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你在场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9: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常情况,,读同时代诗人的诗,应该感到格外亲切、更能引起共鸣才是。可恰恰相反,倒是读古人诗歌,我更能感同身受,更容易进入作品的情境,与诗人同喜同悲。读当下的诗人之诗,反倒觉得大多无病呻吟,装腔作态,索然无味。或为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事情感慨,或为自己根本不认识、不熟悉的逝者写悼诗,或与从未见过的诗人唱和……读来甚觉荒唐!更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是海量的节日诗、季节诗、新闻诗、会议诗、科研成果诗……不但产生不了丝毫的审美愉悦,反而如面对一大堆化了妆的僵尸,或穿着时装的塑料模特,既污染眼睛,更污染心灵。
总的看,那些死诗、假诗、非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不在场!即使在场,也只是以一个看客或旁观者的身份,在那里装模作样地指指点点,作一些不疼不痒或隔靴搔痒式的伪抒情!“在场”,是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新诗旧体,概莫能外!所谓“在场”,简而言之,就是用第一人称写作;只有“在场”,才能减少诗的膈膜感、距离感,使读者直接进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与诗人作零距离接触、交流,一如演奏家,直接把琴弓,拉在了读者的心弦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诗经》以降,历代诗选中的顶尖之作,十之六、七,甚至十之七、八,诗人都是“在场”的!不仅在场,而且不是独角,就是主角!且以大家熟知的《唐诗三百首》为例。《月下独酌》,李白是在场的,是独角,也是主角(配角是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是在场的,且是主角;《将进酒》,李白是在场的,同样是主角……不独李白是自己大多数诗的主角,其他诗人同样如此!那些感人至深千古不朽的名篇,绝大多数都是诗人以主角的身份写出来的,岑参的《白雪歌》等三首七言古诗如此,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如此,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如此,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如此,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如此……很难想象,假如让这些古人换一种写法,也以看客、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会把这些伟大的诗写成什么样子!它们还会如此光彩照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吗?
当然不能说,诗人不“在场”,就一定写不出好诗;可以说的是,诗人若“在场”,肯定更容易写出好诗!耄耋之年的贺知章回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老态龙钟的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诸如此类,非“在场”不能为也。
有人可能会说,诗人正好在场而又有值得一写的诗,这种情况不会很多啊!但是,一个诗人,一生能写出的足堪流传的诗,更不会多到哪里去啊!你若总是写那些自己不在场的诗,而忽略在场时可能存在的诗,你的诗产量越大,你可能离成功越远,就像乾隆,然否?
2019、8、14于吉林市客居
* 此小文乃应莫云先生之约,为旧体诗词刊物《楚韵》写的卷首语。载2019年3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