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什么样子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8-3-12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莲居士”的称号,据说也体现了李白对西域若明若暗的情愫。明代大才子杨慎在《丹铅续录》中信口说:“李白生于彰明县之青莲乡,其诗云‘青莲居士谪仙人’是也。”后人大抵也这样理解。但世上还是很多认真仔细之人。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杨天惠出任彰明县令,亲自到李白故居调查,发现当地名为清廉乡,此“清廉”非彼“青莲”。 在李白研究领域曾经最居权威的学识渊博的王琦,则解释说,“青莲”语出自西竺,梵语称作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李太白的自号可能源于此意。这就是说,“青莲居士”的称号确实寄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思念的可能不是五岁后的那个家乡,而是出生之地西域——西竺之地,它在古人眼中也属于西域。又有专家指出,李白之所以对西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是因为他有着胡人血统,有着胡人的身体特征。胡怀琛先生曾经详细调查了李白的国籍,最后对李白的相貌提出了质疑。李白的超级追随者魏颢,原名魏万,又曾改名为魏炎,一心希望目睹李太白的风采,历经千辛万苦,跑遍大江南北,终于在广陵撵上了李白。他看到的李白是什么样子呢?在《李翰林集序》中,他描写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头大目深,似乎与古书中所说的什么“碧眼胡僧”的样子差不多。胡怀琛先生得出结论说,这或许说明李白的母亲竟不是中原地方的人。专家们还说,岂止李白的母亲,甚至李白一家的人名字都指向了西域。李白有位妹妹名叫月圆,日出与东,月生于西。李白的父亲给女儿取这样的名字,就是告诉我们她的来历,李白不是也说:“金天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李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伯禽,小名为明月奴。“明月奴”,按照今天说法,就是“西方来的小家伙”。至于大名“伯禽”,原是周公旦的长子,本名为“鲤”,与“李”谐音。而李子原产西方,正如南朝大诗人沈约《咏李诗》所云:“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国实,其下路成衢。”专家们辛勤考证的成果我们固然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轻易引申,把天下所有“李”姓或名为“明月”的人都当作“西方人”,更不能同意他们把李白咏月的诗歌都当作对故土的怀念,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乃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著名学者说:“联系李白一家的经历,再来考察这首诗的情绪,应该认为李白之咏月具有比喻意义,……原来都寄寓对远西出生之地的怀念。”这种理解,还是不应该更好。2.仙风道骨李白在蜀地共生活了二十年左右。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李白究竟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了解的情况并不多。从李白的一些书信及诗篇中,我们大致知道他学习很认真,学习的内容很庞杂。在《上安州裴长史》中,他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在《赠张相镐二首》中他又说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可见他从小读书刻苦,与铁棒磨成针的传说不太一样,也与《唐才子传》中所说的“十五通五经”不一致。另外,李白这时所读的是“六甲”、“奇书”、“百家”,这似乎说明他对儒家的经典兴趣不大。究竟什么是“六甲”,这个问题很复杂。有人说它是道教典籍,有人说它是道教符箓的名称,还有人说它是遁甲之术。总之,它应该是一门很深奥很复杂的学问,是那种道行高深的大才能读懂学会的法术。在传统小说中,我们经常见到它与“六丁”在一起。《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说诸葛孔明善会八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在孙大圣的西游世界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些可怜的整天跑外勤的小神仙,动不动被孙大圣吆喝棒打。它们似乎有神力,但在神仙阶层中地位又不高,估计是被天帝使唤的小跟班,而人世中有法力的大师,在特定场合也可以驱使它们,简单说来它们就是一群混得很不如意的小神仙。当然,神仙毕竟是神仙,与凡人有着天壤之别,要学会用法术指挥它们,难度自然很大。李白五岁就能诵“六甲”,看来不是一般的早慧。而小小年纪就对道术有着这样高的天分,则意味着李白他对道教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注定他要成为一个诗“仙”而不是诗“圣”,这一点甚至在李白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范传正的《李公新墓碑》说,李白的母亲梦见长庚星而诞了他。李阳冰说得更为活灵活现:“惊夕之梦,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名与字,李白为什么会成为诗仙,就是因为出生的当日,他母亲梦见了太白星。后人改编成童话故事就是这样描述的: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给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当代许多教育家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主要由环境、教育与天分三个因素决定。蜀中是道教的发源地,传说中的仙山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神仙的世界。李白从小阅读了大量道教的典籍,所受的教育大多与求仙访道有所牵连。二十岁前后,李白四处访学,从现存的诗篇中,我们会发现他到附近的紫云山、戴天山、大匡山等地的目的就是去寻找仙人的足迹。后来到峨眉山旅游,不是为它绮丽的风光所吸引,而是祈望如前辈葛由那样骑着大白羊白日飞升: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这么多年来,李白四处学仙求道,究竟有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就呢?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告诉我们他曾经与逸人东岩子隐居在岷山的南面,巢居数年,养了数千只奇禽异鸟,从来不到城市中去闲逛。那些鸟儿非常信任他,经常飞到李白的手中来进食,相当悠闲自得。今天很多饲养员或动物学家也能做到这一点,让动物们把他们当作自己其中的一员。但在古人看来,这不是动物保护与饲养的问题,而是修养境界的问题。有道之士才能够隐居在荒山岩壑之中,与禽兽同居。庄子曾有意识地将孔子描绘成这样一个得道之士,说他告别自己的朋友亲人,抛去弟子,逃到大泽之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野菜,“入兽而不乱群,入鸟而不乱行”。庄子还说,最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禽兽成群,草木茂盛,人类与它们和谐相处,可以抚摸着禽兽共游走,可以在鸟巢与鸟儿同栖息。而野史中,那些能被禽兽无条件接受的隐士,大概快有资格进入神仙级别了。《南齐书·高隐逸列传》记载,永明年间,会稽钟山有位姓蔡的隐士,在深山中养了数十只老鼠,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当时人们把他叫着“谪仙”。蔡隐士因为养老鼠成了“谪仙”,李白饲养了数千只奇禽怪兽,还是没有成为谪仙,估计那些奇禽怪兽还没有充分认同他。李白有篇《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序》,叙述胡公驯养了两只白鹇,唤它们的名字,两只白鹇就跑过来到胡公的手掌上进食。李白感叹说,这种白鹇最有性格,“此鸟耿介,尤难蓄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他认为自己虽是一个资深的驯鸟人,但还是没有办法取得这两只白鹇的信任与亲近。这说明他的修道之路还很漫长。李白取得谪仙人的称号是在天宝初年。《本事诗·高逸》说李太白刚刚从蜀国来到京师,人生地不熟,只好住在旅舍。贺知章听说后,第一个去访见他,一下子为李白的风姿所倾倒,要求拜读李白诗稿。李白拿出了《蜀道难》,贺知章还未读完,就开始反复赞叹,称李白为“谪仙人”,然后金龟换酒,与李白痛饮,成就一段佳话,也使诗人声名大震。后来贺知章又读到李白的《乌栖曲》,评价说这样的诗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李白“谪仙”的声名是贺知章首先喊出来的,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天宝五载(746年),李白南游会稽(今浙江绍兴),经过贺知章的故宅。当时贺知章已经仙逝,诗人怀念往事,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在序言中他动情地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贺知章惊叹李白为“谪仙人”,似乎是因为李白写出了如缥缈仙乐的诗篇,主要是阅读了他的《蜀道难》与《乌栖曲》,所以后来还有“诗仙”一说。《唐摭言》就简化了李白与贺知章的会晤场面:当年,风华正茂的诗人来到长安,踌躇满志,可惜明珠暗投,无人赏识。于是拿着自己的诗篇去干谒贺知章。贺老读过《蜀道难》,说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也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里的“狂客”,就是号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显然,杜甫也认为贺老之所以称呼李白为谪仙,主要就是李白诗歌极具感染力。但这些飘逸的诗篇只是原因之一,李白的仙风道骨也是重要原因。上面所引《本事诗》,很详细地描绘了贺知章既赞叹诗人英姿焕发,又为诗人的《蜀道难》所震撼,惊为天人,才使得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响彻长安。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明确地表示,贺老为李白的仙风道骨所震撼,所以称他为“谪仙子”。不过,贺知章不是第一个叹服李白的天人气质的。二十四岁那年,青春年少的李白终于出川而来了。家乡之外的风物景色,从百家之书中他获得过基本印象,从种种传闻故事中他知道了大致轮廓,而想象的翅膀又曾多少次飞跃山川,进入楚天吴国。如今,放舟东来,顺流而下,一日千里,外面的世界即将出现在眼前,年轻的诗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幽深的峡谷中,湍急的江面上,小舟如离弦之箭,两岸风光纷至沓来,层见叠出,令人眼花缭乱。这是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所表达过的感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冲出西陵峡,江流平缓,江面开阔,风景与峡中迥然不同。虎牙山与荆门山相对峙立,宛如大门,似乎想紧紧扼住江流。江流冲开了束缚,甩开群山的挤压,在千里平原上铺展开来。没有了压制,没有了约束,焦躁的江流反而安稳起来,它不再咆哮,不再奔腾,只是缓缓地向前推进,仿佛也在细细品赏沿途旖旎的风景。江面上的小船也释放出紧张的心情,开始从容漂流起来。诗人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漂流与探险。甫一出川,他就在江陵遇到了茅山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自号“天台白云子”,深受几代帝王器重,在那个时代他大名鼎鼎,唐玄宗曾经派遣使者迎他入宫,亲受其法篆。李白在《大鹏赋序》中自豪地说,当年司马先生见到自己,非常惊讶,说我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真人的赞誉,李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从此,他也有几分相信自己是神仙,至少与神仙有缘。后来他到长安游太白山时,便觉得太白峰格外亲切。其《登太白峰》云: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tangsongcaizi/8.s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12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子应该会比较像中亚人,高高的,很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12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格呢上面各位都说了到于长相嘛,没人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12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刚毅但是很苦很黄很暴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3-12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恃才狂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