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催生二孩更靠谱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21-1-9 0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决好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催生二孩更靠谱
  --教育思考21
  以《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为标志,各路专家、各级政府关于人口问题的焦虑正式开始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腾讯今日话题批驳过这份规划严重不切实际,指出《解决人口减少问题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此,各地各种“催生二孩”的政策与其说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如说是为了化解他们自己的焦虑,解决问题需求脚踏实地,化解焦虑当然是做梦意淫见效更快:总和生育率“计划”从2015年的0.9直升到2020年的1.4,关键是这个规划是2018年6月才定稿发布的,已经浪费了3年,套句国足赛事评论员的口头禅:“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然后就输了,然后更焦虑了。还是人口学家稍微靠谱一点,不像官僚一样沉浸在意淫里头做计划梦,积极行动鼓励生育,思路比较清奇,要求人们改变观念猛生贱养:“养不起孩子只是观念问题,普通家庭‘富养孩子’助长孩子好吃懒做”。
  焦虑情绪会传染扩散,并在传染扩散的过程中发酵变质,引起更大范围的焦虑。这个焦虑传染到“普通家庭”以后,他们更加焦虑地护着宝宝把专家骂了个狗血喷头,更坚定了富养的决心和焦虑,而很多正被“富养”的青少年也对专家极为反感,厌恶地宣布自己不仅不会好吃懒做而且受益匪浅。传染到小夫妻那里,更像是给诸多育儿焦虑泼了一桶热油:奶粉、房价、学籍、神作业、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就业、找对象,期间还夹杂着疫苗风波、雾霾、常州毒地风波、肺结核风波、毒操场、虐童案、校园霸凌、教职人员性侵,全炸了,一个孩子已经焦头烂额伤不起了。传染到正为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而焦躁的九零后单身狗那里,干脆焦虑得连结婚的意愿都被浇灭了,结婚率连年下降。可以看出,在焦虑情绪的支配下,不论专家的行为还是政府的决策都有点荒腔走板,反而加剧了社会焦虑,导致人们更难理性地面对养育孩子的成本和风险,在事实上大幅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育意愿。
  他们制造的这种焦虑不仅是错的、惹人反感的、降低人们生育意愿的,而且是毫无必要的。为搞清这个问题,我从网上搜集了1949年至今历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做了一个估算。G列假定至2050年各年龄人群每万人的幸存概率,这个估计数字可能稍微乐观一点,比如60岁的人(1990年出生)生存概率是99%,1970年出生的人(80岁)有60%的人幸存。2018、2019年的出生人口假设为1千7百万,据有关报道,2017年二孩数量约占出生人口的一半以上(883万,占比达51.2%),就是说如果不放开计划生育,新增人口应该没有这么多,这个假设同样相当乐观。如图:
  


  让他们无比焦虑的就是I列的人口结构,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4.8亿,而截止目前已经生出来的90后、00后、10后仅有4.35亿,加上假设的2018、2019年各1千7百万,也仅有4.69亿,即使假设以后每年都0.17的出生人口,25岁以上的年轻人也仅有1.02亿,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但这是一个由错误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既成现实,即使马上开足马力生育,也改变不了已经不合理的人口结构:
  


  老龄化人口的高峰是60/70/80这三个年代的2.23/2.22/2.20,巨大的压力落在90/00/10这三个年代,现存育龄人口无法向前补充生育出0.5亿90后、0.6亿00后、0.6亿10后的人口,再怎么鼓励也只能生育增加19后的人口。因此,用鼓励生育的方法并不能化解老龄化问题,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提高2050年幸存人口理性面对问题的能力,提高2050年60岁以下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具备更高的创造力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具体而言,就是应该培养70后健康的生活习惯,到2050年让这群七老八十的老家伙们少给孩子添麻烦;解放80后的思想,全面提升其健康水平,准备让这群60来岁的家伙发挥余热;大力培养90后的科学和开拓创新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社会秩序、人文精神、群体心理、企业家精神等方方面面发挥核心领导力;重点改革00后、10后的教育内容、方法,需要整个社会全力以赴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善儿童福利,培养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有责任心的充满活力的合格公民,免得未来养老负担异常沉重的年轻人一味抱怨80年前的计划生育。尤为紧迫的是切实改善那6千万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和教育,他们不得不成为未来承担养老问题的主力,却因为户籍问题、学籍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恶意而被迫留守,既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照顾,也缺乏社会关爱,他们是有理由撂挑子的。如果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6千万得到良好教育的合格公民将是化解老龄化问题的主力,相反,如果他们的问题一直拖延不决,这6千万对父母没有多少感情、对社会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感的人,凭什么帮社会解决狗屁老龄化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即使孩子们高尚地原谅他们成长年代里的重大政策失误,又能拿什么帮助社会?
  被富养的孩子们至少懂得感恩父母,尽管现行教育很垃圾,至少能够与“6个钱包”一起扶持着熬过祖父母、父母的老去,那6千万留守儿童和他们那“6个空钱包”怎么办?可以说,未来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就是这6千万留守儿童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在老龄化问题极为严重的时候,究竟是成为化解问题的核心力量,还是成为恶化社会问题的不稳定因素。50后、60后、70后,现在还有能力做点什么,比如呼吁改革教育,提高儿童福利,否则如果什么都不做,甚至胡说八道倒行逆施,届时被当做包袱扔掉,或者被骂老而不死是为贼,一点都不冤枉。
  参考链接:
  ==============================
  养娃实在太难!催生政策催不来二孩
  https://new.qq.com/omn/20180722/CRI2018072201306000
  15年内生育率升一倍,辽宁要生育大跃进?
  https://new.qq.com/omn/20180709/20180709A0DRUP.html?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向“富养孩子”开炮的人口学者,为什么挨骂了?
  https://new.qq.com/omn/20180720/20180720A1T4C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9 0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9 0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问题很简单:那些将来一定会老的、现在正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成年人,需要好好反思对90后、00后的、10后的社会福利和教育做得是否到位,反思成年群体的社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9 0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抚养孩子做成一桩美事,把教育做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生育不需要鼓励。当然,那比鼓励生育难度大多了,鼓励生育坐着喊就行了,还可以意淫生育背后的故事,所以,不合格的成年人最喜欢这么恶心“育龄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