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反校长的“腐”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5: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5所高校章程核准书,这已是第五批出炉的高校章程。去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率先出台章程,截至目前已经有47所大学陆续拥有了自己的“家规”。其中,超过九成高校明确了将设立具有纪检职能的机构,学生可进入,调查处理学校人员违反校纪行为等。(法制晚报11月26日)
学生参加学校纪检职能机构,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这一群体权益的重视,但学生在纪检机构中有什么作用,以及纪检机构在学校中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更值得关注。
如果纪检机构在学校里,是独立的,可以监督校长、党委书记,那么,这一机构在高校反腐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我国高校近年来腐败高发,就因一把手决策,权力不受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高校也设有纪检部门(纪委和监察处),可是,在制约校领导贪腐中,作为不大。原因在于,纪检部门在高校中并不独立,学校“大领导”不让查什么事,纪检部门也就不能查什么事,至于针对校领导的举报,纪检部门有的甚至扮演为校领导“灭火”的角色。
我国高校新设立的纪检机构,类似于国外高校的教师调查委员会(还包括申诉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并根据学校规定,进行处理,对处理结果不满者,可以申诉,学校再组成申诉委员会重新进行调查、听证,并根据新的调查结果,进行处理,这是执行学校行政规定的基本机制,和学术委员会中的学术规范(或道德)委员会一起,维护学校的行政、教育和学术秩序。
但新设立的纪检机构,能否如国外大学的教师调查委员会发挥作用,还有待观察。笔者担心的是,纪检机构,如不能独立于行政机构,就很难发挥作用,另外,还可能发生负作用,即对行政领导、教师涉嫌违法的行为,作为违反校规进行内部调查、处理,结果导致违法行为反而被纵容。
很显然,学生参与纪检机构,是积极代表学生利益,参与调查、表达意见,还是只是装模作样,配合走过场,就与纪检机构的独立性密切相关,按照现在的行政治理体系,纪检机构能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进而,其聘任的学生委员,也可能只是摆设。包括聘任学生委员的过程,极有可能就是上级指派,而不是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真能代表学生群体,并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向选举其的学生群体述职。在这样的纪检机构中,反腐不力,学生还会受到责难:不是已有学生参与反腐了吗?
随着大学章程的颁发,我国高校都逐渐拥有了现代大学所拥有的“概念”,包括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等,但是,如果只有“概念”,而没有实质,大学章程并不是大学的最高宪章,学术委员会并非学校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教授委员会不能负责教育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那么,有无大学章程,学校的变化不大。一部管用的大学章程,必须解决学校相对于政府部门的自主办学权,以及校内教育、学术相对于学校行政的独立自主空间问题,这两方面问题如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大学还会是行政治校,而不是教育家办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