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记者追问女大学生之死是“没事找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生深夜坠亡原文地址:记者追问女大学生之死是“没事找事”?作者:曾颖 10月27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刘晓傲连同另外5名同学被学校6名老师叫出去“吃饭”,而后从四楼洗手间坠亡。记者找到了涉事学校党委书记,当他听说记者要采访后,斥责记者:“报道这个干什么?别没事找事!”记者调查发现,该校在一年内死亡的其实不止刘晓傲一人。
这条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种声音纷纷跳将出来,粗略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派说法。第一派是死者父母的意见,刘晓傲的父亲告诉记者:“我的孩子到学校是来上大学的,深更半夜,谁让你们老师带着孩子出去‘吃饭’的?最关键的是,在吃饭的过程中,那些老师有没有让她喝酒?如果有,一个女孩,涉世不深,他们让她喝那么多酒有什么企图?如果没有喝酒,那么一个清醒的人怎么就坠楼了?是不是吃饭的过程中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孩子是逃走掉下去摔死的,还是有人故意把她推下去的?”
第二派的意见,是第一个观点基础上的升级版本。该派观点认为,此事里面必有可怕的不可告人的背景和真相——“漂亮女大学生”,“深夜”,“吃饭”,“酒店”,“6男6女”,这一系列主题词,在当下的语境之下,会组合成怎样一个香艳刺激和令人义愤填膺的结果?
第三派的观点认为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说得那么不堪是不妥的,可能此事只是一次令人遗憾的意外,人多的地方,有些事故的发生是难免的,不要带着感情凭意气下结论,快意恩仇容易,而平静面对真相更难。这派观点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所谓警方结论:“出事那天是求实学院校庆,校庆结束后,几名师生相约到校外酒店聚餐庆祝,由于酒店的安全隐患(窗台只有约50厘米高)导致学生坠楼身亡。公安机关有相关结论。”从语气和立场来看,此派观点更像是学校的官方意见。
还有一派观点,则认为记者因采访受阻而带了感情色彩写此篇稿件,使新闻的指向性太过于明确,有违新闻客观中立的原则。
以上几派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使本条新闻无悬念地成为各大论坛的最炫热点。应该说,在权威部门最终的调查结果没有出来的情况下,每种说法都有成立的可能性。但这极可能陷入到“中国式真相”的陷阱中,即无论什么权威部门出场,最终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答案,大家各怀心思地在每一次答案出笼时,又陷入到新一轮争执之中。这是比“罗生门”还可怕的,“罗生门”是因为主人公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利益格局,而有选择地说出部分真相。而“中国式真相”的真相可能是,只要不符合我的看法,一切真相都不是真相。而悲催的是,这样的逻辑,往往能得到大量事实的印证。比如,你说不要妖魔化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但新闻上时不时能看到令人发指的坏老师糟蹋学生;你说女孩子不会喝醉酒出意外,但稍不留意就能看到在大街上失态狂吐的美丽女子;你说权威部门调查出的结果就是真相,但我们常常遇到的是公布的结论视我们的智商为零……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让新闻媒体等中立机构介入调查,使事件真相大白,即便不能,至少尽可能地接近真相或多一种监督视点也是不错的。记者追问真相,肯定不是“没事找事”,反倒是一遇到事情就采取捂盖子封口的办法应对,是一种心虚的表现,这无异于猪八戒想以砸光天下的镜子,来保证自己的丑陋不被别人知道一样,是徒劳而无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