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没那么简单,但是也没那么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5: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8日《新京报》刊登了一篇出自高校教师燕农的文章《扒掉“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的马甲》(本文后附有原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在声讨所谓的“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拿假冒认证、签订于法无据的“保录”协议,涉嫌诈骗”的行为。对此晨雾表示赞同。为考生家长们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无论是收费的,还是公益的,都是一件十分认真严肃的事情,这关系到考生的前途,来不得半点含糊,更不能允许借机诈骗。
也正因为如此,晨雾对自称高校教师的本文作者燕农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谈及的“在高校所历所见的经验”表示非常不认同。作者称:
考生报哪个学校、专业更靠谱,无外乎是把其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与建档线相比超出多少分,作个趋势判断。舍此,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
这也说的太绝对了吧!作者一方面把志愿填报说得过于简单化,无非也就是只能做一个趋势判断,似乎谁都能做。假如真的这样,作者所声讨的那些所谓的“骗子”没有任何市场?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舍此,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那考生家长们的高考志愿填报需求岂不是无法解决?
这段话暴露了作者对高考志愿填报一无所知。同时据晨雾了解,多数高校教师虽然每天生活工作在高校,其工作多与高校的教学科研有关,至多是对高校的专业比别人了解多一些。其实对真正的高考志愿填报也是知之甚微。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考生整个学业规划的一部分,这是一门学问。它有着自己的一些可以研究和遵循的规律。比如同为高校教师的北大教授孙东东就提出了“知己知彼”的高考志愿填报原则。可是光有原则还不行,还需要结合历史数据、高招录取规则进行实操。高校的很多教师正是这种实操能力不行。你让他说道理,他能够讲得头头是道。你给出一个考生实例来:某校理科一模二模等考试XXX分,希望上XX类专业,请他给出几所合适的大学和专业,并讲出理由来。再进一步,等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让他给出五六所合适的平行高校和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录取的把握有多大,再结合其他批次的填报如何处理?等等,他可能就傻了眼。傻了眼还像作者一样有理直气壮的理由: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
晨雾说这些是想表明,高考志愿填报决没有作者说的那么简单。
那么,高考志愿填报是不是就一定那么复杂,那么难,非要请专业机构代为填报不可呢?我看也未必。因为在晨雾看来,高考志愿填报并没有那么复杂。特别是实行了考后知分报志愿之后,任何一个家长(无需具备高等学历)经过自己学习之后都能够掌握,并且能做得很好。晨雾义务从事高考志愿填报网上服务工作已经将近10年了,成千上万名家长通过网上学习都掌握了志愿填报知识,为自己的孩子成功填报了志愿,这一点每年高考录取之后从晨雾博客粉丝们的喜报就能看到。我在每次给家长们讲座的时候都会告诉大家:你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你们都能成为志愿填报专家!
晨雾这样说,并没有否定专业志愿填报机构的作用。既然志愿填报是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的专业人士进行合理的收费服务也无可非议。这就像家里的电器设备坏了一样,你既可以自己修理(如果你自己就懂),也可找朋友帮忙,还可以请专业的维修师傅。至于收费高低,我认为应由市场决定。出现各种诈骗怎么办?依法惩治呀!各行各业不都是这样的吗?高考志愿填报也一样可以这样做!
晨雾只想告诉大家:高考志愿填报没那么简单,但是也没那么难!
晨雾认为燕农的这篇文章最精彩的是最后一段话:
这其实也是高校招生咨询上做得不够的侧面印证:高考志愿咨询本质是一种信息服务,高校应以敞开的招生信息公开渠道、详细的招生信息服务,去尽到自身指导义务,而非忙着掐尖。而今,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正异化为一些学生家长的依赖,由咨询机构包办,这也是对高校加强教育公共服务的敦促。
这个批评太对了,晨雾举双手赞同。晨雾义务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最大的感触就是信息不畅。不仅高校的招生信息不畅,各省市高招办的招生信息也不畅。信息不畅会加重考生家长们的为难情绪,同时也容易因为信息垄断滋生腐败。晨雾这些年一直在呼吁高考招生信息公开。例如晨雾年年都在呼吁北京市高招办应当及时公布各个批次高校录取分数线,但是一直到2014年北京才得以改进。
-----------------------------------------
2015年6月8日新京报上燕农的原文:
扒掉“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的马甲
一家之言
志愿填报咨询机构拿出假冒认证、签订于法无据的“保录”协议,已涉嫌诈骗,相关职能部门也当闻声介入,加强资质核查和对涉嫌诈骗行为的取证追责。
据报道,今年是北京实行高考后知分填志愿的第一年,与之对应的,是在京高考志愿咨询机构业务更加火爆,即使开价5万家长仍趋之若鹜。收费畸高之下是乱象迭出:如朝阳门某机构宣称被“中国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和“中国中学生职业规划研究院”授予荣誉称号,而在民政部查询系统中这两家机构都搜不到;有的暗示公司上层往往和高校招生办“内部沟通”。
围绕高考和高招,近年来衍生出了若干火爆的产业,譬如高考“押题”培训。就此看,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市场孕育出了产业化的“代报”类咨询机构,并不出人意料。这只能说明,市场细分下教育服务渗入能力极强。对代报服务的多元需求下,其价格参差也可以理解。
但从报道看,填志愿咨询这个市场堪称鱼龙混杂:如捏造唬人噱头,动辄拿出假冒认证;“志愿咨询师”多非高中教学专业人员,却标榜“最佳”“资深”;签订于法无据的“保录”协议等。这有利用监管空子坑蒙拐骗之嫌。
就拿编造“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装裱身份来说,其手段跟“全国牙防组”搞自我认证骗钱如出一辙: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全国性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该机构“纯属虚构”。可那些缺乏信息获知渠道的家长,极易落入其圈套。
还有的咨询机构跟考生家长签“保录”协议,它毫无法律效力;而声称什么公司和高校招办能“内部沟通”,暗示对录取线边缘“悬着”的考生可以助力——如此种种,非真有勾兑,就是纯属诈骗。
在此情境下,家长们当加强警惕,而在媒体披露这些乱象后,相关职能部门也当闻声介入,按图索骥并加强排查,对没有资质滥竽充数的相关咨询机构,还有一些机构借代报志愿搞诈骗的行为进行取证和追责。
还有一点,以我在高校所历所见的经验看,考生报哪个学校、专业更靠谱,无外乎是把其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与建档线相比超出多少分,作个趋势判断。舍此,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
这其实也是高校招生咨询上做得不够的侧面印证:高考志愿咨询本质是一种信息服务,高校应以敞开的招生信息公开渠道、详细的招生信息服务,去尽到自身指导义务,而非忙着掐尖。而今,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正异化为一些学生家长的依赖,由咨询机构包办,这也是对高校加强教育公共服务的敦促。
燕农(高校教师)
信息来源:2015-06-08《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6/08/content_581021.htm?di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