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是乾隆年间谁编纂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8-4-8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  蘅塘退士(171l一1778),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遂“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唐诗三百首》。初时只是想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故得以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唐诗三百首》,诗实选309首,显然是让篇数和《诗经》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大体相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只选了两首。道光十一年四滕吟社重印时将五首选全,故今本为312首。  衡塘退士在书前写了一篇仅132字的序,他的选择标准也只是“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家塾课本”竟有极强的生命力。历代的诗歌选本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除《诗经》、《文选》之外,五七言诗选没有任何一本可以和《唐诗三百首》相比;而且它较之《诗经》、《文选》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千家诗》虽流传亦广,但确有孙洙所说的缺点,够不上档次。“五四”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代学者用“新观点”编的唐诗选本多不胜数,有若干种还冠以“新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目,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和孙选相抗。孙选三百首无数次重印,总是出来就一抢而空,今人选本却默默无闻,甚至不久就湮没了。  《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究竟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洙让所选的作品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全书凡选录77位诗人的作品,但我们读起来除极少数以外,好像是在读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作,只觉其温厚和平,和谐顺畅,不会因风格内容变化太大而感到不谐调。因为他所选的都是风格典雅浑厚而语言典范流畅的诗篇,节奏和美,音韵铿锵,而于冷峭幽涩险怪纤巧绮靡之作则加以排斥。一般不涉复杂的历史事件,即使涉及,由于表达的顺畅也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这种典型(少数作品如韩愈《石鼓歌》、李商隐《韩碑》例外),作品绝大多数非常优美。  孙洙的选录标准,自有其时代渊源。孙氏生当乾隆盛世,其时在江南,沈德潜的诗教影响很大,孙洙的选诗标准,基本上脱不出沈氏的藩篱。沈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追求“体格声调”。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揭示他的选诗标准时说:“既审其宗旨,复观其题材,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原意所存也。”这正是孙氏三百首选录的依归,所选录的作品也明显受沈氏《唐诗别裁》的影响。全书312首诗,有239首与《唐诗别裁》所选相同,只有73首是别裁所没有选的。所选大多仍符合沈德潜的诗选标准。沈德潜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风尚,因之受沈氏影响选就的《唐诗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却又简单的作法,就是突出重点。有唐三百年,突出盛唐一段,选录达150首之多,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盛唐又突出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凡选录98首,也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其次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选录也不少。盛唐以后也各有重点。由盛唐进入大历的诗人突出韦应物和刘长卿。白居易的诗入选不算太多,只有六首,但因选入了《长恨歌》、《琵琶行》两篇无与伦比的长诗,就使白居易在书中具有特殊的分量。中晚唐近体诗则突出李商隐和杜牧。如此重点突出,使全书的作品成为最优的选择。不过,尽管《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确是优秀之作,也有少数作品选录不当。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元结《石鱼湖上醉歌》,都不够水平。  应该看到,《唐诗三百首》的选择,受选家诗论的局限,从整体说也是有缺点的。孙洙强调风格的协调,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的多样性。如李贺的作品一首也不选,大概是认为他过于诡谲;储光羲的作品也不选,可能是嫌其轻淡。初唐仅选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各一首,沈还选了一首七律,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不入选,显然是认为他们风格轻绮。《唐诗三百首》皈依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而回避矛盾斗争,对于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都尽力排斥。李白的作品总的说来选录恰当,但《古风五十九首》一篇不录。杜甫诗选录如此之多,而“三吏”“三别”《赴奉先咏怀》《北征》这些名作一篇未选。整个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作品一篇不取。中唐李绅的《悯农诗》,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皮日休的《正乐府》,这些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切的作品都一概摈斥。因之《唐诗三百首》作为怡情悦性的读物是很好的,而于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认识生活则有严重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4-8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三百首》(清 )蘅塘退士(孙洙)编,六卷(一作八卷)。清咸丰年间(1852)小石山房刻本。参考资料:唐诗鉴赏辞典P1453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4-8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4-8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