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同垃圾说再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1: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在一个社区开便利店,市场调查最好先从记录这个区的生活垃圾开始,其中的人口结构、消费层次、居住习惯莫不呼之欲出,由此诞生了一门美国式的快餐学问,这个就是所谓的垃圾考古学。研究一个人产生的垃圾,便能知道他的生活方式?
对于摄影师戴夫·查曼迪斯来说并非如此。他和他的四口之家刚做了个实验,一年不扔垃圾,强迫减少自身废物的产生,这促使我们思考,如果家里的脏东西和废品都不能往外扔了,我们每天还会制造那么多垃圾吗?答案也许会叫许多人晕菜。“可持续戴夫”一家把任何垃圾都“保留”——或者说Recycle起来: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存地库;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包装;安装家用太阳能电池板;吃剩的菜油作为汽油循环使用——也许这样“锱铢必较”的生活会让许多人发疯,但结果这一家子在总共12个月的时间内只产生了不到30斤的垃圾,相较于美国家庭年产725.7公斤垃圾的常规数字而言,这确实是个“天文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戴夫的环保实验是以不牺牲生活质量为前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环保是永恒的时髦,更是不遑多言的奢侈。当环境的恶化已经变得像蒲公英播种一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类益发关注各种关于环保新方式的实验式探索,更想知道我们究竟愿意为之付出多大代价。英国著名环保组织“地球之友”发起人马蒂·威廉历时5年、耗资26500英镑,将一套普通复式楼改建成当今“最环保住宅”,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宅院安装了太阳能电池面板、风力涡轮机、生物发电机及绝缘墙壁、双层真空玻璃等节能设施,所有白色家电均经过环保型的改头换面,最绝的是食物的残渣和人畜的粪便经发电机发酵变成沼气,继而转化为电能供暖。
英国伦敦的一群年轻人日前也开始他们的环保再生之旅,附近的一处远山乃是他们的驻留地,居住的房屋系数以原木手工筑就;食物靠自己种植的菜园,水分来自天然过滤,原始林木中自然败落的松枝散叶则成为天然的导火工具,当然他们做不到“只进不出”,分泌的排泄物就地掩埋或可用来“沤肥”。自给自足的日子一旦上了轨道,简直叫人欲罢不能。法新社的记者称,这帮“环保小子”连“套套”都是利用漂白净化过的鱼鳔制作的。不由我们感叹,环保得真彻底啊,连古埃及三千年前的妙法都用上了,这是这点自在兼自得,一旦普及推广,不知需花费耗时几何?
业内人士表示“那些非常关注环保的市场是那些资金非常充裕的市场”——真是一语中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如果2008年全球经济学家的悲观预言成真,经济出现巨大衰退,它将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那些勉强糊口的人也许不会关心垃圾将发生什么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身边做起,哪怕只是隔一个阁楼、装一个水表、在马桶水箱里安一个节水器、调低空调温度、少用几只塑料袋……
正如一位哲人而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在出名“无用即有用”的时尚产业,这种古音被读为“乐色”的玩意儿,更是方兴未艾的“创意”代名词。试想一个完全用毛边尺制成的Herm sKelly手袋?一个部分用废旧轮胎制成的JimmyChoo高跟鞋?或者一个用玻璃糖纸制成的Chanel包包?这是变废为宝的垃圾的力量,也是垃圾之歌的又一次华丽变奏,让我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说一声“垃圾,再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新城视》杂志 http://magcity.magzon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