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哪怕穷的没有裤子穿,旧书不能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旧书网站里,除孔夫子网外,我看好的就是中国旧书网。中国旧书网的域名jiushu.cn,倒过来刚好是“中国”“旧书”,这算是一种难得的网络资源了。当然,我更看中这个网站的内容建设,不但有常规的旧书交易,特别重视网站的资讯建设,走进中国旧书网,就像走进了一个资源库,你可以坐定细细读来,不管是书籍爱好者,还是有相当道行的读书家,肯定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起网站的创始人张哲,有一段坎坷经历。他出生于湖北山区南漳县里的一个乡镇,如今30多岁,大学毕业就开始,打过工,办过服装厂,摆过地摊,可对书的那份痴迷,并不曾改变。在上海打工,经常逛旧书摊,偶尔沙里淘金,欣喜异常。从那时起,就盘算开一家旧书店,帮助那些和自己一样爱看书的人找到如意的书。1996年回到襄樊,在亲友的冷眼中,开了一家旧书店,曾一度资金特别紧张,一姓贾的离休干部无偿拿出1000元帮他购书。还有朋友将家中的藏书赠送给他,这些给了张哲很大的精神慰籍。像所有以旧书为业的人一样,他经常跑废品收购站,为刚刚送到废品站的一袋书与人争抢;曾经骑着三轮车,到百里开外的山区收过200多公斤的旧书。现在,张哲不仅在襄樊拥有一大帮爱书的朋友,而且阿哲书屋也摇身一变,成了襄阳旧书城,并不夸张地说,他的旧书规模,无论数量,还是场地,或者经营,均据襄樊之首。
2004年,张哲已是网络售书的受益者,网络销售的潜力,加上许多朋友的帮助,他突发奇想,要办一个旧书网站。此时的张哲,对网络都还不熟悉,让朋友们吓一大跳。好在他的朋友广,申请域名的申请域名,技术开发的技术开发,内容建设的内容建设,推广的推广,而且硬是将网站取名为“中国旧书网”,用他的话说,一定要为中国的旧书人尽自己的能力,为中国旧书事业多做点事情。这事情不做不紧,开张一来,一直从自己的实体书店和网络销售中拿出资金,贴补网站经营的各项费用支出。毕竟没有许多资金贴补,所以两三年来,并没有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网络管理、经营过程中,他甚至不止一次产生把网站转让给别人的想法,真有来谈转让事宜时,他又对人家开出的一二十万元转让费犹豫了:自己开创的网站,就这么没有了?办!就这凭着这股子劲,他硬是办下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队伍日益扩大,有了网络营销中心、内容建设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团队。团队成员都知道张哲的故事,在许多方面,特别是物质上,没有为难这个“老总”。自从团队初步组建以来,即2007年初,网站建设开始了大幅度改革,短短几个月时间,书店由最初的百十家猛增数百字,上书品种从最初的七八万种猛增30余万种,据技术人员介绍,每天流量是过去的三四十倍。因为流量的剧增,2007年8月,不得不对网站改版,并不断更新技术,以解决日益增加的流量压力。
就在11月份,闻讯2007年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江西进贤县召开,张哲马不停蹄地赶到。作为唯一的网络参加者,他成了会议的一大亮点,原本没有安排他发言的,但因为这种“亮点”,他不得不匆忙走上发言席,他说:“我不是合格的读书人,但我愿意做个忠诚的爱书人,中国旧书网愿意为所有爱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愿意与所有的民间报刊开展广泛的合作!”掌声送给了他,在这次会议上,他结论了一批真正的爱书人、读书家:钟叔河、陈子善、陈学勇、龚明德、薛冰、徐雁、彭国梁、王稼句、董宁文、黄成勇、张阿泉、陈克希……,对此,他惊喜万分,逢人便讲这次年会的“学习心得”,在会中得到的鼓舞,觉得在这些读书名家的帮助下,对办好中国旧书网更有信心了!于是找《清泉部落》张阿泉联系,找《崇文》的黄成勇联系,并继续更多民报民刊的朋友联系,探索网站与民报民刊的互动之路,组建“民间书声”频道。
他说,2008年的民间报刊年会,中国旧书网一定要参加!
在而立与不惑之间徘徊的张哲,对旧书充满了感情,这种感情在最初淘旧书中流露出来,在开旧书店过程中坚定下来,在中国旧书网艰难的经营中发展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生,算是交给旧书了,哪怕穷得没有裤子穿,旧书照样要弄,中国旧书网照样要办。这,就是难得的旧书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