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厨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4: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去年一样,朱清时关心的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所不同的是,他今年准备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避免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二是应分类办高校,不要一窝蜂地上层次;三是降低高校收费标准,让贫困学生拥有受教的权利。
朱清时用烹饪比喻时下的高等教育现状,生活水平高了,并不能说明厨师的烹饪水平高了。他的意思是,高校规模扩大了、数量增加了,原来的一些中专学校也趁机摇身一变成了高职高专,甚至晋升为本科,而教育质量并没有与之成正比。
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来,当革命来临的时候,一些人家用竹竿捅一下屋上的瓦,也算革命了,成了柿油党、阿Q党之类。但最终仍不免在黑暗中把蘸着人血的馒头吃下去,或者在刑场上哆嗦着细瘦的双腿仍不失男人本色地喊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至死还在为没有把一个圈画圆而耿耿于怀。
我最早供职的就是一所中专学校,上中学的时候,能考上一所中专,在乡里人看来,就意味着每月能拿厚厚一摞粮票,或者叫“吃商品粮的”。当我在省城中专学校当老师的消息传到我们村里时,那些有孩子正在上中学的家人对我的父母异常地客气起来。但到现在,即使再偏远的乡里人,也能张口说出好几所大学的名字来,尽管不那么准确。象外出打工的人一样,考上大学的人如过江之鲫。
这当然是好事。
我的那所中专后来就成了一所高校。成了教授身份的,依然是我的那些原来的同事,校园倒是日益在扩大,除了多了几栋宿舍楼外,就是在把原来的一块荒地碾平,竖起一根高高的旗杆。
一个朋友,最初开的饭店只有几张散台,趸在一个偏陋的小巷里,现如今,成了省城数一数二的餐饮大鳄。原来的人不复存在,大厨自然不知道换了几茬,经营服务的理念肯定随着企业的做大不断更新。这是规模与质量的比翼齐飞。
反观我们的教育,和入学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成正比的,恐怕只有一样:学费。而本应该作为考核硬件的就业率、教学质量,却在急剧缩水。一到6月,我的一位当系主任的朋友就急得到处找关系“卖”学生,不达到校方规定的比例,那是真要扣粮饷的。
去饭店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饭店也是越开越五花八门了,但是,你的门脸儿再花哨、包厢再豪华、服务员穿的衣服再少,如果大厨不换,还是原来开大排挡时的隔壁二狗子,充其量不过开业那几天有尝鲜的顾客,一旦败了顾客的胃口,牛绳也是拉不回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