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儿童心理学家替孩子向家长请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溺爱,就是家长对孩子只有替代式的帮助,没有要求和成长的帮助。这样等于害了孩子,因为孩子该成长的地方,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而没有成长起来。到家长老去时,孩子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困难,需要生活基本能力来度过自己几十年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面对。并且由于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成长起照顾别人、感受别人的人格特质,他们跟谁一起生活都过不下去或过不好,那时已经老迈的您不得不继续养育他们,替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没有能力帮助父母度过晚年。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要给孩子安全感,但有些人以为,只有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感到失望和害怕,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在这里专家告诉家长,保持对孩子公正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有安全感。
什么是公正呢?对孩子来说公正就是坚持一些人类所需要的基本生活习惯和基本群体规则,大家管这些习惯叫做好习惯。当遇到孩子与家长的要求相冲突时,家长要站稳立场!不可以孩子今天哭,家长就放弃要求,明天孩子没哭闹就按要求去做。这样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孩子对家长的要求没有安全感时,就会通过胡闹来探索安全的边界,你会发现那些娇惯的孩子更容易不幸福。
3.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
这一条太值得家长们注意了!不知道回事事,当父母的经常忘记了孩子也是人,忘记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忘记了他们需要被尊重,于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孩子有问题就会大声地当着孩子的朋友、自己的朋友或着其他人数落孩子,有的甚至大声责骂。有时在街上,你会看到父亲或母亲态度极其恶劣地批评自己的孩子,弄得孩子只好装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或为了让自己不要太不好意思而开始胡闹和情绪低落。如果成人一直这样对待孩子而孩子不再感到羞辱,那么他们就会变的自卑或低自尊。
当您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时,尽量避开外人,把孩子带到没人听到的地方小声告诉孩子他的错误,并告诉他怎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孩子八成都会很配合您。
4.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其实人的生活没有绝对的快乐,如果家长们很害怕孩子不快乐,很注意避免那些不快乐的事,孩子就很容易不快乐,孩子需要经历风雨,需要经历自己自然遇到的不快乐,这样他们才能鉴别快乐。
人活着是为了有趣的生活,有趣必然会遇到风雨和困难,这就必然会有暂时的痛苦。痛苦过后就是快乐了,那是内心深刻的愉悦并不是简单的高兴。孩子获得发展后也是这样,他们会深深的愉悦,脸上是平静安详的神情,不是哈哈大笑,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深刻愉悦,不要总想只是让他们高兴。

5.别以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恳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孩子小时候,大人做错了事,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的话,任何一个父母都能说出来。等孩子长到超过十岁,家长因为一件事训斥了孩子,大道理讲得满天飞,结果却发现自己是错的。如果这时家长仍能找到孩子,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温暖一辈子。
有些家长不是不对孩子说对不起,而是太容易对孩子说对不起。一次没忍住发了火,发完火,把孩子抱在怀里,边哭边说对不起;说了一句错话,马上捂着嘴,连声说对不起,打了孩子之后给孩子说对不起,但没过一会儿又大打出手……对不起说得太多,家长以为这叫道歉,其实这样的道歉并不真诚,反而使孩子对爹妈没有了权威感,这不仅害了孩子,使孩子失去了人生最好的导师,也害了爹妈,使爹妈失去了一个好孩子。
这里讲的道歉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道歉!这种真诚的道歉针对十岁以上的孩子,更加需要。十岁以前家长要尽可能不让自己去做那些要说“对不起”的事,因为孩子还不能理解我们成人的道歉。但我们要记住的是,道歉时不要只说“对不起”——虽然在说这几个字时内心是真诚的,但表达出来不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我们最好把要说“对不起”这三个字的理由也说给孩子听,这样孩子更能够理解我们的道歉。

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daliliyueer


——景园双语中一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