未免哀叹她的愚痴,配上了自己一生的自由和快乐。如果于凤至觉得这一辈子这样的等待是快乐的,那也无可厚非,可是为什么让每个读者都觉得她不值,至少她没有一个时刻是快乐的。因为她把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身上。
现代社会,网络社会,各种各样的变化层出不穷,各种消息也是第一时间就能被告知,而且还是无意识的。关于同性恋者,是好几年前就已经知道的了。无所谓接受不接受,反正是从那时起就知道了,恋情不仅仅在于异性之间。多年前张国荣的纵身一跃,也引出了那么多人喜欢的哥哥,竟然也是同性恋者,而且和唐赫德的感情异常深厚。很多人因为喜欢哥哥,也就接受了哥哥喜欢也喜欢哥哥的唐。其实,我认为无关于别人的喜欢不喜欢,关键是不管是哥哥还是唐,他们是否都喜欢自己的样子,就是喜欢这样一种同性恋情中的自己,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关于那两个男男大学生的表白和在众人面前深情接吻,无关乎别人,只关乎,他们是否喜欢那一个情境中的自己。若是喜欢,无可厚非,别人也无权评论和指责。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每个人都没必要在别人的指点下过不是自己的生活。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自己,如此一来,社会也就太平多了。
《匆匆那年》我看得很仔细。时至今日,喜欢看电影的我已经不单单是傻傻的看剧情了,还学会了看门道,理性的学会了揣摩导演想通过电影表达他的什么想法,要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理念或者心情。每一个导演都会把他自己所想的所要表达的,都会通过镜头传递出来,如同每个爱写文字的作者,都会把心内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样。只是,除却这样一种看法,剧情里的男女主角,青春里的那些可人儿,他们的成长在某些方面的确或多或少的能引起一些稍稍的共鸣。问题是,以悲剧收场,又镜头转换太快以致突兀的让人感觉心情太沉重的我们,是否会喜欢那个沉沦在剧情里的我们?这是一;第二,电影的沉重,其实也就是导演的沉重,那么,导演是否也喜欢这样的一种沉重情绪下的自己?难不成他的青春就是给了他这样一种沉重的感觉,所以,不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宣泄出来就不能释怀?难怪,一把年纪的他听到王菲云淡风轻的演绎这首歌的时候顷刻间落泪了。
至于张学良少将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我不觉得于凤至的伟大,用一生的守候,却造就了张学良一生的内心的负重。她与他,情深意重,他与她,却不是,只因,在爱情面前,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谁,真正爱的是谁?也许是时代的错,早就了这样的一种无法避免的偏差,甚至可以误了女人的一生。那篇文很长,我也看了很久。看到最后,我同情她,却不可怜她,因为她不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是不会被男人爱上的。相比,我倒喜欢张幼仪,也是大家闺秀女子,也是深爱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命定的丈夫徐志摩,同时也是因为深爱承受着徐志摩冷漠的折磨。但是,她比于凤至多爱了自己一点,所以晚年的生活好了很多。有时候,爱已不成爱,成了一种犯贱。错把犯贱当成了真爱,而这,恰恰不是爱的真谛。真正有智慧的女人,有人爱时好好爱人,无人爱时,好好爱自己。这样一来,当有人爱时,你才能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样子出现在自己爱的人面前,如是,可好?
前几日和朋友聊天,觉得女人一定要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感情独立,还要心理独立。可以爱人却不依附,可以爱人却不依赖。养活自己的前提下一定还要懂得“养”自己。这后面一个“养”字,我觉得就是养心了。所谓养心,就是女人要懂得爱惜自己,要学会爱惜自己的心情,不要让自己患得患失,要学会爱惜自己的每分每秒,因为把时间花在哪里,生活就会在哪里回报你。说句很简单的话,关于去爱人,就是,没有你,我的生活照样很好,有了你,我的生活则锦上添花。如此,在爱的关系中,自由和尊重,成了最大的赢家。这样一来,感情还会不好吗?这样一来,还有可能不喜欢自己吗?
能够拿捏自己的生活,并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用智慧来生活的女人,还怕不能称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见鬼了,真是的,呵呵。
2015-01-07 11:03: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