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绩失常原因粗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8: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开考第一场,心理恐慌。考前关于决定命运的宣传造势,有关考场规则的反复提示,提前入场的紧张气氛,令许多学生拿到试卷后的一段时间内,脑中空白,恐怕连姓甚名谁都记不起来,更不用说做题了。
二.考前准备“过足”或“不足”.
准备过足,会思维定势,不知变通,简单问题复杂化,努力探讨题目的言外之意,小题大做,适得其反。准备不足,知识松散,思维短路,突出表现在复杂问题简单化,审题走熟路,抓不住关键语。过足或不足,均是因为考前的过度强化训练造成的,只重视了死练而忽视了活讲与导思。
三.高考试题本身存在着瑕疵。或偏、怪、深、难,或重、散、晦、圆。略说后者:重——题型、考点反复出现;最不可原谅的是猛“拐”,不知撞断了多少学生的细腿,闪扭了多少学生的小腰。散——内容散乱,东一耙子,西一扫帚,你想连贯思考,对不起,小脑筋猛换,要不,憋死你。晦——题目本身问题不明,你想答题,猜猜,要不,等标准答案出来。圆----此类题怎答都行,分在老师手中,实在答不出,胡说强起没说,千万别空着就行。
四.审题答题中不能很好的排除题目及要求中的干扰因素
命题者为了所谓的人性化、人文性、公平性,在试题中加入的一些不必要的提示和要求等,本于答题无关,但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答题。比如“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谁见了都要三思一番。其实,出现了谁又认得?又如“你是最棒的”,看似鼓气,实是瞎忽悠,并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等等,还是没有的好。
五.二十多年前,笔者也曾参加过高考阅卷,老教授、老教师勤恳敬业、挥汗如雨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但据近几年来的调查显示,高考阅卷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阅卷“多、快、粗、死”。
现在全国各地的高考阅卷大多采用的是承包聘任制,有很大的商业色彩,利益驱使下,教师的日阅卷量过大,速度快,读卷粗,标准死。
记忆中的当年,教师的日阅卷量为签名阅题十四本。笔者二十多岁,尚觉时紧任重。而现在的签名雨卷量是八百至一千份,有的教师能达到一千二百份,质量可想而知。
“速度快”,单以作文来说,八百至一千二百份,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又会怎样?走马观花?恐怕只有走马打分的几秒了。更何况分差核对制,迫使老师们只能在“分档”上就低不就高了。
有上面两条,“读卷粗”就无须多说了。而诸多因素又迫使阅卷老师只能死扣参考答案,“独特见解”或“自圆其说”?对不起,不能得分,也不敢让得分。各阅卷小组的分数失衡也不足为怪了。比如去年某省的哲理思辩做文题就因为参考答案太死,使许多考生分数“失常”。
六.高考押题值得肯定
记得去年的媒体曾猛批西南某省某校的历史老师押题太准,有失考试的公平,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诱发学生的考试投机心理等等。这实在比酸葡萄还酸。有能力,你也押对押准!这是学识积累、思想智慧与分析研究判断能力的考量,虽有游戏性,但绝没有违犯高考规则。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有助于考场心理的稳定,有助于思维的开放与收拢,何乐而不为?其实,又有多少人下了死力事此役,只是少功或无功,甚至产生了副作用而已。
七.考前长时间的套题训练,机械重复,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透支了学生本已疲惫的身心,实在得不偿失。故出建议:切一切,串一串,讲一讲,练一练。
基于此,倡导以下理念:以概念为中心,构筑知识系统,进行板块切割,做阶梯式推进。以学点为基础,以考点为线索,以思维为保证,基础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考点化,考点内容题型化。这,不只为语文教学而说,可适应所有学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