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葬——史无前例的金史大发现(4)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9 1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座山并不险峻。在兴安岭地带险峻的山很少见,这和地质成长有关系。根据现代地质学研究,太行造山运动和燕山造山运动几乎都没有波及到兴安岭山脉和整个三江平原。
而我们进山后,先见到的是一座人工的冰雕牌楼。从这里出发钻山。我们穿的很多,手上带着手套,照相机不能用了,手机也没信号。出发的时候耶律说过:“多余的东西就不要带了,有专门摄影的人员。远道无轻载,一根针累死人。”这个道理我明白,所以我最先将照相机放下。
(牌楼)


关于冰葬我了解的很少,国内的考古实践中还没有听说过。玛斯兰告诉我,在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和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有这种葬俗。
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需要一张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父便安然死去。五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亲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可惜的是至今还没有人取到样本来研究冰洞里的尸体。因为这种冰洞也是隐秘的。过了几年,由于风雪的作用连儿子也找不到埋葬父亲的冰洞了。
玛斯兰还说,最近几年在英国和北欧一带开始一种现代的冰葬,就是当人死去后,工作人员先将尸体藏于-18 的冰格内,接着浸在温度为-196 的液体氮中,使尸身变干脆。接着,工作人员开机把尸体在震动仪器内慢慢摇晃,令之碎裂成为粒状,再将碎粒送往特制的真空箱内处理。
最后剩下的无臭无味的有机物质,会被放入一个载满蜀黍粉和淀粉粒的可分解棺材内,再埋于地底。死者家属可以在墓地旁加设墓碑及植树,这样一来,盒中的有机物质还可成为花树养料。费用约需400英镑,比其他葬礼便宜。
这种冰葬和我们即将要研究的冰葬无关。
而我根据早期对靺鞨人习俗的研究,提出过当时的人“轻老贵壮”,和刚走出兴安岭的鲜卑族是同一习俗。所以,不排除在生活用品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他们的老人也会自愿死去的可能性。选择冰葬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个理由占不住脚。
因为完颜亮时代,肯定是没有这种习俗的。还在乌古乃时代,老者是有着极大的权威的,如乌古乃的母亲徒单氏就对乌古乃的即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还要向活着的年长的婶婶请示。完颜亮提倡的已经是封建文明了。不会有患病老人不治主动去死的行为的。
值得说明的是,玛斯兰不但带了照相机,而且还带了我所不知名的仪器。对了,那个照相的归她指挥。
看来,她早和耶律有联系。

(玛斯兰带到现场的仪器——能够进行简单的基因探测和分离)
我们终于见到了冰棺。
第一个是棺椁聚齐的。


第二个是取出棺后,冰椁的内部。



这具棺椁内的尸身在一座冰砌的操作间里面,完全无菌的,只有玛斯兰和她的助手能够进去,我无缘得见。我的任务是勘察遗物,研究花纹和文字。

此时我高兴的无法抑制,因为除了一具冰椁被切开外,另外五具完好无损。虽然在洞里在灯下看不甚清楚,但是,成段的文字和多种花纹已经没错了。
讨厌的是,一呼气就有一层雾遮住眼镜,使我看不太清楚。
中午,我和玛斯兰探讨了冷冻复活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