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志发表的案例分析——《教师,先从自身找原因》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1: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起:说起来这件事当真无意。这是09年10月份在河南心理咨询师部落QQ群里参加讨论的一个案例,我没有多想,就把自己的分析按照案例提供者留下的邮箱发了出去。后来对方居然给了回复,说她是《黑龙江教育》杂志社的主编,她拿来讨论的案例是杂志社接到的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的来信,说比较认同我的分析,可能会采用这篇稿子。这对我来讲确实是一件意外之事,但想到可能对那位求助的老师会有帮助,也没有表示什么异议。半月前,又接到这位主编的信息,要我的通讯地址,说要寄样刊。今天,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样刊,翻开以后,先去看被采用的稿子。上面,有我的分析,有我的名字。这对我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多少,有些隐隐的欣喜。现在,就把这个案例和我的分析贴在下面,请多指教。(此为原稿,与杂志上发表的略有出入。)
来信:
我是农村的一名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而小美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也是让我比较头疼的一个。在我们当地,小美家庭环境算是比较优越的,父亲是一个矿场的工头,虽然在经济上能为小美提供很多,在家庭教育方式上,还是简单粗暴。
小美有自己的一个小团体,她则是这个团体的“大姐大”,经常为小团体里的人出头。虽然在别人看来小美很仁义,但其实她也比较霸道,听不进别人的劝。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了被我看到,她态度还很蛮横,当时我压住怒火,还是让她去上课,放学的时候,她写了一份检讨书,态度也很诚恳,说明了事件的原因,我也原谅了她。但没过多长时间,又会出现问题。每次她犯了错误后,我一般都是把她找到办公室,尽量照顾到她的自尊心,很耐心地给她讲道理,她表面上认错了,但我能感觉到,她其实是觉得我既然给了她面子,那么她也得给我面子。她曾经带着自己的小团体,去报复别人,虽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也被拘留过,她也曾经因为打不过别人,面子上过不去,服药自杀过。小美虽然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因为某件事把其家长找来的时候,她的家长,则表示并不要求小美学习有多好,也不要求她考什么大学,只要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行,而且对她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的。其实小美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她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能把文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而且也很细心,有时为感谢老师买个小礼物。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老师费了很大劲,但效果还不明显。
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我对小美这样的学生及其家庭感触颇深,这些学生的家长一般文化层次不高,很多都是农民,如果学生在学校出现了什么问题,把家长找来,说多了,有些家长就会说,我把孩子领回去,不念了,回家种地也挺好,和他们沟通起来很困难,不像城镇的家长那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待这样的学生与家长,虽然我也与同事们沟通交流过,但始终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真诚地希望能和各位教师交流探讨。
案例分析:
我仔细看了这个老师叙述的情况,感觉这暂时不是一个适合使用心理咨询的套路的个案。所以,我这次打算另辟蹊径,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整体的分析,并给出适合这些老师去操作的实践建议。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这样做可能是不合适的,因为着眼点是着重于解决求助者(本案例中的老师)的实际的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其心理问题。不过,客观而言,这种分析的作用靶点也是通过咨询师的理论解释引导案例中的教师改变其认知;虽然以下的分析是结合本案例的实际情况给出的指导性建议,可能已经暂时地跳出了职业心理咨询的范畴,而侧重于实践和应用,但是,即使是在真正开展咨询的过程中,本次的分析方法和程序也可以视为与求助者探讨具体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的一种借鉴。
总体来讲,本案例中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典型的。有很多类似案例中的初中生小美的孩子,无论其父母是工商界精英(有钱),还是国家高级公务员(有权),或者是教育或医疗系统的佼佼者(有文化知识),总之这些孩子的家长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优裕,孩子在物质条件上很少受到限制,但在孩子个人的成长上,有相当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这在我们临床实践中也并不少见。这说明家庭教育能力虽然和家长的文化素质有关,却与社会地位没有明显的正相关。作为职业教育者的教师,一般可以明确认识到,这类家长虽然在某些社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孩子教育方面可能水平确实不高,但由于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教师还不能表现出对他们社会地位的忽视,故此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掌握恰当的态度和合适的方式方法,需要加倍小心。
就本案例的情况而言,根据小美这个孩子的主要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做出具体分析:“她有自己的小团体,并且是自己团体的‘大姐大’”,说明这个孩子不管是在家庭环境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主要是学校)中,都可能没有得到过足够的重视和肯定,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倾向于通过结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伙来满足自己爱和归属以及尊重的需要,这在那些家庭中缺乏爱和关注而且有具有一定的身体优势(依据体质发展特点如比较健壮或体能较好)或社会优势(一定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孩子中较为常见;她“还经常替小团体中的成员出头,曾经带着自己的小团体,去报复别人,虽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也被拘留过”,说明这个孩子并不是品质败坏,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为自己团体的成员“伸张正义”,同时还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满足自我价值感,即使冒着被拘留的风险,她的这些行为符合其年龄阶段简单直接、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的思维特点;而就老师所言小美比较霸道、不听劝、迟到态度蛮横、打不过别人感觉丢面子服药自杀等行为,说明这个孩子表面上自尊心很强,其实非常自卑,也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受挫后易激惹,容易冲动;而在她做检讨时态度上的诚恳,知道感谢老师给老师买小礼物,觉得老师给了自己面子自己也应该给老师面子等情况,表明这个孩子内心还是有善良的一面的,并不是完全蛮不讲理不可理喻的人。至于老师说道小美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非常聪明等等,更是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孩子并不是一个缺乏教育发展区的学生,可能是一时没有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法。
现在,就案例中老师的看法和做法做一些具体的探讨。这位老师曾经谈到,在小美犯错误时,老师都要照顾到她的自尊心耐心地给她讲道理,但小美似乎表面上认了错,下次还会出现问题。从中我能够觉察到老师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得不够:
1.过多地讲道理,而没有足够的情感上的关心;
2.认为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很快可以避免犯错误。
就小美这个孩子而言,从她的行为动机的角度来说,她是因为缺乏心理上的关爱导致的行为冲动,因此老师即使在她犯错误时,也不必过多地在她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上过分纠缠,点到即止即可,有时甚至需要避开她的错误去关注她内心情感上所缺乏的东西,因为即使是老师和学生,也首先是一种情感联系而不是道理联系,何况现在的孩子在智能上未必低于教师,所以老师与小美在纯理性角度的沟通基本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次,由于小美个人成长环境的特点,她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深层需要,如果没有正当的途径满足,她会持续地通过非正常途径来满足,以便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在没有建立正常的获得心理平衡的渠道之前,她可能仍然会出现不少问题;所以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智慧,还非常需要耐心,她的行为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一个渐进甚至曲折反复的过程。
另外,就老师反应的案例中小美的父亲在教子观上的一些略显消极的看法,如小美的父亲“表示并不要求小美学习有多好,也不要求她考什么大学,只要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行,对她的教育也是简单粗暴”,或者一些家长说“我把孩子领回去,不念了,回家种地也挺好”等等,老师把这些视为家长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一种表现,我却认为这是一种表面消极的因失望和尊严受损导致的负气的说辞,而未必是那些家长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家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业上能够出人头地,只有极少数的人完全不把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当回事。因此就案例中小美的父亲等人的言语,与其说是对孩子的学业不当一回事,不如说他觉得不知如何帮助孩子或对孩子表现比较失望的一种勉强挽回颜面的托辞。而且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见,这些经济地位相对薄弱的教师(教师大部分都没办法达到富裕)在面对这些财大气粗的家长时,难能会有好声气,一般都会就让自己操碎了心的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数落一通,家长脸上挂不住,加上有点“有恃无恐”,说些言不由衷的挣面子的话,既可以理解,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里就牵涉到上文我们曾经提到过的,教师容易忽视这类家长的社会地位问题而与家长互动不良的问题,所以,教师也必须掌握与不同家长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否则不仅真的很难沟通,也不会得到家长对老师的配合,教师就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因此,就本案例而言,我认为老师可以根据小美的个人特点,有步骤地对其进行帮扶。首先,继续做些给小美面子的事,即使在小美犯错误时,也不要过多地指责批评或谈论她的错误;同时把对小美的行为期望适当降低,在她表现出任何进步后给予表扬和肯定,尽可能地拉近并建立和小美的平等关系。然后,逐渐把小美在班级中委以重任,比如专门负责纪律或活动组织等,让她尽可能地在团体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她在同学心中的地位,给与她归属、肯定和尊重等需要的正常满足途径。这样,既可以用“合法”的手段把她“拴住”,缩减她为自己的小团体出头的时间和机会,也可以逐渐扩大她在团体中正面、积极的影响力,把她的社会性由“黑”变“白”;在她每一次表现好的时候,教师都可以给小美的家长打电话,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对家长表示感谢,感谢家长养大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老师给小美的家长报告的都是坏消息,现在要开始报告好消息。我们都知道,即使孩子在学校有了进步,也未必是家长的功劳,但是把这种功劳算在家长头上,这样做是在维护家长的尊严,并给家长尝些甜头,以便家长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即使学校教育有成效,缺乏家长对孩子的肯定和支持,孩子也未必能够坚持下去。而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就很难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案例中老师还谈到,小美虽然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好,这说明要么孩子的基础差,要么孩子的学习动力不强,但不管是哪一种,根据小美的情况,她可能至少已经是初二,或许已经进入了初三,之前的功课有很大的可能基础比较薄弱,而为了激发小美的学习动机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老师可以与低年级老师结合,成立高年级学生帮助小组,挑选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让小美这样的孩子去帮助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同时老师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低年级的功课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这些孩子多少会容易掌握,即使掌握得不是很好,为了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他们也会花更多的功夫去学习和备课,其实这就是让他们变相地补习基础课程;在教低年级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又学习了一遍,这样会学得非常扎实。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很多孩子学习不好,大多源于和包括家长与老师在内的成人的关系不良,因此不肯学习;而且对于这些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与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可能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更为迅速。而为了充分利用小美自身具有的组织沟通能力,甚至可以在某些期段由她负责某些帮助小组的人员安排和动员。不过,在整个帮助过程当中,老师还是需要适当参与的,不过要让小美这样的孩子当主角;而在他们开始和组织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在孩子经过努力确实无法克服的情况下,还必须给予切实的帮助。
以上谈到的学习互动方法,曾经在一些学校做过实验,结果显示不管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还是低年级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和动机都有一定的提高。不过在大规模实施的时候,老师可能还需要经过学校领导的同意,而在小规模试行时,如何去向学校负责人汇报沟通,然后如何具体组织,老师可以灵活掌握,这里我们不做重点讨论。但也许还有其他可以使用的方法,教师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不断创新。
总之,面对小美这样具有特殊家庭成长背景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就无法墨守成规,而要根据他们自身具有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影响。这种孩子一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影响力和其他优势,如何通过不断刺激他们的优势发挥来促进其很好地度过中学学习生涯,同时尽可能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业任务,是学校的老师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关键环节。因为老师的职能不仅是教授知识,同时还要培育合格的公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