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恋》:在爱情面前,男人更象孩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7: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绢恋》:在爱情面前,男人更象孩子?
  近两年来,欧美与东方国家,尤其是和日本、中国的合拍电影已然成为了一种风气。就我观赏过的并且保留记忆的,比如和中国的就有《芬妮的微笑》、《面纱》,《黄石的孩子》;比如和日本的有《最后的武士》、《艺伎回忆录》,当然还有这个《绢恋》。
  《绢恋》是我近期看过的不错的影片之一。它故事叙述流畅自然,毫无阻滞拖带,在影片不到20分钟时,故事的人物矛盾就已初步搭建完成,对于观众而言,丝毫没有难以进入情境的思维苦恼,也比较符合一般文艺片欣赏者的普通趣味。
   影片取景主要设定在19世纪的法国小镇和同时期的日本乡村,西方田园建筑和东方乡土情趣在影片主要叙述段落的衔接中浑然一体,尤其是在有限的东方段落中,创作者以近乎膜拜与崇敬的欣赏视角呈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粗朴茶具在精致女人手中别有意味的把玩、雪山映照中的透露着东方式神秘对话的温泉洗浴、点缀其中却又风情万种的日本艺伎,所有这些都恰如其分地协调于宁静含蓄的影片风格,让人时感心旷神怡。
  毫无疑问,这是不折不扣的古典爱情文艺片。与前段时间看过的去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赎罪》也应属于这样的类型。它的主题关乎无知的罪过与忏悔,关乎美丽永恒的毁灭与重建,甚至可以说如影片女主人公年老时盖棺定论的一句话:它是期望的,它更是人性的关怀。可是看完《赎罪》,除了影片部分视角和最后真实/想象的开放式结局的处理比较脱俗之外,依我看却无更多让人动容的地方了。可是,《绢恋》却让我情不自禁,甚至有些热泪盈眶。或许我的言辞不免主观的矫情,但如果一种矫情共鸣了你生活经历中的某段音弦,不由震颤出了与心灵跳动最和谐的节奏,那它也该是真诚的。
  看完影片,脑子中突然忽隐忽现一句话:在爱情/感情面前,男人更象一个孩子?在我看来,《绢恋》主创由此片表达了深厚浓烈的女性倾向。虽然影片从头至尾都是由男主人公的第一口吻来展开故事叙述的,他是全片的核心人物,他的行动带动了影片的时空变化,但从片子的价值判断和精神内核上看,他的主导力量却极其羸弱,他辗转在东西方/女人间的“旅途行走”盲目又被动。他仿佛注定是一个永远游荡在爱情花园中的小孩,饱含选择的困惑与挣扎的无辜。虽然最后当知道“信件”真相时充满了对亡妻的痛心怀念,但也只剩下努力完成妻子遗愿,建设好两人未果的“精神家园”了。
  而相反的是,片中的女人们却是让人动容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妻子海伦。就在观众以为她的出现只是一个男人背后温柔贤淑的模式化妻子时,而且在影片接近结束时,我们都将她看的平淡无奇,但是,故事结束前由他人道出信件真相时,我们却读出了一种灵魂的不凡与高贵。她对丈夫的态度何其包容,何其谅解。但她的痛苦不可避免,或许剧情安排她的积郁成疾的最后死亡便有力证明了这种爱的默默无言与刻骨铭心。
  片中的另外两个女人,出场戏份有限,她们在片中均表现的安静温和,但却与影片昭显女性情感的有力与清醒的主题不谋而合。日本乡村的女人含蓄温婉,始终呈现着具有东方仪式感的面庞与行动,它们是令西方男人称奇动容的强大引力,当然也适用于观众。另外片中一个可圈可点的女人,虽然只是剧情连缀性人物,出场两次,分别只有几分钟的戏份,但却同样另人记忆深刻。虽为欢场人物,但却神秘高贵,周身裹胁着一种另人屈就的权威感与力量感。尤其是最后一场为男主人公翻译信件的那场戏,女人眼中若隐若现的一汪热泪处理地相当到位,它含蓄隐忍却饱满深情地表达出了同为女人间的惺惺相惜。
  影片是安静美丽的,虽有死亡,但谈不上悲剧。
  影片是无限关怀的,虽有情感倾向,但适可而止。如一泉清流,呜咽着缓缓而流,仿佛只是一个略带女性同情意味的悄声责问轻响耳畔:男人啊,在爱情面前,你们是否永远都象一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