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   ——周红艺系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09: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周红艺系列作者:李木心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
文/李木心


周红艺的画,比周作人的苦茶甘美。
时间过得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与红艺君已相识数载,几年前在古都长安有过一面之缘。称其画家,太土,称其教授,太严肃。想来,红艺君三字,雅致。他担得起“君”字。
网络如此发达,红艺君的书画倒是频频可赏,小品书画最为精绝、耐看,也最矜贵。偶得之更是细细看,慢慢品,小心翼翼藏之樟木箱,箱底便有了半帘风絮,一庭江南烟雨。
消息浅浅、言事也简淡,情谊却沉实。《竹杖芒鞋》拆封那一刻,烟蓑雨笠似江南。画面上只有一桥、一树、一人。淡彩在桥头轻轻点染桃花一树,戴笠的路人一裘白色长衫,策杖独立桥上,观花听泉。上题古人诗两首,一首袁枚一首杜甫。花的暗香纸上的墨痕都那么清远可喜,澹泊可亲。
画面简单,情味却很重。桥上旅人只是悠悠历史中的过客,对花开花落、时光飞逝的感叹,对世道苍茫、俗请冷暖的体味,都在这微微发黄的画纸上晕开。
浮华的当世,红艺君写这样的画,非得养着一腔夕阳古道襟怀不可。
画中人的竹杖,更是给画面平添一片老境。
中国人对竹杖似乎有某种心灵上寄托。贯休诗云:“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苏轼词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陶渊明《归去来辞》亦云:“策扶老(竹杖)以流憩”。他们手扶竹杖,或是彳亍于道,或是伫立看山、赏花、听泉,一根竹杖愈见其老,其实也未必是年老得必须有手杖才能前行,而是那竹杖令山老令水老,它沾染了路上的尘土与花草上的露珠,给行路人的心里送去一缕清芬。
透过一根竹杖,红艺君似乎能感应古人情怀,继承古人品味,执着地做着不合时宜的工作,提笔即古。
在电脑打字的时代,他依旧喜欢在朱丝栏间留下粗细有致的墨影,连骨带肉,流畅自如,清华朗润也遮不住那份含蓄的豪气,书生逸趣弥漫尺幅,书卷气浓得化不开。小小一张便笺,可玩可赏,映射出他的满心古风,牵动褪色的旧日情怀,散发出清清幽幽的老樟木箱子味道,还有若隐若现的古庙禅房的轻烟味。
“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闯荡江湖,忙忙碌碌,回家后,洁白的墙壁上挂着红艺君的字画,再品一壶知堂老人的苦茶,静静消磨淡雅的岁月,夫复何求?
红艺君谦厚低调、斯文有礼,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练达,透射出他心中类似老民国读书人的温润,就差一裘长衫,和一副圆圆的黑框小眼镜了。
其实,红艺君就是微渺素朴的邻家凡人,他也会在古槐树下与人闲话油盐家常。
2014年6月7日于珠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