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小泉的遗产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泉首相将他“告别外交”的压轴之作放在中亚上演,无论其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在此间观察人士看来,这其中总是有一种特殊的含义,那就是意在显示日本在亚洲问题上,面临的并不全是困境。他想表达的也许是,日本只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才处于这样的状态。如果再与他将另一个“压轴之作”——参拜靖国神社——联系起来,这个推测或许更见其合理性,也许他觉得,受孤立的反而是中国吧?
著名学者何家栋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来形容日本的处境。这是十分有见地的。在制约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诸多命数中,亚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孙歌先生指出,在日本思想史的脉络里,亚洲问题呈现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脱亚论”,另一个是以冈仓田心为代表的“亚洲一体论”,前者主张摆脱亚洲的“恶友”迅速进入欧美列强行列,后者则认为亚洲为世界提供了欧洲文明无法提供的“爱”和“美”的文明,这构成了日本“亚洲论述之两难”。看看小泉今日之所为,完全可以说,制约日本的这个“两难”命数仍在。
最初是日本在亚洲的困境派生出了日本的历史问题,即日本如何对待近代以来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对亚洲国家来说,日本的侵略并不构成“问题”,它是一个事实,但是在日本国内,总是存在着为侵略行为开脱、辩护甚至美化的势力,这便形成了历史问题。日本政要一再参拜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它涉及到究竟如何对待那些已经被认定为战犯的人,和如何看待那场给亚洲带来浩劫的战争。
应当承认,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书写方式。历史不仅仅是过去事件的简单堆积,它还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基础。离开了自我辩护的历史学,不是意味着这个民族的革命转型,便是意味着这个民族的被征服。历史是一个民族借以站起来的拐杖。日本民族自然也需要这个拐杖。
饱受其侵略之苦的亚洲国家,并不关心其一般的历史叙述,这其中就包含着一定的理解成分。但是,究竟如何对待近代以来的历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历史,不属于理解之列。在这些亚洲国家看来,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在“美化史学”看来,这样做,日本是站起来了,但对于受其侵略的国家来说,这样做,是对他们的再次侵略,一种心灵和历史的侵略。对战犯的参拜就是这种意义上的侵略。而小泉竟然一再辩白说,参拜是自己的心灵问题。不错,他的心灵是得到了照顾,但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心灵呢?自然是被他踩在了脚下。
他的参拜行为受到了普遍的谴责。他也将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外交带进了死胡同。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也遇到了挫折。这一切的背后,起主要影响的,就是历史问题。如果说,成为全球政治大国是日本打算扬帆出海的船,那么,历史问题就是使这艘船无法离港的锚。它成了日本的命数。
如果说战前是亚洲两难派生了历史问题,那么现在则是历史问题派生出了日本的亚洲困境。由于历史问题的存在,那个“两难”再次浮现,它导致无论是“脱亚论”还是“亚洲一体论”都成为纸上的构想。没有历史问题的解决,日本构造的亚洲一体就不可能实现,脱亚就成了唯一之途,但是亚洲正在成为所有全球大国战略构图的重心,日本也不例外,以今之计,脱了亚,就不知其所终。在这样的困境下,日本真的面临着大江健三郎所描述的“日本人的身份已逐渐枯萎”这样的困境:“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在西方的眼里看到自己的映像”。
在小泉任内,他不仅没有为解决这个制约日本命运的历史问题做过努力,反而强化了它。这构成了小泉的遗产。对其继任者而言,这笔遗产是一笔沉重的债务。如果无法卸掉这笔债务,其继任者就无法将日本政治推向前进。但是,仔细思考“小泉债务”的形成,也将为其继任者提供未来的方向,那就是致力于解决历史问题,这样或许会使日本走出亚洲两难困境,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日本政要表达了解决靖国神社合祭问题的意愿。物极必反。正如俗话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保持足够的耐心。(2006年8月1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