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教育的磨合期——浅谈家长的自我保护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与不少家长交流时,我发现在使用新的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家长表现出深深的迷茫和无力,以及恐慌和动摇。比如在某些行为的矫正上,所遵行的规约不能持久,一看到没有效果就会很快放弃,又回归到以前的没有明确尺度和法则的随心所欲的状态。这样,家长不仅直接毁掉了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同时,也启开了流逝教育信誉的阀门。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些方法在家长的幼年成长中是从来不曾接触过的,这一代家长接受的就是那种较为随意和松散的教育方法,所以潜意识中较为认同的也是散漫和情绪化的方式,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冲突和怀疑,所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不稳定,完全可以理解。
因此现在的家长不仅面临要重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的艰难,还要警惕和面对那些与自身已经内化了的老旧知识和经验的抗争。所以,针对不同的家庭和孩子,首先是要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不过,有必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孩子行为的矫正,可能在前期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甚至有时是会表面性地恶化的,这也是家长们容易对采用的方法失望和怀疑的具体原因。在这些时候,我总是劝告这些着急的家长:别着急,慢慢来。有句笑话说,怀才和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人们才可能看出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越是珍贵的东西,它的孕育条件越严格,而且越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生长、巩固,孩子的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一样。所以,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只会着急却也是无益的。由此产生的一个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是:孩子良性行为模式形成之前的初级阶段,孩子根本不符合期望和要求的行为表现会对家长造成深刻的伤害。
虽然,在道理上,家长也知道孩子的行为转变需要时间,但是,在家长和孩子千辛万苦设计、商定的契约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内心的过高期望和急于求成,一旦孩子表现不好,会对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极大打击,很多家长仍然会无法自控地出现情绪化的过激反应,过后又后悔不迭。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家长的信心很难树立起来。因此,我要再次提醒家长,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学习使用新的教育方法的家庭,父母是相对的弱势群体:脆弱、敏感、多疑、摇摆、紧张、笨拙、忧虑,很容易受到新方法运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曲折、反复等类情况的伤害。这个时期家长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打个比方来说,家长就像习惯了赶马车的车夫刚刚学会开汽车一样,汽车灭个火、倒车倒不好、追个尾、撞坏几次保险杠,在所难免,但是绝对不能开快车,否则在技术水平尚浅的初期,可能会车毁人亡。就家长受伤害的具体体现来说,就是因为孩子不佳表现激起的情绪波动和爆发。我们知道,在遭遇应激事件导致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人的智力水平是会降低的,比如认识范围会变得狭窄,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会下降,所以可能会有一些失控和鲁莽的冲动行为,不仅对亲子关系和教育成果造成破坏,波动的情绪也会引起家长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对家长身心造成损害。我们都有生气的经验,而且也有生气时和生气后全身心的不愉快,以及内心严重的挫伤感。成人,某种程度上说,仅仅是体型上的大孩子,在某些心理反应和内心体验上与孩子没有两样,不可能是刀枪不入的金刚不坏之身,同样有着一般人所具有的脆弱。
此前,我们曾经专文讨论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介绍过的方法我们不再赘述,这里就施行新的教育方法初期遭遇的挫折,我们来谈谈家长如何做来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是停顿,就是说在你想发火之前,先停顿一下,试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它爆发。所谓口不择言,人在着急的时候说的话很多是很幼稚的,丝毫没有建设意义,仅仅是发泄内心的不快而已。而且,“骂人没好口”,气急败坏之下,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非常不客观,会误导孩子或破坏孩子的积极性。
其次,是迅速平复情绪状态,不管是暂时回避也好,或者去做其他的事也罢,总之在平静下来之前,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或指责。成人的大脑中情绪控制中枢的机能是正常的,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所以成人完全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实际是胡说。除非你对自己的老板、上级也动辄发火,才算真的属于大脑机能的问题,也许可以申请精神问题的执照。
第三,采用执行约定的处罚条款的方式代替情绪和语言反应。在施行诸如代币法或其他约定的时候,违反了某些情况,是有相应的处罚条款的,比如扣除1元的零花钱,或者减掉一个小粘贴之类。只要孩子违反,只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会得到处罚就可以了,其他的不必多说。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长忍不住要数落一番,看似在强化孩子长记性,其实这种行为时很过分的:因为扩大了处罚的范围和力度。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养成自己爱教训人的不良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恶习。一种能够把人变成心理阴暗的怨妇的恶习。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孩子某些令家长头疼的不良行为模式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新的良好行为模式的建立是另外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必须提醒自己注意其长远性。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在一定年龄到来之前,孩子可能根本不能理解某些话语,比如小学的孩子对于节约、勤俭的理解,青春期前的孩子对“对别人要宽,对自己要严”的理解等等,而且在不理解之前,孩子也会多次表现出对这些规范的违背。父母站在自己成人的立场上能够理解的很多东西,孩子都可能是理解不了的,但是尽管如此,父母仍然需要持续不断、不厌其烦地强调某些理念和规范。有些做人的原则可能一强调就是十几年,孩子才慢慢会理解,但是家长不教孩子这些,又是万万不行的。在这样的长期性前提下,其中的曲折和挫伤可能会无数次地出现,家长必须学会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伤害,习得情绪调节和平衡等自我保护能力,不然家庭教育不仅不可能会获得成功,家长和孩子身心状态反而会被自己折腾坏。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失败。一种不乏滑稽而又浸透了悲哀的失败。不遵守教育规律的家长,既是失败的造就者,也是失败后果的承受者。但愿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朋友,能够早些留意,早做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