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我在深圳一公司人事经理任上经历的几件事(作者:山鹰)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7: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6年秋,南国还在很温暖的时节。我告别内地国企副总经理职位,只身来到深圳。次日即进入一家模具制造企业,半月后升任公司行政经理职务,主管行政、人事、后勤、保安4部,从此与人事工作结缘。此后的5年间,我虽应聘过其他公司的工作,但都没有完全脱离人事主管工作,要么专干人事主管,要么兼管人事工作。几年时间中,谈不上什么成就。但经历的几件事情让人终身难忘。在此,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如果我的经历有什么值得你感慨,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我是进入深圳的很少经过面试的经理人之一。还在内地工作时,听一在深圳的朋友云,某某公司老板教授资历,爱才惜才。我便产生了前往应聘的打算。我将自己的知识特长、管理特长、管理理念等等作了一下梳理后,通过信函寄到了朋友介绍的某公司。本来也只是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石问路而已,信寄出后我就没有再留意结果。3个月后,正当这个事情已经慢慢被我淡忘的时候,我接到了深圳某公司老板办公室秘书的电话,直言老板请我前往深圳。我还不知就里,直接向秘书核实:到底是请我去面试还是什么?秘书直接回答我说是工作,不是面试。这就是我到深圳的开端。
我是在深圳应聘工作的人中很少谈论工资的人之一。进入深圳后,我到公司上班第一天就被老板安排到工厂,总经理接待了我,给我安排了一个临时工作,工资待遇之事我只字未提就上班了。十天后,总经理安排我到天津办案,在总经理的授意下,我从财务第一次支取了活动经费0.8万元。到达天津第三日,接总部命返深,到达当晚受董事长命接任公司行政部经理,直接由董事会节制。次日,原行政部经理向我交接工作并解聘。解聘后,原经理与我大吵一场,不欢而散。从此,我算是初步领略了深圳职业生涯的严酷和现实。
我是深圳受伤不卸职的职业经理人之一。次年3月,我在溜冰运动中不慎被人踢中小腿并骨折,不能行走,只有卧床养伤。这纯属我个人因素所致,与公司毫无关系,但公司却给了我能够给的全部关照。首先是工作不卸任,级别、薪资不变,由副手每天到我的住处汇报工作情况,请示工作方案,同时在病榻上审阅公司相关重要文件;其次是安排专人照顾我的生活。近两个月后,我在复查中得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有所加重,我不得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卸职回家养伤。回家后,经过民间中医治疗,我的腿伤很快痊愈。1997年6月下旬,亦即我回家后的两个月后,接到了公司总经理的电话,总经理在电话中向我表示问候,同时了解我的病情。当总经理获悉我的腿伤已经基本痊愈后,即叫我马上回深圳,继续履行原来的职务。并特别关照我说,你腿伤还未完全痊愈,有些不太方便,直接乘机回来。这样,在公司的关心下,我于1997年6月30日晚上(香港回归前夜)回到深圳,进入公司即受到了昔日众多同行工友的欢迎,使我深受感动。7月2日,总经理刚从外地回来,就直接找我,第一件事就是通知财务部,把我的机票给报了。
我是参与公司破产善后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入职的公司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资产快速膨胀的同时,公司也开始在行业外疯狂扩张,终于犯下企业发展之大忌,结果因人才储备不足,扩张失败而拖垮了原公司业务。在正式倒闭前半年,我就已经有非常准确的预感。营销部准备调走我部门的一个文员时,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同意,但没有征求小姑娘的意见,结果在准备调动时,小姑娘很伤感,不愿调动而选择辞职。其他同事对我说,她不想到营销部去,只想留在你的部门。我恍然大悟,但她的辞职申请已经审批,无可挽回了,我只好向其赔礼道歉。在同她的谈话中,我就透露了公司可能难以维持的顾虑,希望她出去后,好好珍惜青春时光,多学点知识,找一份更安稳的工作,尤其女生应该安稳一点。小姑娘是洒泪告别我的。果不其然,半年后,上亿资产的公司轰然倒塌。我接到老板从国外发来的传真时,工厂机器仍在轰鸣,但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都提前得到了消息而离开公司了,老板委托了一名副总经理善后,但其害怕善后而躲在关内遥控,尚在公司的管理人员中,就数我职位最高。而且公司欠薪达96万元,档案都在我的手上。我深知我一旦放弃,将使我一生良心不安,无法面对昔日对我爱戴有加的众多工友。我选择了留下,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公司善后,把员工疏散,同时为地方减少一些不安全隐患。接到传真后,我通知了尚在公司的生产总调度,向他说明了情况,并征求其想法。讨论结果,他不敢宣布这个消息。我说,你马上通知工厂停工,把工人集中起来,我来通知。半个小时后,工人集中起来了,我向大家宣布了传真消息,表明了我的立场,并说明了我的想法和善后思路。消息一传开,工人情绪大动,大部分人都担心工资没有着落。会场很快陷入混乱状况,工人也不愿听我解释了,要求自发组织起来,与当地政府机构交涉。我明知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不理想,但当时无法节制局面,只得暂时放任。当天,工人在会场上推举了6人代表小组,下午,代表即前往政府交涉。由于工人情绪激动,加之平时与政府机构并无交往,结果可想而知。交涉无果后,工人代表们回过头来反思时,终于意识到必须有尚在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出面调解才有点希望。次日,他们主动找到我和生产总调,要求我们出面协调。我当时即满口应承,并对厂内工人现状和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对代表小组的成员作了一个分工,具体组织工人们相互做好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保护好公司资产,对重点部门加强保安措施,并言明这些都是义务工作,希望大家理解。这些意见在执行中得到了工友们的大力支持,厂内秩序很快安定平稳下来。事后,我马上联系地方党委、政府、司法、劳动等机构,争取解决问题。在政府召开第一次协调会议时,政府要求先拍卖,后补偿,由公司将员工工资表和工人联系方式存放政府,待正式拍卖后,员工再领取欠薪。而我和生产总调二人一直坚持将企业交给当地政府处置,先由政府出资解决工人工资。经过激烈争论,当天会谈无果。
第一次会议消息传到公司后,工人情绪又起波澜,我不得不将情况向当地政府汇报,再次陈述了我的意见和理由,陈述了此事拖延下去的后果,明确表示,如果这个事情再拖延下去,我只有选择离开,任由事态自由发展。当地政府经过权衡公司实有财产,权衡事态严重程度,终于答应再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次协调会议在政府召开,最终达成了政府出资80万先行补偿欠薪,不足部分待资产处理后决定的方案。我将这一结果向全体员工作了通报后,大部分表示满意,取得了绝大多数工友的支持,但仍有少数几个人在中间挑拨离间,试图破坏谈判结果,我义正词严地作了批驳,以致有人扬言要对我们几个主要谈判人员动武,但我丝毫畏惧都没有,我相信大多数的工友是是非分明的,是理解我们的辛苦劳动的。几天后,在政府安排下,劳动部门对工友发放了欠薪,公司员工终于安全疏散,当地党委、政府、劳动部门、公安司法机构都说我做了一件有益于工人和地方的大好事。发工资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少部分用别人身份证登记的员工无法从劳动部门领到工资,我又前往劳动部门与领导协调,鉴于我认识公司所有员工的事实,由我担保并确认签字后发放,取得了劳动部门的支持,为证件不符的部分员工发放了工资。至此,压在心上的一大块石头终于可搬开了。工友们直言我够义气,是一个真正为他们说话办事的好主管,对我倍加尊重,劳动部门的几个领导说我有大型企业善后的本领,我戏称,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希望各位高抬贵手,不要传言了。我还要到外公司去工作,我是去为人家发展公司贡献力量,不是去善后。这次事件,我还后怕。人生仅此一次就足够了,我再也没兴趣做第二次了。
善后工作结束后不久,我回到了内地,开始了新的征程。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忘怀这段令人难忘的日子,工友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唯一后悔的是没有把工友们的资料保存下来,没法再同他们联系了,这或许会成为我生平一大遗憾。但我问心无愧,我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想说的话是,工作职位可能因种种原因而不同,经历也会不同,但在求职的路上,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人格都部分贵贱,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利。尤其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如何与员工打成一片,团结员工一起向着一个目标奋斗,值得细细揣摩和思考。那种自以为是的高级管理人员,我一向看不惯,也不愿看;那种一旦官高一级,就对下属颐指气使的人,终究不会取得业绩和成就,脱离了员工,就脱离了生存的土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将铭刻于心。
附:山英回答疑问:1,“我告别内地国企副总经理职位”
深圳不是内地?而且在一个国企副总的职位还不够?要去做个小工?2,身为人事经理,但据博主(山鹰)所言,“结果因人才储备不足,扩张失败而拖垮了原公司业务。”博主作为人事经理,人才储备不足,是否有一定的责任?或者说能力有欠缺?人才储备应该是你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光靠人情是不行的,关键是制度。当然,二者都是必须的。我认为制度和流程是比人情更重要的东西,毕竟是做企业,不仅仅是做生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