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慰的孩子,为什么仍在哭?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6: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猫咪丢了,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很难过,我以前也有只小狗走丢了,那时候我吃不好睡不好,我特别能体会这种感受。”(不做什么,只是拥抱,或者无声陪伴)
如果你是场景里那个正在难过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
第1种反应是同情,是劝导;
第2种反应才是共情,是接纳。
两种反应的区别在于:我是否能够理解你的经历,我是否能够允许你有情绪。
人们对另一个人的经历感同身受时,通常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于是就能够接纳他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你可以在那个情绪里面,我并不想着把你拉出来。你可以呆在难过里面,跟这种情绪处一会,我陪你。”
如果一个人在失去后,没有经历过哀伤,就会进入抑郁,弗洛伊德如是说。
哀伤不是病理状态,因为哀伤是没有“让人感到低自尊的”,如果能够体验哀伤,那么过一段时间后,这个人会自己走出来。那些走不出来的,是没有办法哀伤,进入转为自我攻击了(对自己的批评责备否定)。
2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性得了抑郁症,她的先生很想帮助她,于是把她带到了咨询室。在咨询室里,妻子一直默默不语。
先生告诉咨询师,妻子发生过什么事,怎么突然就进入抑郁状态的,当妻子听到先生说自己受了很多苦的时候,她的眼泪不由得唰唰往下掉,如掉了线的珠子般滚下来。
看到妻子在哭,先生突然手足无措了起来,他着急地问妻子:“你怎么了,到底是怎么了,你跟我说啊,你倒是告诉我啊,你这样我很不舒服。”
妻子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掉眼泪。咨询师告诉先生:“你可以试着不去追问她为什么吗,试着去理解她现在的情绪,她在难过,可以试着允许她难过吗?

先生安静了下来,试图控制自己不要把妻子从难过里拉出来。他对妻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
可是妻子还是在哭,并且哭得大声了起来。
先生慌了:“她还是在哭啊,怎么样她才能不哭呢,我看着她哭,我很想为她做点什么让她好起来。”
……
先生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虑,所以他当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阻止妻子不要哭,设法让妻子情绪好起来,因为当下哭泣的妻子,让他非常不舒服。
当有个人在我们面前哭的时候,通常我们的反应是:搞清楚她到底为什么哭。我们急着要让她告诉我们,她是怎么了,然后开始各种放大招,别哭啊,别哭。
上面例子说的那位先生就是如此,他想要妻子尽快从情绪里好起来,他说,我都试着去理解她了,她怎么还要哭啊。
当一个人在哭的时候,不需要解释为什么要哭,因为这个人用眼泪代替语言在表达了,也许我们听不懂,但是,我们可以
允许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哀伤,这就是陪伴,这样子的陪伴,才是接纳。
3
当一个人在哭的时候,另一个人斗志激昂地喊口号,这是无能为力的陪伴。
他正处于哀伤当中,另一个人却想尽各种办法逗他振作起来,“别哭啊,明天会更好,别哭啊,人定胜天,别哭啊,不要难过”,这两个人是处在不同状态的,一个人觉得无力,另一个人觉得你应该要有力气的。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一个想当拯救者,另一个人变成了是有毛病的人。这就是无能为力的陪伴。
无能为力的陪伴,是很多人携带多年的陪伴模式,如果成长过程是被大人无能为力陪伴着的,后来就会变成无能为力的陪伴者。
这种陪伴是带着焦虑的,也就是说,
你看到对方有情绪,你很焦虑不安,然后会失控,忍不住做一些阻止对方哀伤的行为。
我们很想要把这个哀伤的人拉出来,可是硬是要拉这个人出来的话,不但我们自己有挫败感(
我没有能力帮助到他,我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人
),对方也有挫败感(
难过是不可以的,我又做不到马上开心起来,那我是一个有毛病的人
)。
所以,当孩子在哭的时候,我们如果带着焦虑,无论我们对孩子说出怎么样高大上共情的话,也是假共情,因为我们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我们所谓的“我理解你”,不过是为了要孩子不哭。
“我理解你”变成一个精心包装过的手段,代替了粗暴的“不准哭”。只是方式不一样,目的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很多家长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找高大上的手段,来更好地控制孩子。
4
接纳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我接纳你现在的无力感和哀伤,接纳你现在的痛。
你可以跟你的情绪在一起,如果我找不到办法去陪伴你,我不打扰你,静静在一旁就可以了。这就是有所作为的陪伴,当我们找不出任何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做的是滋养对方,允许他们有哀伤在流动。
所以,接纳并不是止哭大法,接纳首先是共情,当一个人被共情连接时,他的神经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平静的神经化学物质会取代压力激素,压力随之消散。
接纳是我理解你的无力,同时我接受你现在是无力的,我不会去拉着你离开情绪,我是陪着你在情绪里。
接纳是一种涵容,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
当一个人被这样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会有修复哀伤的能力,会理解自己的情绪,会有能力走出哀伤。
回应是很难让情况好转的,而真正能让事情变好的转机是彼此的联接,另外,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接纳,一个能接纳自己的人,接纳他人的能力是自然而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