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否真反对刘备伐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备东征伐吴,诸葛亮没有反对的理由
公元222年,刚刚称帝的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发动夷陵战役,此战役为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之一,然而,此役刘备被东吴大都督陆逊打得大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同时也逼迫黄权向北投降曹魏,刘备只身逃回白帝城,从此,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一方,刘备也因此于第二年气死在白帝城。
对于刘备伐吴,历史上是很有争议的,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当时的刘备并不具备伐吴的能力,而且也遭受到了绝大多数部下的反对,这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因为在《三国志》中的《法正传》中诸葛亮在刘备战败逃回白帝城之后,大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不东行,必不倾危矣。”以此断定诸葛亮是反对刘备伐吴的。喜欢诸葛亮的人还因此分析出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的理由:一是刘备当时的实力不够东吴强大;二是诸葛亮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为核心高层,刘备伐吴,必然会危及大哥的安全;三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对策核心是联合东吴,刘备方可三分天下有其一。
事实果真如此吗?丁丁不以为然,由于蜀汉是三国中唯一不置史的国家,所以,三国中的许多历史之谜往往就集中在蜀汉,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刘备伐吴,诸葛亮如果持反对意见,其理由其实很牵强,不可能成立。
首先,刘备失去荆州,那《隆中对》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下闻名天下的《隆中对》是真实的,那刘备要三分天下的前提有三个,一是联合东吴,二是占据荆州,三是取代益州。现在,刘备联合东吴、通过荆州、取代刘璋占据益州,三分天下的目的已经达到,那刘备是否需要联合东吴也就不再是先决条件了,但占据荆州这个条件是不能失去的,因为《隆中对》中刘备三分天下只是夺取天下的第一步,是先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最终通过两条道,一是西出秦川,二是东出荆州,两路一起北伐,成就霸业,恢复汉室。现在,关羽在襄樊一战,失去荆州,事实上就说明刘备要征服天下已无可能,只能由两条腿走路变成了一条腿走路,完成兴复汉室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所以,荆州事实上成为刘备不可失去的基地,既然如此,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就失去了理论基础。更何况,荆州相对益州,那是人财两旺,既是当时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粮食最丰盛的地区,更是三国的核心地带,拥有荆州,北可伐魏,东可伐吴,至少是保卫蜀汉最好的缓冲地带。
其次,此时的刘备正具备称霸天下的实力和最好时机。我们知道,刘备在取代刘璋占据荆州之后,早已不是多年前到处流浪的刘备了,已经拥有数十万精兵,而且拥有天府之国,并且在汉中一战,大败曹操,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从此自称汉中王,这与当年刘备一直被曹操打得东躲西藏的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了,刘备已经拥有与曹操争霸天下的实力了。曹操都已开始忌惮刘备,那孙权又岂能不忌惮刘备呢?所以,此时的刘备已经相当成熟,可以说是能够独步天下了,更何况现在的老对手曹操已死,曹丕能力远不及曹操更何况北魏正处于政权新老交替时期,而孙权能够称霸江东,那是其大哥孙策的功劳,尤其是令天下胆寒的周瑜已死,而且吕蒙、鲁肃都已不在,放眼天下,谁敢与之争锋?现在,你孙权竟然敢暗算我刘备,杀我大将关羽,夺取我荆州,那我岂能容你。这样,正好达到刘备借此消灭东吴,独占江南的目的,这样,北伐曹魏,统一天下那自然就有了更大的资本。诸葛亮岂能因为个人亲情而反对刘备伐吴呢?如果真是这样,那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当年他就不可能投奔刘备,会转投孙权,因为谁都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利益,一旦可以利用的时机已经过去,那成为敌人就是必然,更何况,三国都有意在天下的愿望。翻遍《三国志》,即使是《三国演义》,诸葛亮和诸葛瑾也没有因为私情而有过会面,双方都在各自为主,要不然,兄弟俩也不可能在两个政权里都深得主人的信任并且成为核心人士。
第三,刘备手下将士多是荆州人士,伐吴是顺应民意。我们知道,刘备在荆州刘表那里是盘踞了十年,早已将刘表手下一大批谋臣武将收归自己门下,如黄忠、魏延等,可以说刘备当年能够在赤壁之战后占据南部荆州五郡,那主要是荆州将士的功劳,包括诸葛亮,那也应该算荆州人,为什么黄忠能够成为与关羽并列的大将?为什么魏延能够成为汉中太守?既是他们能力的表现,更是表彰这些荆州人士的政治需要,后来,刘备西征取代刘璋,夺取益州,那同样是荆州将士的功劳,现在,帮助刘备完成帝业,正是其光宗耀祖的最好时期,可是,荆州竟然被孙权夺去了,那这些荆州将士有家不能回,自然有想法。所以,刘备东征伐吴,那也是顺应民意,否则,刘备江山岂能安稳?为什么刘备在称帝之后,迅速伐吴,一方面为了体现自己的亲民和重情谊,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安抚民心,为荆州将士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刘备东征在历史上打出的是为关羽报仇的旗帜,事实上还有一个旗帜那就是为荆州将士收复家乡。诸葛亮作为大智慧之人,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反对刘备东征伐吴,而是同样希望刘备利用这大好的时机。
第四,没有诸葛亮的鼎力相助,刘备岂能安心伐吴。大家知道,在刘备称帝之后,蜀汉政权中刘备是核心,但诸葛亮是刘备最得力的助手,因为这个时候,法正、庞统已死,关羽、黄忠(于公元220年病逝)已亡,马超已老(马超于公元223年元月去世),虽然张飞还在,赵云还在,但顶起蜀汉政权的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如果诸葛亮真反对,刘备岂能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否则,他怎么能够安心东征伐吴呢?刘备东征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并不是因为诸葛亮反对东征,而是要兵分两路,诸葛亮这一路带着赵云稳定后方,准备粮草,而刘备这一路带着张飞,一心东征。
第五,刘备败逃回白帝城,诸葛亮的感叹完全是自责。刘备东征伐吴,其实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张飞、或是赵云,我们在《三国志》各自的传中都没有看到有反对的声音,可为什么在《法正传》中诸葛亮会有感叹呢?其实诸葛亮的感叹并非是因为自己反对,而是感叹如果法正在,那法正就会比他想得更周全,有可能反对刘备东征,诸葛亮发出如此感叹,其实就是在谴责自己,当初应该反对刘备东征可惜没有,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想到刘备东征会败得这样惨,最初的愿望即使没有取得东吴,但至少是能够收复荆州,最差的结果应该是夺得荆州至少部分地区,能够恢复以湘水为界,各自拥有部分荆州的局面。
所以,刘备东征伐吴,完全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政治需要,更是顺应民意,形势所迫,作为刘备最倚重的心腹诸葛亮,一定是经过两人多次商讨的结果,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因此而拔高诸葛亮的先见之明,那是《三国演义》为了拔高诸葛亮而虚设的平台,事实上,诸葛亮也不可能预见到刘备东征伐吴会如此惨败,所以感叹法正死得太早,谴责自己作为军师没有考虑周全,作为神机妙算之人,竟然没有算到东吴竟然会横空出世陆逊这样比肩周瑜的人才,这其实也是为主人刘备承担失败责任的一种正常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