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高考试卷,我能打多少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3分)
译文:
(2)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4分)
译文: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4分)
答:
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2)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6) ,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7)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天 子 坟
陈启文
一路逆水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倒流五千年。从攸县、茶陵,一直到炎陵,让数千年的岁月哗哗地呈现。我正走向洣水的源头。我早已知道,在那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这坟里长眠着太阳之神——炎帝神农氏。
当年,他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洞庭,走进了一片神赐的土地。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上苍啊,给我种子!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上苍啊,给我灌溉!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上苍啊,赐我阳光!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作为南方的天帝,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王宫里养尊处优的威严王者,而是一位牛头人身的农耕之神,当他耕耘时,他就变成了一条牛,从嘴里喷吐出大口大口的热气,从每一个毛孔里奔涌出淋漓的汗水,他以耕耘统驭百姓,又以耕耘拓荒于旷野。你看见他深深埋向土地的头颅、绷紧了的脊梁,一个民族人文始祖的形象赫然在你眼前了。
人类似乎还要让他来承载更多的东西。他用一条牛鞭来鞭打山中的各种草药,那些草药的药性便一下显露了出来。他是神,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他不幸尝到了有毒的草药,一看就知道中毒在哪一部分,并能及时找到解药;另一方面,他又是人,他备尝人间艰辛,遍尝百草,曾经一天就中毒七十次,最后,他尝到一种可怕的断肠草,肠子断了,无药可救,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中毒。他的死,也是人类赋予一个人文始祖的死亡方式,为了疗救民间疾苦,这个人死了,他为天下而断肠。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伟大的象征,一个民族至此以神话的方式完成了对一个杰出农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他们对自己心中领袖的一次完美塑造。
这些都不是文字写下的历史,但比文字更深地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
我逆着湘江的一条支流走到了这里,这块最终埋葬炎帝神农氏的土地,也是他当年年复一年地耕种过的土地。眼前,一座不朽的坟,很大,与山林浑然合为一体。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大地深处,像山一样沉重。
听起来十分神奇,追究起来,却是那么质朴,厚重的质朴,数千年来,一代一代的农人,都在为他们自己的神、为这座大墓培土,它,于是,越长越高。而他们也通过对炎帝神农氏的怀念,演绎出了许多只属于农人的节日和风俗。很幸运,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祭祀,一个不被日历记载的节日。很多的农人,从各个山寨里赶来,而他们用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是刚打下来的新鲜稻谷,还沾着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还有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栗子、梨子、橘子、柚子……在这扑鼻的鲜活的味道里,你恍若觉得,那个只存在于亘古神话中的农人,仍然活着,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
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分)
答:
12.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6分)
答:
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分)
答:
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陈平原
幸灾乐祸也好,呼天抢地也好,无动于衷也好,人们都不能不正视这一命题:学术正在贬值。
就看你怎么理解这“贬值”两个字。如果这指的是应用学科被推到前景,而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受重视,跟经济建设没直接联系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甚至受到冷淡,这的确很可忧虑;如果这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知识分子待遇的低下,以致学者不能安心治学,而必须盘算如何“生产自救”,这起码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如果指的是学术研究不再受到公众的关注,不再有“雄文一出举国欢腾”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那我倒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没多少油水好捞的。前些年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出书容易,惊世骇俗容易,滥得虚名也容易。一时间学术界似乎也成了“名利场”。如今则又回到了“冷板凳”。
梁启超有篇名文《过渡时代论》,其中谈到过渡时代容易出英雄。出政治上的英雄,当然也出学术上的英雄。“五四”年代能出英雄,前几年也能出英雄,如今则连“各领风骚三五天”都不容易,英雄似乎消失了。没有英雄的时代,未必学术成就不高,只不过缺乏戏剧性罢了。
激动人心的呐喊着呼啸着前进的学术变革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该是没有多少诗意而又更加艰辛的常规建设了。对于青年学者来说,适当调整一下心理状态,乃至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还是必要的。就好像新学期开始,小学生们必须把假期里跑野了的心收回来一样。
当然,也有人“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从来没“跑野”过。可这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对于那些没有一点功利心、没有一点虚荣心、没有一点狂态、没有一点醉意的“纯学者”,我历来敬而远之;有时甚至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或者缺乏才气故作镇定、或者出于矫情大骂葡萄酸也未可知。我佩服的是能“跑野”也能“操正步”;该“跑野”时“跑野”,该“操正步”时“操正步”。当年“跑野”时甩了一拨人,如今“操正步”还会甩下一拨人。读书做学问也真不容易。
一代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这么一种尴尬的局面:男主人公在热情、执著、聪慧、果敢的西化女性和娴静、高雅、温柔、含蓄的东方女性面前丧失选择的能力,只好悬崖撒手皈依我佛。这种主题模式在现代作家笔下不断重现,只不过“五四”时候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而已。尽管作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时代逼出来的;内心深处很可能都像苏曼殊那样,在两种女性、两种生活理想、两种处世态度——借用茅盾的术语:诗歌与散文——之间徘徊。
“没有英雄”、“缺乏戏剧性”、“操正步”、“常规建设”,这无疑都是散文时代的标志。也许,只好做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但愿,就在不久的将来,我能把这题目倒过来再做一遍:告别“散文”,走向“诗歌”。即使那篇好文章一时难产,也不妨为这散文时代保留一点诗意,或者创造一点诗意。以免“寂寞的事业”过分寂寞,散文的时代过分“散文”。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者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对于无法回避的学术贬值现象,众人有不同反应,有人悲有人喜,也有人无所触动。
作者认为学术性更强的基础理论研究、跟经济建设没直接联系的文史哲等古老学科不应该受到冷淡对待。
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术研究成了捞油水的手段,惊世骇俗的作品学术成就未必高,著名学者未必名副其实。
诗僧苏曼殊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对女性的选择在不同时代倾向不同, “五四时期”西化女性占上风,40年代东方女性占上风。
16.对于学术贬值,作者为什么觉得“很正常,既不可喜,亦不可悲”?(6分)
答:
1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现在,对事物做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
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3年江苏高考最后一卷考语文附加题(略)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参考答案(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