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虎口?糊口?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河南、黑龙江两省相继出台规定、方案,将取消农村户口,统一为城镇户口。
  户籍造册,古已有之。而在新中国,户籍身份如此束缚人们的迁徙自由,却历来少有。从成立时起,
我们就有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区分,因为工人和农民可以联盟,但不是一个阶级的。如此一来,很多政策、规定、制度都对城市人和农村人有了区别,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计划经济下的城乡剪刀差。这也是很多人以为成为城市人就跟鱼跃龙门似的,这也造成高考成为很多农村子弟“飞黄腾达”的一条捷径,虽然高考制度下,城乡也有很大的不公。
  这一切都是户口制度在作祟。说户口像虎口,不夸张,它不知吞噬了多少东西和梦想。
  可有一个怪现象,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户口政策开始松动的情况下,出现了城市人想要农村户口的现象。即便“吃国粮”的办不回农村人,但几乎都意识到农村户口有之前没有的制度或变化中的福利了。
  这是为何呢?
  一则,城市户口不像之前那么吃香了,城市里不再是干部、工人吃香了,只有领导和公务员是香饽饽了。领导毕竟是少数,公务员的入门门槛不遑多让于高考。
  二则,农村户口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拆迁让城区边上的农民大受其益,农村出来的既可以留着家里的土地承包出去直接受益,又可以一样到城市打工挣钱。其中,最关键的是集体土地中的一份,他拥有着心里踏实,虽说受益有限。
  所以,跟政策背离的现象就会涌现。毕竟人们都有自己切实的利益体验,他们可以寻找到一个次优的现实选择。
  就像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各地出现允许单独二胎等政策,但却没有出现二胎潮。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年轻人、每对夫妻、每户家庭都要基于他们自身现实的考量来做他们的选择。国家的政策本身就不具有一般共同准则的代表性,又不是集合多数人意见的博弈、竞争,人们何必去遵守呢。
  近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先不说前两个宏观的、不容分说的底线,就农民利益这块儿足可以证明:农民的利益(或折现利益)愈发显现,虽说不受损如何界定是个大大的问题。
  农民的利益(或折现利益)就是农村户口的价值所在。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农村集体用地的表决权;二、家庭承包土地的承继权;三、自有宅基地的拥有权。如此看来,农村户口价值的最大体现就是土地。
  建设新中国以来,农民的土地如何得到的呢?除了宅基地(或曰庄基地)的天然继承外,能生产、产出的土地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历次土地改革运动得来的。中间又被人民公社化了一段时期,后来就成为承包经营了。几乎可以说,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他们拥有的只是经营、生产的权利。
  但城市人又拥有什么呢?房屋?70年产权,50年的建筑标准,30年就可能报废,也不过是几十年的“所有权”罢了。
  户口(户籍)本来只是个身份证明,无涉身份的主人拥有什么的权力和权利。但它就是被身份——这个强大的外在工具给异化了,那施予异化的不是内在的动因,恰恰是外来的压力。
  人活在世,糊口而已。身份、名誉、财富等皆是后天习得,有时难免为其所累,只要是个人自主选择,就不可厚非、迁怒别人。然而,如果有外在的组织、权力利用、挟持了身份、名誉、财富等,那么人就不会太自由自在了。
  莫让户口附着太多无关人性的东西,还人民更多的自由。如果连基本糊口等权利都保障不了,那到底是不是入了虎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