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谈怎样教孩子写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5: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关于硬笔书法的书籍汗牛充栋,本不需笔者啰嗦,再加上笔者本就不是什么书法家——充其量书法爱好者而已,嘿嘿,甚至这个爱好者也是应该打问号的。说来汗颜,虽然本事是没有的,却也断断续续教了十年,被不少人看做“内行”,受此鼓励,俺二两小酒一顶,决定写一点儿这方面的经验。
首先声明:俺只是具体谈一点教孩子写字的经验,不是硬笔书法,写字而已。并且,市面书籍上说了千百遍的内容俺也就偷偷懒一笔带过。总之,俺的目的无非是想帮外行朋友们解决一点这方面的教子困惑,同时希望能够引来大家板砖,给俺点拔高的机会。

一、多大的孩子适合练字
现在不少家长急于孩子成才,大多孩子很小时就送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阿姨们为了满足家长的神通心理,也多把认字书写做为必修课。
我们不敢期望幼儿教师有深厚的书写专业知识,但是那些阿姨们却不这样认为,不就是写字吗?我问过不少幼儿教师,她们一致认为只要“结构尚可、横平竖直、笔画有力”家长就很满意啦,所以我们观察一下小孩的作业,大多力透纸背。这是非常要命的!他们那小手有多大点劲啊,居然写每个笔画都要如此用力!一段时间以后,握笔不正确,甚至造成手骨变形是必然的!笔者为了纠正几个姿势变形严重的孩子,居然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可见,一旦形成习惯,后果是很严重的。
那么,是不是小孩子就不能写字?当然也不是的。下面我就谈一下写字的姿势和书写要领。
二、一切从姿势抓起
中国关于写字姿势的传统要求中,曾有“一尺、一拳、一寸”的说法,也就是说眼睛踞纸面距离要有一尺左右,身体离桌面距离要有一拳左右,指尖离笔尖距离要有一寸左右。关于这个说法,我只能说一定要理解使用。
大家想来,如果你的孩子才上幼儿园或者一年级,他那不丁点的小人怎么保证一尺的距离啊?他的手才有多大点,如果握笔时指尖到笔尖留有一寸,写字时会是什么感觉啊?所以,如果你非要用这个来规范孩子,就要注意这几点:1、坐姿:孩子自然坐好时,应该是肩部放松、腰部自然挺直(别刻意用力)、上身微微前倾、双臂放在桌子上没有“架”的感觉,这样,眼睛自然也就和纸保持了适当距离。2、“一拳”是指书写者的一拳,也就是说要离开点距离,别紧贴着桌子,不然身体一动桌子就晃,怎么可能写稳呢?3、握笔:这个姿势书上都有,俺就不罗嗦了,只说明一下这个“一寸”。“一寸”的本质目的是想要避免书写者正常握笔时指尖挡住笔尖,造成书写困难或用力太大,所以要想书写方便,指尖必须和笔尖拉开一点距离,这个距离大小,我觉得要是用书写者的拇指前段一节的距离来衡量就不错。
前几年江苏教育部门经过对书写姿势的研究,提出了“头正、肩平、身直、足安”的说法,我深以为然,认为这是对硬笔书写教育的一大贡献,希望大家对此进行推广。
三、关于书写的力度
有一首老歌唱的很好,“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恨就没有爱……”,大家一定要理解,什么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
写字也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书写时每一个笔画都用力这么大,笔画的“重”是有了,“轻”呢?费了那么大力气,没有写出对比,不是白用力了吗?何况,根本也用不着费那么大力气去的。应该怎样的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不少老师和家长被我们传统书评中的“笔画刚劲有力”给骗了。笔画的力度不是按出来的,是速度和力度的对比结合以及对物象形态的理解模仿表现出来的,后者需要书写者多年积累,但速度和力度却是从一拿笔就要认真体会的。我们要想写出有力的笔画,不能着眼于“重”,要着眼于“轻”。也就是说,要让孩子了解,只要我们笔尖在纸上轻轻滑过,就会有笔画出现,你只要能把轻的笔画写出来,需要重笔画事,笔尖稍微下压也就是了,完全没必要用多大力气。既然不用费力就能写出好的轻重变化,而且更易于掌握书写工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教初学写字的学生时,是用不断变化轻重的波形线来让学生来观察、模仿,从而达到认识轻重变化的。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轻”和“重”之间的相对关系,才能消除他们非“重”不足以表现力度的想法。当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名教孩子写字的老师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四、关于选帖、读帖和书写量
毛笔字的书写练习有描、临两种方式,硬笔字在这一点上和毛笔字是完全相同的。描就是在字帖上蒙上一张透明度高的纸,顺着范字描下来;临就是把范字在前面放好,看着模仿。“描易得其形,临易得其神”。一般来讲,这两种方法结合练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练习中,却不易实现。
现在不少家长给孩子买的字帖都是当代名家的硬笔字帖,描这种字帖熟悉一下结构是可以的,但如果认为靠描这种字帖写好字,我认为有些困难。
硬笔字无论写的多么好,其对比弱的先天特点是难以避免的。让初学者认识和写出汉字笔画的轻重变化,树立笔画意识,恰恰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对着硬笔字帖讲笔画变化,往往让学生一头雾水无处下手。
仔细看来,其实书店那些硬笔大家往往也不过就是有些毛笔字功底,临习了几本小楷字帖而已,我们与其让孩子临习他们的字,不如溯本求源,让孩子一开始学字就临习小楷字帖和多观察名帖的书写用笔。
这样练习容易出现两个问题:1、毛笔小楷字帖没法描。想想也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字帖,谁舍得在上边描啊?就算你舍得,硬笔字描毛笔字恐怕也行不通。因此,描硬笔字取结构,观察毛笔字取变化就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2、毛笔字笔画形态变化大,硬笔字临习时如果硬要“仿像”,势必再次坠入用笔压力过大的老臼。要让学生理解:硬笔固有的特点,不可能按照毛笔字的行笔方法走,也不可能完全写出毛笔字的效果,我们仿的目的,就是了解汉字的笔画特点,发挥硬笔特长,写出硬笔字应有的效果。当然,如果老师能用硬笔给学生临“范”,解决这点就不成问题了。
推荐几本适合学生临习的毛笔小楷字帖。首推唐人《灵飞经》小楷写经,这个有启功先生作序并附部分原帖影音的最佳;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经》《醉翁亭记》;赵孟頫】《道德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五、读帖
“七分读、三分写”是我给学生初学时定下的读帖与写字的比重。
我认为好的读帖习惯胜于勤动笔的习惯,因为不少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一遍一遍的练习,但就是不愿动脑。汉字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汉字所有的美都是靠小小的笔画变化表现出来的,我们必须要静下心来体会,必须要用心一遍一遍的去读,学字最忌讳的就是把脑力劳动干成体力活!
我曾经告诉学生:你就是医生,把你写的不如意的字看成病人,对照范字诊断一下,每找出一点病因字的病就会好一些,自己看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交换来看。不怕耽误时间,哪怕一节课只改好一个笔画,也是成功。

六、书写量
汉字常用字只有1500个左右,要是按照这个来计算的话,我们只需一天写好一个字,不需小学毕业就能练成一手好字。何况写字学习的过程不是1+1=2的算式,只要你熟练掌握了笔画特征和结构规律,随手写去,自然符合美的原则。
初学阶段两大原则:1、少而精,绝不急于求成。每次练习抓住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反复观察、反复修改。我教初学的学生基本上就是一节课写好1—3个字,每个字不超过三遍,其中带领学生观察分析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二。就是一个笔画一个笔画的看,一点特征一点特征的找,培养他认真观察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不用你教,出了毛病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了。2、把要点浓缩成口号,学生动手时反复强调,比如我教初学的孩子,就把“只要求好,不要求快”“看谁写的好,比谁看的细”挂在嘴边,最后哪怕学生正在书写,只要我一开头,学生就会自动接下去把齐声把口号喊完。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他既然牢记在心,也会不知不觉中做到。
写字速度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了,不用你担心,自然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速度,别忘了,所谓行书,就是楷书的快写而已。
现在考试压力大,不少学生忙于作业,基本不考虑书写质量,不少孩子本来基础就差,辛辛苦苦一假期,字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结果回到学校一周就被打回原形,真是悲哀啊!所以,现在的孩子要想练好字,除非学校重视并每天划出专门时间,而且有内行的老师执教,否则,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小学低年级就打好了写字的基础,要么自己爱好并养成了好的观察习惯。

七、关于结构和笔画的关系
练字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规范笔画和探索结构的过程,不少人问到结构和笔画哪个重要,我只能说都重要。不过初学时应该先抓笔画,再在笔画的基础上抓结构,当然,并不是说先写好了笔画再去练字,那样太枯燥了,学生坐不下去的。
结构和笔画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长相。
1、笔画好结构不好
小张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看哪一样都漂亮,可惜那么漂亮的大眼睛长到了后脑勺,能漂亮吗?
2、结构好笔画不好
小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五官端正气色红润,不过你看那双绿豆小眼——靠,眼小也就罢了,嘴巴一裂到耳门子啦。
因此,要想真的漂亮,两者缺一不可。

八、关于汉字的排列格式
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孩子练了两年字了,仔细品个个像模像样的,一旦码成篇,却变成了一堆烂草;还有的孩子小字写的屁都不是,可是一旦写成文章,干净整洁漂亮。
这是排列格式造成的,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行啦。
1、书写时,同一行的字与字之间不留空隙,甚至可以负距离(笔画允许与邻字相互有穿插)。
2、行与行之间至少要留出半个字高度的距离,不允许出现两行字粘到一起的现象。
3、如果在白纸上书写,篇与篇之间要留出两倍行踞甚至更大的距离。
4、出现错字后用一条或两条线斜向在字上划标即可,不要涂成一团,也不赞成用修改液打补丁。不过我见学生用透明胶可以轻松粘掉字迹而且很少伤纸,倒是个好的修改办法。
简而言之,就像我们在电脑上打字这样,遵循汉字的基本排列格式,自然就整齐美观。

九、关于汉字的笔画练习
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被大家都说烂了,俺就随便瞎扯两句,具体内容请自己弄本书看,还请勿怪。
王羲之师卫夫人,卫夫人以物象入笔,喻点为“高山坠石”,横为“千里阵云”,竖为“万年枯藤”。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喻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给死的笔画以生命。这种明净优美的语言不仅赋予了笔画以无限发展空间,而且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汉字的形象、意境与变化万方之美。
水平有限,只能接着说点具体的。
从小老师教导写字要“横平竖直”,非也。汉字的横一般是左低右高略带倾斜且起笔较轻,收笔时轻轻上提箱右下方顿下,取得整体平衡。汉字的长横一般中间略有上翘,短横则变化较多。
汉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时基本都写成悬针,相反,只要不是最后一笔写竖,大多就是垂露了。
撇书写时手千万别抖,就算略有颤抖,恐怕那“村正妖刀”也要变成“方便面条”了。为什么有的人写时老是抖呢?熟练度当然是重要方面,当快不快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捺在最后收笔时上部要自然顺平,不少学生写到最后突然上钩或者笔尖下滑都是造成写不好的重要因素。
汉字的折与弯是不少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请记住,“折方正”“弯圆滑”,具体变化多观察。

十、关于汉字的结构规律
汉字结构太复杂了,具体细节咱们不谈,俺偷下懒说那么一点儿。
1、“上紧下松”“左收右放”的说法是正确的。
2、汉字是方块字,它的书写原则是“在变化中求奇美、在均衡中求稳妥”。汉字的均衡说来就像是用老称称东西,讲究非对称均衡。过于最求变化和稳妥都是失之偏差的。
3、多笔画汉字组合时往往不是民主制而是君主制的,也就是说,是有主笔划的,主笔划的长短、位置、形态是否到位,往往对全字起决定性影响。
今日难得有空,从早晨上班到现在三个多小时,罗里啰嗦大放阙词,如有一点可观足慰吾心,如有不当,但请指点。
2010-12-3于单父斗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