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到底喜欢怎样的作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者网文摘编


按:从网上搜索到一些读者关于阅读的片言只语,这些东鳞西爪的话语,虽是自说自话,更不能像评论家一样有着严谨的论证和学理,却也给一个写作者带来了更直接、更感性的启迪和思考,从中甚至能发现民间阅读的部分真相。
现摘要编选部分,有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仅供参考。
小说的时空构成就像一把优雅的叠扇
摘自李文锋的新浪博文《跨越时空的叙述》(白京/文,2010-01-09)
小说的时空构成就像一把优雅的叠扇,一会在作家手上张开,一会在作家手上叠拢,收放自由,优雅迷人。
小说的艺术,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叙述的艺术。自从有小说的文体起,作者都在有意与无意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只要是客体与主体相吻合,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气息相通,和谐相融、风格独特的文本皆可称之为妙文。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有自己的叙述方式,《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和《洛丽塔》有自己的叙述结构。鲁讯、巴金有自己的叙述方法,沈从文、贾平凹有自己的叙述节奏。余华、谭谈、古华有自己的叙述节制,葛水平、胡学文、陈启文有自己的叙述基调……
不管这样那样的叙述技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是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这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小说叙述中的时空关系。以上所提之作品之作家叙述空间或大或小,叙述时间或长或短,但其结果都是恢弘博大、走马天空不觉其大也不觉其空,弹丸之地、微妙精细、丝丝如扣也不觉其小与拘泥。这就是作家在自己选定的题材里,正确处理好了现实生活的时空与作品中的时空关系,完成了自己艺术理想时空交错中的艺术品。
作家的非理智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让小说中的时空任意交错,任意剪裁,任意嫁接变成了可能与现实。
第一次参加文学作品研讨会的几点感想(之四)
摘自潞州山人的新浪博文(2009-08-04)
当下小说我始终还是认为高度不足。
现在,文艺创作政策环境的宽松度、自由度还不够,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发展和繁荣的空间也不够。这个高度表现在作品的质量比较整齐,创作实力和创作水准整体提升。
当然,像铁凝的《笨花》、王蒙的《青狐》、贾平凹的《秦腔》和《高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陈启文的《河床》、范稳的《水乳大地》、杨志军的《藏獒》、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阿来的《空山》、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都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这些作品的出现,把近年的长篇小说整体地推向了一个高度。
遗憾的是,在这条整齐的文学风景带上,缺乏众望所归的巅峰之作。虽不乏精品,却无经典。虽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和高度,却没有一座高山仰止的高峰。写现实的,我们没有看到《平凡的世界》那样的震撼;写历史的,我们没有看到《白鹿原》那样的厚重;写民族的,我们没有看到《尘埃落定》那样的深沉。
在广度上也缺少厚度。这个广度是作家们视野的广度,缺少题材的广度,探索的广度。无论叙述方式还是语言语境、故事情节,老掉牙的老套和雷同,不少作品看起来像同一个人写的。看起来洋洋洒洒几十万上百万,实际上外强中干,弱不禁风。有的简直是文字垃圾,根本没办法读下去。有的小说通篇都是喋喋不休的自我欣赏、陶醉和喃喃自语。不少作品虎头蛇尾,往往是前半部厚重扎实,后半部空洞轻浮。如此,作品就没了文学的厚度和深度。这也是我多年不看小说的原因所在。
……
寒假看的几本小说
摘自曹秀娟的新浪博文(2010-03-07)
陈启文的《河床》 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一条大河即长江与几代人的故事,叙事手法很灵活,时而以孩子的角度使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时而以成年的口吻叙述,使得对这些人和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中,先辈开垦谷花洲的艰辛苦涩,为果腹所锻炼出来的勤劳智慧,以及大河的丰裕、洪荒的无情,大河与人们之间那种潜移默化的联系,世代血缘的传承,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而来,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神秘略带野性却又清新的比较原始的村居生活状态,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追问。值得一读再读。
海岩的《平淡生活》 这部小说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其结构安排,作者一开始即交代了自己的身份,一个码字的作家,为了寻找灵感,在“平淡生活”(一个酒吧)约见一个打工妹,两小时五十块钱,让打工妹讲述她的故事。作者逐渐被打工妹的故事吸引,于是介入打工妹的真实生活,于是一一与故事中的人见面,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打工妹这个漂亮却又不幸的女孩的大半生,这样既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又使人物的形象丰满,而且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让人根据作者提供的若有若无的线索不断追踪下去,猜测着这个姑娘的最终命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读的过程中,你会感叹姑娘的这种波澜起伏的生活怎么能和题目《平淡生活》联系在一起呢?但是到最后你会被主人公一生的遭遇搞的很疲惫,和主人公一起去渴望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你会恍然大悟,也许这才是作者的本意吧。读的时候很想一口气看到结局,但是读后你会发现,读一遍即可。
黄佩华的《公务员》 主要是描述公务员生活的腐败,但是由于主人公是劳动人民出身,那么他在适应官场生活的过程中就多了一些曲折与痛苦的人性折磨。但是读了一多半,就不想再读下去了。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 描述了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饥饿。其中不乏对人性与伦理的描写。
最有阅读价值的作家
摘自糖果与秋千(顽主)的搜狐博文《最有价值的……》(2007-09-13)
霍金——残疾科学家,他的〈时间简史〉,能把深奥的知识写得通俗易懂
川端康成——《雪国》《伊豆的舞》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特征——物哀
沈从文——这个乡村人,以《边城》《湘行散记》而闻名
鲁迅——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鲁的价值都将存在
帕慕克——诺奖得主,并非浪得虚名
卡夫卡——这个胆小的,并不适合阅读的人,却是最深刻的
杜拉斯——酗酒的女人,找了小情人的女人,她发明了自己的语言
乔伊斯——爱尔兰的天才,直到今天,还很少有人能看懂
司马迁——把他列在这里有些不伦不类,《史记》是历史,也是精彩小说
张爱玲——我个人不大喜欢的一个女作家,写出了人生的悲哀
当下的小说家:格非,余华,阿城,陈启文,钟求是,葛水平,迟子建,张翎,萨娜,陈应松
晒晒从当当网购的书
摘自叶子的新浪博文(2009-08-10)
学会了网上购书,一下子花去了我三百大元。
1、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黑匣子》、《我的米海尔》。《黑匣子的语言》很漂亮,冷峻、幽默、隐忍、富有诗意,充满男性作家魅力。
2、《十作家批判书》,此书不乏噱头,但批评笔锋甚锐。质问为什么年轻一代写些男欢女爱,便被斥为下半身写作,而某些老先生更具有挑逗性的详尽性描写,却被称为锦上添花……大凡搭上影视这班车的作家,后来在纯文学创作上基本废了,基本都走向江郎才尽的末路……某作家虚伪而注水地活着……某作家是喜剧时代的大师赝品……某作家小说里充满饥饿性腹泻、错乱的狂欢、弱智的走火……平心而论,这里提到的作家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些批评确实戳到了他们的痛处。
3、《残雪自选集》
4、《王朔文集》。我以前对王朔的小说怀着类似对流行事物的警惕和排斥,现在一看就喜欢上了。《顽主》主人公玩世不恭,他父亲痛诉家史:“你忘了我以前是怎么给你把尿的……”主人公回说:“先搞清楚这里谁叫谁爸爸。要是你喊我爸爸,我也给你把尿……”
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喜欢《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是学术作品。
6、陈启文《南方冰雪报告》。这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自从作家深入苦难现场之后,面对一些在茶馆里翘着二郎腿发牢骚指责电网是豆腐渣、铁塔是豆腐渣、中国缺少应急机制的人,作家认为他们的嘴巴像是忘记关上的水龙头。
7、张恨水《金粉世家》
8、林语堂文集
9、卡夫卡《城堡》、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这些作品以前都是在图书馆借阅的,现在买回家收藏。
10、史铁生《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没有想象中的好,但远远超出于我。只要超出于我的,就是好。
11、陶行知教育文集、魏书生教育文论、李镇西茶馆,念了个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不读点有关教育的书过意不去。
2014年7月5日,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