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思维”成为教育主流方法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关于“新校长”的个性化标签,我想增加的维度是“教育设计师”。在我看来,校长与“新校长”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拥有成熟的“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设计师一样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一名传统的校长和一名成熟的设计师,就角色使命而言基本属于“同道中人”:前者是致力于让学校发生积极的变化,后者是致力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更好。
然而他们的思维与行动却又截然不同:
传统校长作为组织领导者,习惯于以“上层建筑”为思考维度,以组织结构稳定为工作重心;设计师作为新事物的创造者,则更多关注事物的底层,以所服务人群的行为变迁为中心。
传统校长通过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习惯于固化流程,以目标管理抵达办学结果;设计师则依靠一套创新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重视充分调动每一个团队伙伴的优势与激情,让创意和创新自然发生。
传统校长因为岗位职责所限,常常只重视眼前的厉害关系;设计师因为超越自己和同行的需要,总是更关注作品如何在专业领域赢得长久的口碑……
一名校长的传统思维,总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学校教育是客观的、理性的、可量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规范、计划、体系和确定性。而一名拥有“设计思维”的校长,却一定离不开这样的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人为建构的,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目标是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建构思维、习得技能,寻找“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习需要不停地体验、经历、突破与创新。
所以面向未来,学校校长仅有“管理者思维”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
在我看来,设计思维的源头是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并以此展开对潜在需求的持续洞察;产出的是“有形或无形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事物的优化与创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今教育界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急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亟待建立的思维框架。
所以我相信,设计思维必将成为这个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流方法论。因为今天多数校长最大的
困扰,正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方向很清晰,行动很有力,设计大不足”。
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个更美好的知识情境,帮助学生去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在感知体验中释放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从隔离式学习转向参与式学习?从以内容学习为主,转向基于挑战的任务式学习?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从更多地向过去学习转而更多地向未来学习?从目标导向的被动学习转为兴趣导向的自主学习?从知识积累的向外学习转为潜力生长的向内学习?
方法只有一个——从明天起,做一个懂“设计”的教育人。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一键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