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系活动,附加每班一节目,择之合唱,拟定大部分人唱一句“We will rock you” 8遍,背后立马开骂混蛋节目,老子不干。我插口,仅此一句,毫无难度,立马遭群体反驳:“老子跟你打赌不止这一句”“领唱的光荣使命就交给你了”云云。
其实这种情况实在不要太奇怪,打小起大扫除偷懒不干的人比比皆是,大合唱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球赛来助威的稀稀拉拉,估计班级最“团结”的就是游玩享乐之时。平日我等看到亲爱的同学们玩的不亦乐乎,便大肆宣传:咱们班永远是光荣的整体,是团结的集体;真到这个集体需要凝聚之时,挑三拣四,无事生非的人漫山遍野,树未倒,猢狲便散尽。每念及此,无不怒火中烧,但转念又不禁懊恼丧气,悻悻作罢,民族劣根如此,尚何言哉!如果说这种“光荣传统”只让一个集体外强中干的话也就罢了,可惜的是,这种劣根性有时候会要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命。
1555年,在倭患泛滥的东南,一股五十至七十人的海寇在登录后创造了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他们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越过杭州,经淳安入安徽,迫近芜湖,绕南京一圈,趋至宜兴,退回武进,在东南整整绕了一大个圈子,如入无人之境。虽最后被歼,但据说被他们杀伤之人居然有四千之多,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别说南京作为陪都驻扎着整整12万的正规军,在人口集中的东南富庶地区,任何一个县如果团结起来的话,一队不足百人的倭寇何至于如此肆无忌惮!可笑的是这上千万人就像是砧上鱼肉,静静地等待着被一个个拉出去任人宰割。
1894年,当北洋海军在日军水路两军的夹击下危在旦夕时,接到光绪圣旨的南洋海军干脆地拒绝了增援的旨意,理由是实力不济,增援也是当炮灰。在自己的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并万分危急之时,南洋、福建、广东的三路水师居然以旁观者的口吻宣布自己是中立的局外人,在纯粹的隔岸观虎斗中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帝国最精锐的一支中兴之师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全军覆没,这真是一幅无比奇特的景观。
我们这个民族在几千年无比优越与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将“窝里斗”三字研习的透彻无比,一句“一个中国龙与一群中国虫”的命题既精准无比,又痛彻心扉。诚如柏杨所言的“酱缸”一般,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民族的劣根性越来越暴露无遗。虽然我极不愿意,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们自己认同的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名将”们,有多少是用刀指着自己的子民,用千万同胞的颅骨与鲜血来铸成那耀眼的光环?中国的“世界级”名将屈指可数,而“国家级”名将简直不可胜计,这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吗?晏子二桃杀三士,更是令人哑然。这不仅可悲,更可恨,可笑。
幼时读《三国演义》,真感热血,现在想想,颇觉可笑。两军对峙,先来个两人大战五十回合,然后胜者一阵掩杀,便可大胜而归。关羽杀颜良,无非大喝一声,单枪匹马直入袁军大阵,探囊取物般地灭了颜良,然后提着首级悠哉悠哉地逛回曹营,长坂坡更不用说。我一直想三国里的小兵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赤壁之战为何不让周瑜大喝一声,独驾轻舟直入曹营,砍了曹操然后一阵掩杀而定三分?极端个人主义似乎是东方特色,中国犹胜;小时候听三国,看武侠,这种精神早已烙印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中。
这几年似乎是民族凝聚力的大爆发时期,地震、奥运、打砸抢等事件让民族情感空前高涨,看似的确让人欣慰,但我实在不敢确定辽宁女这样的人有多少,也许只是一小撮,但是随着人流捞一把爱国头衔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反正不捞白不捞。我一直很厌恶每逢集体有需求时就推脱搪塞甚至谩骂之人,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是不得不直视的问题,如果只有在有好处的时候才意识到有个集体,而没有在骨子里刻下集体的意识,那么集体有真正有需要的时候恐怕会尴尬地大煞风景,开头讲的便是一例。
也许几千年来的民族劣根性已深深烙印而难以拔除,但恐怕一代代从小淡薄的集体意识并不是好消息,毕竟社会对集体的需求远大于个人。庆幸的是当下中国的行为方式也正在努力地向团体力量靠拢,譬如前两个星期《新闻调查》播放的农民工从原先的三三两两讨债变为用工会这个集体的秩序与法律的维权,也许这是向时代潮流跟进的标志。但欣慰之余一想到十来年来班级这个集体发生需求时所发生的种种,又只能无奈地苦笑几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